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19年采暖季稳定供气是多重因素叠加结果

2020-01-02 07:39李月清
中国石油企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接收站供气同比增加

2004年,以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全线商业化运营为标志,我国天然气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5年来,我国天然气供需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政府能源工作战略重心始终放在设法增加天然气供应上。2004年,国内多个省市出现大面积天然气短缺现象,仅西安一个市的天然气缺口就达到90万立方米/天。2009年入冬后,“短气”阴影再次笼罩,这不仅凸显了我国天然气行业调峰手段和供气能力匮乏,而且暴露了上中下游之间存在的诸多问题。2012年12月,伴随着气温骤降,居民供暖需求增加,全国多地出现天然气紧张状况,不少地区天然气动力出租车遭遇加气难,出租车排数千米长队加气的“壮观”场面频现。济南出租车从入冬开始就遭遇“加气难”,有的加气站已经“断气”、有的“时有时无”,只要有气可加的加气站,都有出租车排长队等候。的哥自嘲称“不在加气,就在去加气的路上”。从2013年春天起,出于对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的担心,为预防供气紧张再度出现,国家发改委连续两年上调气价。

但也就是在2014年,天然气供需关系出现逆转—天然气消费量增速开始大幅下滑,增幅仅为5.6%,增速降至个位数,创了10年以来历史新低,“气荒”变成“荒气”。2017年底,我国为什么出现一定范围的“气荒”?究其原因,是天然气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内外部因素共同推动的。从内部因素看,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存在诸多不平衡:区域供需不平衡、季节性需求差别大、用气结构差别大、区域调峰需求不同、对管网等基础设施高度依赖(以输定产、以输定销);从外部因素来看,则是供需与政策(环保和产业)导致的需求快速增长。而到了2018年,随着华北地区主要城市供暖季结束,持续5个月的全国冬季保供逐渐步入尾声。相较2017年处于风口浪尖的供气紧张,2018年“短气”话题淡出公众视线,冬季保供取得阶段性胜利。

而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国内不计成本洞开天然气阀门、增加进口气量密不可分。

2018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为16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5%,增速显著低于消费增速。这就导致下游消费增长缺口只能靠增加进口量弥补,进而导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突破2800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超过9000万吨。其中,LNG占总进口量的60%,超过5300万吨,进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为了破解“温暖”的烦恼,2018年冬至2019年采暖季,中国石油加大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重点加大长庆、川渝,以及页岩气示范产能建设投入,高峰期日均产量达3.4亿立方米,刷新历史记录。采暖季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502亿立方米,同比增加7.9%,增幅再创新高;销售天然气880亿立方米以上,同比增长10%。在进口天然气价格倒挂的情况下,中国石油加大中亚土乌哈三国协调谈判力度,追加阿姆河气田项目产能建设投入,确保中亚气稳定供应。去冬今春共进口中亚管道气194.4亿立方米,增幅10%。入冬以来,江苏、大连和唐山接收站始终保持高罐位满负荷运行。唐山LN接收站高峰期平均每3天接卸2船,大连LNG接收站接卸量同比增加34.97%,江苏LNG接收站外输量同比增长12.4%。LNG单日最大气化量突破1亿立方米,接船数量再创新高。

同样肩负保供使命的中国石化,2018年以来内外并举拓宽资源渠道,在国内充分利用平桥区块、杭锦旗区块等有利阵地,全年实现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1655亿立方米,油田自产气比上年增长7.1%;海外采购方面,进口LNG资源比上年增长67.8%,成功克服巴布亚新几内亚地震的不利影响,积极开展现货LNG采购工作,增加旺季提货。在用气高峰2018年12月天然气供应量达43亿立方米,同比增加36.6%。

作为国内第二大天然气供应企业和最大LNG进口商,中国海油多方筹措气源,提前落实保供所需的LNG资源,2018年至2019年采暖季供应天然气246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0%,其中向北方7省市供应天然气61亿立方米,同比增加63.5%。中国海油致力于打造全国天然气保供一盘棋,全力推进深圳LNG与广东大鹏福华德支线联通、广东管道与广东大鹏南沙分输站联通、广东大鹏与广东管网惠州分输站联通三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建设。采暖季期间,广东地区保供气量18亿立方米,“南气北上”气量大幅提至3000万立方米/日。

2018年冬季保供另一大屏障是由政府推动的三大天然气管网在天津实现互联互通,增强了资源调配灵活性,保障京津冀及整个华北地区冬季天然气供应。中国石油天津大港油田滨海分输站是华北地区天然气保供的重要转输站,三路来气在这里经过净化、计量,被输送到京津冀鲁等地区,是居民做饭、取暖等民生用气,以及工业和电厂发电用气的重要支撑。三大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不仅是简单的实现管网相连,而且需要站在基础设施和运营主体两个维度通盘考虑。互联互通必要性及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有效化解天然气在全国区域间存在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实现了“南气北调”;二是由于天然气资源在某一时间或某一流向内,供需是波动的,那么需要双向输送,由此解决好互联互通工程中管道的压力平衡问题,有效实现天然气从高压向低压流向平稳运行。三是由于前期企业之间合作不够充分,通过推动互联互通将避免某一个供应商的主体资源过剩或短缺,有利于实现企业间灵活调配。值得一提的是,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存在一定的瓶颈。由于互联互通主要解决区域性和时段性的供需不平衡,因此常态下的管输负荷率并不高,造成互联互通的经济性并不高,目前仍在探索有效的盈利模式。

此外,环保政策转向也是2018年至2019年采暖季供需平衡的重要举措。从“一刀切”式推广“煤改气”到“宜气、宜电、宜煤、宜热”思路转变,极大地缓解了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

综合来看,2018年至2019年采暖季稳定供气是多重因素叠加结果,并不意味供气紧张成为“远去的风景”。由于天然气季节性特点,决定了我国冬季天然气峰谷差将长期存在,“温暖”的烦恼,或将成为新常态。

猜你喜欢
接收站供气同比增加
依依股份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41亿元
豪悦护理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9.85亿元
船舶双燃料发动机LNG供气系统模拟仿真技术应用研究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上半年朔州市原煤产量为9843万t 同比增长10.5%
LNG接收站的发展趋势
LNG接收站扩建工程低压泵国产化应用管理
LNG接收站工程项目设计进度的控制
沼气集中供气运行实证分析与优化研究
大型飞机气源起动装备供气流程设计与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