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媒背景的高校校园媒体建设探究

2020-01-02 21:37◎刘
文化产业 2020年33期
关键词:校报校园文化受众

◎刘 聪

(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32)

融媒时代的发展拓展了信息传播途径。高校应有效利用融媒体功能,促进校园媒体的转型与发展,使更多人通过互联网了解高校教学与发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新时代教学目标。

一、高校媒体面临转型与发展的挑战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校园媒体在以互联网和移动网络融入的传播背景下受到了来自功能、机制、转型发展等方面的挑战。

在平台建设方面,校园网站的交互功能是提升其活跃度的关键,但很多校园媒体都只是具有内容发布的板块,缺少互动论坛的板块,进而缺乏与受众的互动,致使网站关注度低迷。在管理机制方面,校园媒体管理依托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很少建设独立专管部门;而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任务比较多,尤其是学校举行重要活动时,难以顾及到校园媒体的管理。在校园媒体转型方面,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虽然很多高校借助互联网平台创新了媒体服务,例如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抖音、快手等,借助这些网络平台进行校园新闻以及文化的传播。但由于校园新闻素材的局限性,使校园媒体内容存在一些雷同现象,缺乏创新性,难以吸引师生的关注,使受众失去对校园媒体的关注,制约着校园媒体的发展步伐[1]。

二、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校园媒体文化功能转型

媒体的发展要满足特定的传播需求,所以需求是媒体发挥功能的基础,需求决定着媒体应该如何提供服务。高校校园媒体具有导向、教育和宣传功能,校报、广播以及网络等都根据自身特点定位其功能。高校校园媒体需要重构发展基础,明确为谁服务、如何服务问题。例如校报具有引导舆论、弘扬新风、维护稳定以及传承文明等功能,但如今除宣传功能外要对媒体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加强其舆论导向以及文化引领等功能作用。校报要保持文字传播的深度,加强版面以及内容改善,提升校报的可读性;要强化学术水准及刊物质量的提升,实现指导有方、信息有物的目标,将重点涵盖校园文化生活方面,将镜头聚焦于师生,植根校园文化土壤,挖掘师生故事。校园网络及新媒体则要加强内容聚合,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空间,充分发挥出引导和引领作用[2]。

媒体的本质就是内容和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即使技术发生改变,也只是改变承载内容的介质,本质属性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对于校园媒体来讲,内容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元素,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关注领域、呈现风格以及形式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内容分类和文风体例等方面的创新增强了媒体的感染力。以严肃主题宣传如会议等为例,媒体在进行基础报道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内容呈现形式,更好地诠释报道内容。一些微视频和手绘动画、直播等融媒体产品,为严肃的会议报道增添了灵动,使传统媒介的限制被打破,通过短视频等的传播提升了宣传的效果。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要加强对内容的再生产,从平淡无奇的报道中挖掘有价值的文化宣传点[3]。

三、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校园媒体发展策略

(一)优化运行机制,提升媒体人员的专业素养

为了促进校园媒体文化的发展,要借鉴社会媒体的有效运行方法,加强文化生产专业重构,将校园媒体中心打造成一个较为专业的传媒文化机构,使其发挥出媒体运行的功能。结合学校校园媒体整体框架,打破校报、广播、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运行局限,整合人员和设备资源,进行组织重构,构建类“中央厨房”的运行机制。对采集的内容包括图片、视频等,编辑部要结合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媒介特点进行素材的编排与加工,形成媒体产品;技术部要建设相关技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文化建设媒体矩阵。要提高校园媒体人员的专业知识与道德素养,不断提高媒体工作人员的能力、拓宽其视野,为实现校园媒体的转型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提高媒体采编人员的辨别能力,可以准确辨别信息的真伪,然后选择具有较高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或者在碎片化的信息资源里实现有效整合[4]。

(二)进行资源转型和功能重构

高校校园媒体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校园媒体要实现资源整合,利用融媒体优势提升校园媒体的广泛性,从而实现转型与发展;要加强校园文化宣传的重构,进行校园媒体的有效互动,形成校园宣传合力,增添新媒体和新理念;利用社会化的方式创造人才和经济效益,实现校园媒体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拓展传播渠道,提升文化生产能力

校园媒体要不断拓展传播渠道,提升内容生产能力。以新闻采编能力为例,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的采编与传统采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些数字平台系统的升级,使新闻采访工具从笔纸转变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采集到的文字、视频资料也可以利用数字媒体进行加工处理,提升了新闻的实效性。校园媒体文化的受众年轻化,受众具有较强的判断力,而且高校学生的参与性更加强烈。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受众需求,采编人员要转变理念,将单向传播转变为用户自主参与。融媒环境下对于高校校园媒体来说,学生是信息受众者之一,也是信息发布者之一,因此内容生产可将“专业生产”与“受众生产”整合、校园媒体与学生自媒体整合。比如教学资讯中的有趣比赛、食堂中的吃播推荐等,并不一定是由校园媒体人员采写然后进行报道,而是通过学生用户了解到线索,或者学生通过移动自媒体进行拍摄然后报道的。所以,校园媒体文化发展必须拓展传播渠道,发挥新闻舆论引导作用,加强对微博、微信以及微视等新媒体的互动和反馈,不断丰富媒体内容,形成多样化、全覆盖的校园文化传播体系,增强传播效果[5]。

(四)搭建文化展示平台,激发创新活力

要利用新技术将媒体进行汇聚,产生聚合效应,促进校园媒体的发展,包括打造新的传媒产品、进行校内外媒体联合等。社会媒体已经不断尝试进行平台融合化,类似腾讯网与重庆日报合作成立大渝网等区域门户网站,搭建互动平台,将多家知名报刊进行融合。校园媒体文化建设要紧跟融媒体时代的步伐,有效整合媒体资源,更好地吸引师生关注,将校园交通、后勤服务等服务功能进行结合,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使资源整合更充分、服务越来越人性化。

猜你喜欢
校报校园文化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借助校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
——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喜迎建校20周年•校园文化篇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20年的校报情缘
近代《私立岭南大学校报》足球报道内容剖析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