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媒体艺术中的多元化表达

2020-01-02 21:37◎张
文化产业 2020年33期
关键词:跨媒体气味多元化

◎张 敏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00)

“跨媒体”观念早在19世纪就已经出现,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其外延和内涵屡经变化[1]。“跨媒体”由英国诗人科勒里奇最先使用[2]。20世纪60年代,“跨媒体艺术”被提出且受到希金斯的推崇,指的是跨领域的艺术活动。跨媒体艺术强调媒体的多样性,是以传统媒体的精英化生产方式为主要生产内容、以传统媒体思维为主导的媒体融合。在跨媒体艺术中,媒体技术与艺术缺一不可。

一、传播工具的多元化

跨媒体艺术的创作和传播过程需借助多种媒介形式。除了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外,还包括数字电视、互联网、手机终端等新媒体形式。相对于新媒体艺术而言,传统艺术更注重艺术家自身情感的表达,将情感尽可能充分付诸作品,以此吸引共鸣者;而新媒体则是通过增强作品本身的互动感与参与感让受众从感知上得到震撼,从而使受众进一步体验领会艺术家的表达意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新媒体艺术中存在技术对艺术的绝对削弱;相反,正是因为这种媒体形式的多样性,跨媒体艺术的内涵得以更加丰满,并展现出更强的多元化特征。在跨媒体领域,新兴媒体崛起所带来超强感官刺激与传统媒体所注重的情感观念表达日渐融合,使艺术得以被更好地诠释。艺术本身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加之技术的革新,跨媒体艺术发展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一)图像元素传递出的多元美感

图像包含图形、文字、色彩等多重要素,是人类视觉所感受到的一种形象化媒体,也是人类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形式之一,能形象、生动、直观地表达出大量的信息。跨媒体艺术中图像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纸媒和数字影像媒体,在传播过程中需注重对图形、文字、色彩三者的合理搭配,不同的搭配带来的感知体验也各不相同。作为一种基础的媒体语言,跨媒体艺术中的图像可通过相应的图像软件被拆分、合成或拼贴,为信息的有机排列做准备;或通过叠加图层、通道转换等将原本不存在的时空反转影像空间反映出来。构成图形的点、线、面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使图形图像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二)声音元素传递出的多元美感

作为视听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声音元素较图形元素在叙事层面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画面通过声音的支持和充实,以此寻求更加有效的叙事行为、完美的表意以及含蓄、深刻的思想意蕴。跨媒体艺术中的声音系统由人声、音响声、音乐三个要素共同搭建。人声主要以更加具有人文气息的方式与受众进行交流,传达创作者的思想、意图;音响声作用在于扩充画面容量,提升信息的饱和度;而音乐则是用于表达特定情绪并营造氛围、隐喻或象征等。艺术创作者往往根据创作内容的调性选取相应的声音元素,以此制造多样化的视听感受。跨媒体艺术借助声音元素与其他表现形式的多方位跨界融合,结合近距离观看、接触、可嗅等新颖奇特的参与形式,使信息传达在表现形式上更具多元化与吸引力。

(三)气味元素传递出的多元美感

除气味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性之外,跨媒体艺术中的气味感知还包括受众的生理与心理两个层面。在传统的广告艺术中,由于技术的限制,受众在接触艺术品时无法直接嗅到除艺术品本身材质之外的其他气味;为了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设计者和艺术家一般通过经营画面使受众能够产生嗅觉方面的联想,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印象。然而,这只是一种心理上的作用力。随着技术的发展,气味开始跳出人们对特定事物的联想与想象,真实且直接地存在于艺术作品中以及受众的嗅觉感知中。这其中包括气味书籍、气味广告、气味电影等,人们在阅读和观看中能够直接嗅到与文字内容或画面内容相关或对应的气味,增强了艺术作品对于受众的记忆力与吸引力,使艺术作品的表现度和真实度大幅提升,其信息传递也向更加多维度、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三、信息组合方式的多元化

德拉贡搜索营销公司(DragonSearch)的联合创办人和首席执行官里克·德拉贡(Ric Dragon)在其著作《社会化营销2.0通过改进社会化营销流程永远留住你的客户》中指出:“跨媒体叙事的关键元素是在不同的媒体持续讲述(不是单纯的反复讲述)”[3],认为故事的独特性需要在每个媒体中都得以体现。传播学学者Henry Jenkins认为跨平台讲故事就是“跨媒体”,并认为有些叙事“非常宏大”,单一的媒体平台承载不了。在他的著作《Convergence Culture》(2006)中,为“跨媒体讲故事”提供了如下定义:“一个跨媒体故事在多种媒体平台上展开,每个新的文本都对整体做出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在跨媒体讲故事的理想形式中,每种媒体都发挥其长处……”[4]跨媒体叙事平台为受众提供了不同的入口,以及各种各样的、可用于对比的视角,参与到对故事意义的创造中,整个叙事过程更具娱乐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设计)者会故意制造能够提高受众接受信息效率的信息间隔。以北京“小米·时代艺术科技大展:超级对撞Xcelerator”互动影像装置艺术展的观看流程为例,受众首先通过互联网了解展会大致概况,并决定是否购票,继而通过展馆附近及入口处的海报,接受引导信息,进入展厅。观展过程中,观者一方面通过视、听、触等方式与作品展开近距离互动,另一方面,展区使用二维码替代传统简介栏,借助互联网搭建不受空间、时间束缚的微型信息库。

由此,跨媒体艺术中信息在不同媒体间流布与互动的方式可总结为两类:“一是相同信息在不同媒体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5],这需要对信息进行拆分重组,并根据媒体属性进行合理分配;“二是不同信息通过不同媒体之间的合作、共生、互动与协调”[6],进行传播并用于交流,包含的信息量更大。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信息传达方式势必会朝着更加多维度的方向发展,而艺术也将以一种更具跨时代意义的形式展现在观者眼中。

猜你喜欢
跨媒体气味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网络多屏视域下传媒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评《交互叙事与跨媒体叙事:新媒体平台上的沉浸式故事创作》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好的画,通常都有气味
多元化——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原则」
由出版商到电影公司:漫威的跨媒体产业演进与启示
气味图书馆
好浓的煤气味
这个“气味”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