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AA式形容词重叠式语义的历时研究
——以“绵绵”一词为例

2020-01-02 00:19胡春艳周魏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3期
关键词:用例现代汉语形容词

胡春艳,周魏巍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 163318)

重叠是使某一种语言形式连续重复出现的语言手段。被重叠的基础形式叫基式;重叠出的新形式叫重叠式[1]。根据基式的词性可以分成名词重叠、动词重叠式、形容词重叠、副词重叠等。王静(2017)对21世纪以来的重叠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其中以动词重叠式和形容词重叠式的论文最多,分别占总数的29.3%和22.3%[2]。由此可见,动词重叠式和形容词重叠式的研究是重叠研究的重点。汉语的重叠式主要有:AA 式、ABB 式、AAB 式、AABB 式、ABAB 式、A里AB 式等。其中AA 式重言是所有重叠格式中出现最早的重叠形式。“AA”式词语是现代汉语构词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汉语学习的难点[3]。所以,从AA 式形容词重叠式入手,探讨其历史的演变过程,对其他重叠式的研究也有着一定的启发。

1 AA 式形容词重叠式的特点

AA 式形容词重叠式分成两类:AA 式重言和AA 式重叠。前一类如绵绵、翩翩、盈盈。后一类如小小、暗暗等。在现代汉语层面,第一类词的基式“绵、翩、盈”是不能够单独使用的,而第二类的“小小、暗暗”的基式“小、暗”是可以单独使用的。其实这是基于现代汉语的共时层面进行考虑的结果。如果从历时的角度来看,比如,“翩”在古汉语中是可以单独成词,在诗经中《鲁颂·泮水》中有“翩彼飞鸮,集于泮林”(《毛传》:“翩,飞貌”)一句。从历时研究的角度来看,第一类重叠式的基式也是可以单独使用的。而石锓(2010)认为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是单音节状态形容词的重叠,而后者是单音词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前者我们可以称之为AA 式重言,后者我们称之为AA 式重叠。都归属在AA 式形容词重叠式的研究范畴。

2 AA 式形容词重叠式的历史发展

汉语的重叠式源远流长,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古代的重叠式称之为重言。在《诗经》中,重言词开始大量的出现。根据田士超(2005)的统计,诗经中共有重叠词356 个,其中可以用来绘景摹形的重言形容词有296 个,模拟声音的象声词重言36 个[4]。可见形容词在重言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到两汉魏晋时期,AA 式重言的基式的独立性越来越强。根据石锓(2010)的调查,到了唐宋时期,已经很少出现AA 式重言的新词。到了明清时期,AA 式重叠词开始大量出现,而AA 式重言进入了逐渐消退的时代。以诗经中出现次数较多的AA 式重言“绵绵”一词为例,探讨其语义的历史演变过程。

3 “绵绵”语义的历时考辨

3.1 “绵绵”在《诗经》中的语义考证

“绵绵”一词在诗经中一共出现了6 次,下面将对具体的语义和修饰对象进行考察。

(1)「国风·葛藟」中的“绵绵”的语义和修饰对象。

“绵绵”一词在「国风·葛藟」中出现了3 次,都是“绵绵葛藟”。我们以其中的一例进行分析考证。

例:绵绵葛藟,在河之浒。《國風·葛藟》

此处的“绵绵”,《毛诗》中的解释是“绵绵,长不绝之貌”。朱熹《诗集传》中的解释是“绵绵,长而不绝之貌”。可见,“绵绵”都是表示长而且连绵不断的意思。在“绵绵葛藟”中“绵绵”一词用来修饰“葛藟”这一名词,做定语。那么“葛藟”是什么植物呢?《诗经词典》中解释为:“葛和藟,两种蔓生植物。”“绵绵”用来修饰“葛藟”这两种蔓生植物,从而描写了其蔓绵延,连续不断的样子。

(2)「大雅·绵」中“绵绵”的语义和修饰对象。

例: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大雅·绵》

关于此处“绵绵”一词的解释,《毛诗》中是“绵绵,不绝貌”。朱熹的《诗集传》中对于“瓜瓞”的解释是“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者、常小。”由此可见,“绵绵”做定语用来修饰“瓜瓞”,来表示大瓜小瓜连续不断。此处的“绵绵”还是基本义“连续不断”的语义。根据上下文,这里用大瓜小瓜的连续不断来比喻周朝的子孙众多。

(3)「大雅·常武」中的“绵绵”的语义和修饰对象。

例:绵绵翼翼,不测不克《大雅·常武》

对于此处“绵绵”的语义,《毛诗》中的解释是“绵绵,靓也。”而朱熹的《诗集传》中的解释是“绵绵,不可绝也”。《毛诗》又解释为:绵绵,舒缓之意,故为静也。《释训》云:“翼翼,恭也。”故为敬。这里是说王的军队静如山墙不可撼动。行军作战舒缓镇定自如的样子。“绵绵”的语义可以解释为“安静、舒缓”。“绵绵”用来修饰“王的军队”,表达了其安静舒缓的行军作战的用兵策略。

总之,《诗经》中的“绵绵”有基本义“连续不断”,也有“安静,舒缓”的语义,在诗经中基本作定语修饰具体事物“葛藟”“瓜瓞”“王的军队”。

3.2 先秦时代的“绵绵”的语义分析

下面列举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例子,以及后人的对“绵绵”一词的注释。

(1)故用强齐,非以修礼义也,非以本政教也,非以一天下也,绵绵常以结引驰外为务。(荀子王霸篇第十一)高长山(2003)对其中“绵绵”的解释是“绵绵:连绵不断的”。

(2)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緜緜若存,用之不勤(老子道德經谷神不死章第六)。苏辙对此的解释为“绵绵、微而不绝也”。《宋本老子道德经集注》

对于先秦诸子中的“绵绵”一词,后人的解释都是“连绵不断”的基本义。但是也出现了“微小”的语义的端倪。在第一句中是作状语,第二句作主语,“绵绵”的句法功能已经开始多样化。

3.3 两汉时期的“绵绵”的语义分析

在两汉时期,“绵绵”的语义变化比较明显。《诗经》中主要还是“连绵不断”的基本义,到先秦时代已经出现了“微而不绝”的语义,到两汉时期,“微小”的语义则更加明显。

下面是两汉时期的例句。

(1)福之萌也绵绵,祸之生也分分。祸福之始萌微,故民嫚之。唯圣人见其始而知其终。《淮南子第十卷繆稱訓)《汉语大词典》 对此的解释是 “微细、微小”,这里已经不是“连绵不断”的语义,而是向其派生义“微小”进行转变。

(2)是故无愤愤之者,无昭昭之明;无绵绵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大戴礼记卷第劝学)汪維懋(1999)的《汉语重言词词典》中对此“绵绵”的解释是“微细,微弱。亦指细微之事物或者现象。”可见此处的“绵绵”继承了《淮南子》中“微小”的语义。

同时在这个时期,出现了(3)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蔡中郎文集外传饮马长城窟行》这样的用例,对此《汉语重言词词典》的解释是“谓情思不断”。“绵绵”已经从修饰具体事物转向修饰抽象的“情感、情意”。

3.4 唐宋时期的“绵绵”的语义分析

唐宋时期的“绵绵”,既有修饰具体事物的例子。如绵绵罗网,冥冥高鸿。《陳子昂集卷之五碑文梓州射洪縣武東山故居士陳君碑》也有修饰抽象事物的,比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的“绵绵”已经逐渐形成了ABB 的固定搭配,并作为固定的词语而保留了下来。如万恨苦绵绵。旧约前欢。《欧阳修词全集浪淘沙》。再如:每愧尚书情眷眷,自怜居士病绵绵。《宋氏白氏文集第六冊卷三十六半格詩以詩代書酬慕巢尚書見寄》其中的“苦绵绵”“病绵绵”中“绵绵”作为谓语,形成了主谓短语的形式,并和前面的主语形成了固定的搭配而流传下来。这就是因为充当谓语不是副词性成分的语法功能[5]。而语义方面延续其基本义“连绵不断”,既有用来形容具体事物“罗网”的连绵不断,也有了形容“苦闷”“情意”等抽象事物的用法。

3.5 元明清时期的“绵绵”的语义分析

无论是AA 式、AABB 式、ABAB 式还是其他一些变形重叠形式,总体上经历的都是一个客观意义淡化、主观情态强化的过程[6]。这个时期有许多婉转的元曲中,有“绵绵”的用例。如元·程景初《醉太平》“恨绵绵深宫怨女,情默默梦断养车”。元·陈庭信《相思》小令“恨重叠,重叠恨,恨绵绵恨满晚妆楼”在元曲中利用了重叠式,将悱恻悲凄、如泣如诉的相思情长描写的惟妙惟肖。文学描写是催生重叠现象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中国的传统小说一向擅长白描,而重叠式自身的描写性无疑迎合了小说的这一需求[7]。所以,在明清的白话小说中,有许多重叠式的用例。比如:芳草绵绵铺锦绣,任他车马各西东。《封神演义第十九回》再如:纣王见喜媚不甚推托,乃以手抹着喜媚胸膛,软绵绵,温润润,嫩嫩的腹皮,喜媚半推半就。《封神演义第二十六回》明清时期,同时出现“软绵绵”这样的词,其中,“绵绵”已经成为ABB 式的后缀,从AA 式向ABB 式进行了转变。徐正考(2019)指出从宋元明清时期,ABB 式状态形容词开始进入迅速发展、繁荣时期。一方面ABB 式状态形容词中的BB 逐渐语法化或形态化,词汇意义淡化或消失,产生“程度”语法意义[8]。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出现了软绵绵这种ABB 的例子,而其中的“绵绵”已经成为一个后缀,意思已经弱化。“软绵绵”的意思其实就是“有些软”的意思。在汉语程度范畴发展的过程中,高程度词语丰富多样且不断推陈出新,低程度词则不那么“发达”。二者的不平衡、不相称孕育着创造新的低程度表达式的内在需求。当一定时期集中涌现的大量高程度词语高频使用后,人们又开始转而注重细腻的表达[9]。

这一时期“绵绵”的语义和用法已经多样化。既有修饰具体事物的“芳草绵绵”也有表示抽象情感的“意绵绵”,同时,也出现了“软绵绵”这样ABB 形式的例子。

3.6 现代的“绵绵”的语义分析

在北京语言大学的BCC 语料库中对 “绵绵”进行检索,其中文学作品中有324 例,报刊有1 873例。在文学作品中,“绵绵不断” 的成语用例有17 例,在报刊中“绵绵不断”的成语用例是51 例。在文学作品中,“阴雨绵绵”的用例有16 例,在报刊中“阴雨绵绵”有152 例。因为一般的时事报道都和天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报刊中的例子就颇多。在文学作品中,“情意绵绵” 的用例有102 例,在报刊中有63 例。另外,在文学作品中,“软绵绵”有447 例,在报刊中有257 例。形容词重叠式一般具有描绘性。所以,在文学作品中,形容身体疲惫或者柔软。往往用重叠式来进行生动的描写。由此可见,在现代汉语中“绵绵”的使用基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搭配。但是其语义都是其基本义“连绵不断”。而在诗经中出现的“安静、舒缓”的语义和先秦诸子中“微小”的语义用法十分少见。

4 结语

综上所述,“绵绵”一词作为AA 式重言,从《诗经》 时期开始被广泛地使用,在诗经中有其基本义“连绵不断”的用法,也有“安静,舒缓”的用法。此时还没有修饰抽象情感的用法。以作定语修饰名词的典型形容词的句法功能为主。先秦诸子时期,其语义延续了其基本义“连绵不断”的同时,已经出现了“微小”的语义特点,同时句法功能已经有状语、谓语的多样化了。在两汉时期,语义中已经有明显的“微小”的用例存在,也开始修饰抽象的情感等。唐宋时期,已经出现ABB 形式的雏形。既可以做定语修饰具体事物,也可以修饰抽象事物。可以做定语,谓语等多种成分。其中“意绵绵”“恨绵绵”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作为固定的词语搭配而被保存了下来。在元明清时代,表示抽象情感的绵绵被广泛地使用。同时已经出现了“软绵绵”的典型的ABB 式的形容词重叠式。在现代汉语中,“绵绵” 修饰的词语搭配基本已经固定下来,形成了“情意绵绵”“阴雨绵绵”“绵绵不断”等固定的词语搭配,同时ABB 式“软绵绵”被大量应用,但是,语义方面却都是和基本义“连绵不断”密切相关的,而“安静”“微小”的语义的使用非常罕见了。

猜你喜欢
用例现代汉语形容词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认识形容词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形容词
软件设计中用例详细需求描述的应用研究
基于Windows的API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