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与实证研究

2020-01-02 00:19张铃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3期
关键词:价值观思政理论

张铃娣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36)

随着时代的前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高校作为时代潮流的引领者,这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装备的出现以及以智能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各种社交与自媒体软件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在大学生使用各种移动终端上的各种网络平台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使得当代高校的思政教育既面临机遇,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作为高校的思政交易者必须要意识到新时代所带来的思政教育外部环境上的变化,以及在这种外部环境的影像下思政教育对象的悄然变化。由于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当代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发表自身的言论与看法,而这些言论与看法必然体现着个人的价值观,不管价值观是否正确可能都会在社交群体中迅速传播,如果其价值观与我国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那么对于思政教育无疑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而如果其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甚至和一般的社会价值观相违背,那么极有可能对思政教育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作为当代的思政教育者必须要敏锐地意识到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认清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创新工作模式以做好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引导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拢。

1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

大数据时代当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这种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便于掌握学生思想状况。

从事思政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不仅与学生联系密切,并且通常学校有自身的网络平台如学校的论坛以及相应的QQ 群或者是微信群、班级群等。由于这些网络平台的存在使得学生可以极大程度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与交流。学校的思政工作者不仅是这些平台的参与者与此同时也是这些平台的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思政教育者可以非常及时地通过大量的学生思想交流的数据获取到学生的思想状况,这对于思政教育者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便于因情施教。

在参与学生交流或者是监控学生思想状况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不正当的价值观,教师可以从其言语中发现其不当价值观的思想的根源,或者是问题所在,作为思政教师才能够对症下药,学生从道理上明白了从感情上也才更容易接受。

(3)便于思政教育开展。

因为大数据的基础是对应的社交平台以及自媒体软件,而这些平台和软件不仅是学生展现自己思想的地方也是思政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另一个课堂,作为思政教育者如果发现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不当的思想或者是价值观完全可以利用该平台和学生进行讨论,通过交流纠正学生不当的思想。大数据时代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获取到反映学生思想状态的言论,从而能够了解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开展思政教育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

1.2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虽然大数据时代高校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但是与此同时对于思政教育者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海量数据的获取难度大。

在各聊天群和网络群都活跃着不少大学生的身影,即使是对于高校自身的网络平台,由于高校学生数量多则4~5 万甚至可达到7~8 万人以上,少则也能够在1 万人左右,因而每人每天发表几个言论那么这些数据量将会是庞大的。作为不掌握计算机与相应技术的思政教育者来说获取到这些数据就存在非常大的困难。而获取这些数据除了法律层面允许之外,技术层面要求教师掌握爬虫技术来获取帖子中的内容,这对于一个思政教育者来说无疑是十分困难的。

(2)数据的整理与分析难度大。

由于在高校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所以语言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别,在表达同一种思想的时候很可能不同地区的学生的表达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并且所获取的数据基本都为学生的发言,对其进行分析需要掌握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文本处理与分析相关的技术。通常情况下思政教师是不具备这样的技术的,所以即使采集到了数据借助相关领域的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的过程对于思政教师来说难度极大。绝大多数思政教师都是通过对网络平台或者是各群中的具体的文字内容来大致了解当前学生的思想状态。

(3)工作量相对较大。

正是因为绝大多数的思政教师都是在通过浏览大量的学生的发言信息,然后通过记录相关问题分析相关问题,总结然后找出应对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思政教师需要浏览信息量不仅庞大而且繁杂,这对于具有教育任务的思政教师来说无疑具有非常具有挑战性。

(4)难以分清主次。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表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思政教师从大量的问题中去总结与归纳,由于大学生的家庭背景与所受到的教育可能天差地别,另外个人的经历也大相径庭,所以出现的问题很可能是五花八门的,所以思政教育者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着大量的问题,哪些问题是主要的哪些问题是次要的,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解决这些问题从哪些地方着手对于思政教育者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2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在以北京市某高校在当前大数据时代开展思政教育所面临问题调查的过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走访学生、 教师等多种手段来探究当前高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问题。通过上述形式的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大数据时代当前思政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的以下几个方面。

(1)思政教师理论基础不扎实。

从对学生的访谈和调查问卷中发现不少思政教师对于学生关于社会现象的问题回答不上来,或者回答不圆满,甚至不少思政教师无法从理论的角度去分析这些问题。这是由于不少思政教师都是校内转岗而来并且不少思政教师都非相关专业毕业在相关领域缺乏专业知识。

(2)内容陈旧。

在当前不少高校的思政教育仍然以书本上的思政教育内容为主体,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为主题。这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首先,第一书本上的例子与当前社会形式情况差异巨大,不能够反映当前社会的真实问题与主要矛盾,所以实例没有说服性并且实例背后的理论也不容易被学生所认可。其次,书本上的理论有些陈旧,虽然很多经典的理论体系永远都不会过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关理论适用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果理论不随之发展就很可能会出现与社会现实不符的现象,不仅学生会对书中的理论体系产生怀疑,就连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也很可能会由于这个问题显得缺乏信心,那么整个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就会动摇,这无疑是一个很大很关键的问题。

(3)学生解决思想问题渠道较少。

当前由于网络平台与软件的普及使得当代大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触外部的世界,在接触外部世界逐步步入社会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社会的现实可能会扭曲部分学生的价值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社会是复杂多变的,当代大学生很容易对某些社会现象产生这样或者是那样的困惑,虽然各种社交平台以及学校的论坛等会给这些学生提供发泄和交流的地方,但是上面绝大多数都是学生,作为教师很难及时有效的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并给予解决。

(4)思政教育手段和形式传统单一。

目前在高校思政教育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过程中的主要手段还是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其实这种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但是也存在着两个非常明显的缺点。首先,由于学生性格的差异在和学生进行谈话解决其思想问题的过程中,不少学生面对教师未必肯吐露自己真实的想法,如果学生的想法都不是真实的那么思政教育的结果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没有解决学生心中真正的问题。其次,在当代高校思政教师的数量相对于专业教师的数量及其匮乏,不少思政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庞大并且不少在高校还兼任这辅导员或者是其他行政职务,这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时间非常的宝贵,加之高校庞大的学生群体以及思想问题在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普遍性,采取这种谈话的形式则绝大部分学生的思想问题是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的。

3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创新

3.1 提升思政教师理论基础与专业素质

虽然大数据时代许多学生在之前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都暴露了出来,但是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到相关的理论进行说明和解决。没有理论基础的创新就是无根之草和无源之水必然无法起到其应有的效果,也就是思政教育者在进行思政教育路径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再完美的思政教育也会没有血肉灵魂,对于学生也没有说服力。加强思政教育理论基础提高其专业素质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作为教师自身来讲要在理论实践的同时注重自身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没有理论基础的支撑是很难将思政教育工作做好的。所以作为思政教师平时要自己注意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另外作为学校来看也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对思政教师的理论培训,加强其理论基础;对于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师思政教育理论基础的考核,在其考核合格后才能够从事相关岗位的工作。

3.2 改革思政教材与教学内容

大数据时代给思政教育的外部环境带来了绝大的变化,作为思政教育的教材以及教学内容甚至思政教育的相关理论都要随之进行相应的发展和进步。改进教材和教学内容需要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如下:(1)思政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将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就是培养学生对社会规律的客观认识并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世界与社会的不断变化需要对思政教育的理论进行与时俱进的理论发展与创新或者是对其内涵进行延伸,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思政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2)思政教育的内容尤其是内部的实例要进行创新。任何教育都要与时俱进与当前的社会状况挂钩,并且作为案例要引导社会正确的舆论与价值观。所以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最好能够将反映当前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话题或者是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由于社会的焦点与热点也是很多学生多关注的问题,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在思想上所遇到的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实现思政教育渠道的多样化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产生者也是大数据的载体各种网络平台以及各种社交媒介不仅可以作为学生交流的区域也可以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前言阵地,思政教育渠道的多样化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继续加强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

不论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社会现象的时候,一旦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就具备了解决现实问题强大的潜力与能力,这在任何时候理论基础的授课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这个环节不仅不应当削弱还应该适当的加强。

(2)通过调查研究考虑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纳入思政教育渠道中去。

如微信群、网络交流平台、微博、快手、抖音等都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良好平台,作为思政教师要与时俱进学会这些平台,了解这些平台的特点并掌握这些平台的使用方法,作为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

3.4 强化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思政教育活动实质上是思政教育的理论实践过程,对于学生将自身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加强对自身理论的重新和深入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帮助。所以作为高校要经常开展思政教育相关的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在组织和开展上述活动的过程中要不回避任何问题,要敢于将社会敏感的热点的话题拿上思政教育活动的平台上,让大家去思考、辩论和交流,在上述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的加强对相关理论的掌握,并且也使得学生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论是思政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或者是思政教育活动的旁观者都会加强利用自身理论来分析社会现象解决自身思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思政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紧密的同社会的发展学生思想情况的变化结合起来,并且要适时对理论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以相关的科学理论为基础做到新时期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价值观思政理论
我的价值观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