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探究

2020-01-02 00:19潘伊美赖鲁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3期
关键词:教案问题意识高中语文

潘伊美,赖鲁墨

(广西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广西贵港 537100)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和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了高度关注。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就是要使其具备问题意识,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发问、主动探究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但纵观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很少有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学生害怕自己“标新立异”,不敢提出自己的疑问,尤其是受到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懂装懂,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害怕引起教师的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更加关注自己所讲授的实际性内容,因而使得阅读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这一意识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并提出优秀问题,以此推动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学生阅读问题意识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展开探讨。

1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曾经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能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笔者看来,这门艺术是所有教师的教学追求,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学而不思则罔”,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就只能说明他们没有认真思考,在没有进行思考的背景下就不能够理解书本的意义,不能够合理的利用知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陷入迷茫。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的产生问题,在问题解决的阶段,就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自己所阅读内容的认知,提升他们的理解程度。问题与思维密切相连,它既是思维的结果,又同时是促进思维的手段。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发问,善于提问,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且还能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1.1 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毋庸置疑。一般而言,学生具备问题意识时就会更加认真地进行文章的研读,在认真品读的阶段对于阅读内容产生了深刻的感悟和体会,明白作品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学习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勇敢提问,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非常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传统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以自己、以教材为主体,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既无独立思考的意识,也没有敢于提问的勇气,因而无法完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自然对阅读也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当教师开始意识到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这一意识的培养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有了明显的变化,即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也有了更大的展示空间。这一改变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愿意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活动,从而会逐步建立长久的阅读兴趣。

1.2 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因为应试教育思想所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阅读教学抱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只追求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浅层的解读,因而使得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很表面。比如,教师在阅读教学阶段占据主导,为学生进行文章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在阅读的阶段没有自己进行思考和分析,所以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主要是基于教师的帮助,一旦让其自行进行阅读,很多学生都会出现明显的困难,这与我们当代所倡导的学生思维培养目的有所违背,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现,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实力提升产生了负面影响。然而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够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提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深层次体会文章内涵,从而提高其阅读质量。

1.3 有助于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关键。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学会发问、善于发问,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全掌握文章内容,既能帮助学生高效阅读,又能开拓其创新思维,使其建立多维视角,构建良好的阅读意义。而创新阅读,也正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至高追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曾有这样的表述,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表明阅读本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是一个人思维无限发散的过程。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能以应付为标准要求学生反复记忆阅读的套路,将阅读单纯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而是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其重新构建阅读的意义,与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沟通,从而实现思想的洗礼和升华。

1.4 提升学生阅读效率

之前在展开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的阅读效率较低,有的时候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没有快速地抓取文章的内容,无法快速提取要点,所以进一步影响到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出现了得不偿失的效果。而在当前的教学阶段,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那么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更加明确自己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对文章进行入手,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进一步增强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挖掘到文章的内涵,利用这样的方式,学生的阅读不再是没有方向的胡乱阅读,而是围绕着问题进行有序阅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保障当前阅读教学的质量。

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

2.1 教师未建立问题意识的培养观念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首要原因在于教师未建立问题意识的培养观念,也就是说,教师没有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纳入教学目标。如此,才导致了学生问题意识的薄弱,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2 教师未创造提问的合理条件

问题的提出是需要条件的,需要一个激发。所有的灵光乍现,都不是空穴而来的,而是经过长久的积累的突破。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产生疑惑,并将这种疑惑以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是需要教师的启发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会关注到这一点,去顺着学生的阅读思路而创造一个合理的提问条件,使学生顺理成章的提出问题,促使其高效阅读。

2.3 阅读教学的教案古板,教师拘泥于教案,不愿尝试“问题意识”教学

对于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讲,准备教案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备好课是教师可以自信满满的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条件。但是课堂是有着无限可能的,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总是按照教案去进行的,这就导致了教案和课堂的实际情况没有办法统一整合。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都是受过专业的培训,对于教案的编写也是十分地详尽,对于教学的内容也都是充满着包含性的。阅读教学的教案古板,教师拘泥于教案,不愿尝试“问题意识”教学,这就会出现问题,如教师会完全的按着教案的内容来进行课堂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生的思想内容并没有很多的关注,没有给学生留下自主进行发挥的思想创作时间; 另外教案的内容并没很完整的实施,大部分情况是教师所编写的教案过于详尽,一节课的时间并不能把内容讲解完全,教师对于整堂课的节奏把握并不是很到位,这种情况时常会导致学生掌握不了课堂的主题内容。最终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就是实际地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目标、教案的理想预期和教学结果完全的偏离。这样都会导致高中生的阅读水平下降,对于学生整体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提升都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但是如果试着尝试“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将会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学生们会带着问题时时思考,思考时又出现新的问题,边思考边消化阅读的内容。

3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善当前的阅读教学实况,基于当前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将针对于此提出提点实际性的培养策略。

3.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提问欲望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若想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则必须先让学生有提问的欲望。而这种提问的欲望则是建立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基础上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之下自己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学现状,针对于阅读的教学,教师不能够直接为学生讲述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或者是为学生指明阅读的方向,而是让学生们自主展开阅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拥有学习主动权和自由权,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表达欲望。在他们自己自发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针对于文章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所以这个就会自然而然地进行想法的倾述,而不需要教师费力去进行引导。

3.2 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传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权威不可撼动,所以即使学生有想要表达的欲望,也难以言说。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近自己,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而不是唯唯诺诺,惧怕教师,不敢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从而增强其问题意识。这种平等氛围的建立,需要教师耐心、温柔,不能随意指责学生,而是多鼓励学生,帮助其建立学习自信心。

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阅读前提出问题,看学生阅读后发现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表达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知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保证学生是处于参与的状态,并不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被发挥出来,阅读的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语文的阅读能力提升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3.3 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善于提问

问题的产生需要契机,需要激发。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能够顺应学生的阅读思路,创设多样化的阅读情境,启迪学生思考,引发其认知冲突,使其学会提问,提出具有建设性的问题,从而助力其深层解读文章。比如,在阅读时,教师可以层次性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独立思考和探究,以此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教师还需要打造更加自主的交流环境,在阅读同一篇的文章时,每一个学生的想法都会存在着差异,那么当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理念之间出现相左的情况时,学生就想要进行提问,他们想要了解其他学生在进行问题的思考以及探究过程中的着眼方向,所以在当前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不同想法,让他们可以进行思维的碰撞,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4 编写更系统化,层次化,教师主动发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对于教案来说,它应该是能够适应学生思维的,包容不同意见的,这样的教案才是一个成功的教案。过于详尽的教案时常会影响学生的发挥,系统化的教学方案,有利于高中生思维逻辑的发展。高中生的思维较为发散,很多时候对于一篇文章会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教师要在教案中融入“问题意识”培养的内容,与学生共同阅读,自己主动发问,从而引导学生发问,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阅读时,教师对孩子们的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进行包容,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进行自由发挥,保证他们的“问题意识”得到很好的施展。教案的层次化、系统化的融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内容,可以帮助高中的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进度有整体的把握,帮助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灵活应对各种状况,保证学生的活跃度和参与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生命的体验,是情感的互通。因而阅读教学不能被任务所限,被权威所控,而是要努力从学生的疑问处入手,寻找最佳的契合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因“问题”而不断思考、创新及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并通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营造阅读氛围及创设阅读情境等方式,让学生想要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教学不能一成不变,教师要结合时代,构建更加自主和谐的阅读课堂,帮助学生渐渐形成问题意识。

猜你喜欢
教案问题意识高中语文
《触摸春天》教案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立定跳远》教案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