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市场酝酿新变局

2020-01-02 07:39朱昌海李文翎
中国石油企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炼化成品油汽油

□ 文/朱昌海 李文翎

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汽油表观消费量为1033.25万吨,同比下跌5.99%,环比下滑1.03%;柴油表观消费量为1309.0万吨,同比下跌3.57%,环比上涨6.30%;煤油表观消费量为347.5万吨,同比上涨0.43%,环比下跌8.86%。前三季度,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共计2.3亿吨,同比下跌4.1%。其中,汽油表观消费量为9393.47万吨,同比上涨0.36%;柴油表观消费量为10734.1万吨,同比下滑9.63%;煤油表观消费量为2913万吨,同比上涨4.2%。

前三季度成品油表观消费稳中有降,但在市场需求增长动力不足、产能却持续释放的当下,成品油市场酝酿新变局。

目前,我国成品油市场集中度明显下降、价格逐步市场化、竞争主体多元化,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成品油零售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刚性需求大、资源供过于求、产量控制无效、价格竞争逐步升级,这已成为成品油零售行业的重要特征。随着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改革深入及后续配套政策、细则的出台,未来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9、10月份仍是汽油需求传统旺季

10月份我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1.3%,较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并且两连升至近6个月以来的最高。各分项指数中,供应指数、销售指数、库存指数和价格指数均继续上扬,显示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形势良好,供需两旺。不过,随着商品库存增加,当前供应压力有所加大,加之冬季需求转淡,以及出口形势不佳,市场将面临较大的调整风险。

9月份国内汽柴油产量较上月均出现明显上涨,汽油产量1196.9万吨,环比上涨4.08%,同比上涨2.12%;柴油产量1445万吨,环比上涨6.93%,同比下降-0.58%。9月份汽柴油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原油加工量出现明显增长。9月份国内原油加工量为5648.6万吨,较上月5400.3万吨环比增长4.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9.4%。二是主营及地炼开工率明显增加。9月底我国主营炼厂开工率为82.12%,较上月增加3.34%,湛江东兴、独山子石化、大庆炼化相继开工。截至9月底,山东地炼常减压开工率为64.4%。三是市场进入“金九银十”需求旺季,汽柴油需求量均出现明显攀升,尤其是柴油,工程基建及运输行业全面进入用油高峰期。而汽油需求增长较为缓和,且今年各地区汽油促销力度较大,利润空间被压缩,这也是导致柴汽比上涨原因之一。

9月份除汽柴油产量明显增加外,国内航煤产量再创新高。究其原因多与近年来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所导致的国内航煤市场需求量不断攀升有关,其次“金九银十”的需求旺季也带动了航煤产量的增长。统计显示,前三季度,航煤产量3899.8万吨,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9%;航煤表观消费量在2900万吨,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94%。10月份受需求旺季影响,航煤产量或继续高位保持。11月份受负号柴油需求增加影响,航煤产量或延续高产。

10月份,成品油供应指数升至104.5%,为2018年12月份以来的最高点,显示随着市场进入传统需求旺季,国内主营炼厂开工率维持高位,成品油供应持续上升。9月上旬,湛江东兴、玉门石化结束检修,共计900万吨/产能恢复开工,而大庆炼化,以及独山子石化于当月下旬结束检修,共计约2200万吨产能恢复投放,原油加工量继续上涨,汽、柴油产量均有所增加。10月份,国内汽油产量为1196.9万吨,环比增加4%,同比增加2.1%;柴油产量为1445万吨,环比增加6.9%,同比增加1.5%。预计11月份,国内成品油需求淡季逐渐开启,主营炼厂原油加工量将减少,市场供应量将会相应下降。

竞争主体多元化市场格局形成

在越来越开放的市场中,我国炼化行业逐渐形成了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集团为主,中国海油、中国化工、中化、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等多重主体参与的多元化市场格局。需特别指出的是,民营企业近年来积极扩能。目前,民营企业在炼油市场中的份额约为26%,在聚酯和合成纤维领域更是成为主力,芳烃的市场份额达到45%。部分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正向乙烯领域拓展。

2018年我国炼油能力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民营炼化,预计2019年新兴民企大型一体化装置投产将使我国炼油能力大幅增加4500万吨/年,达到8.6亿吨/年。5月17日,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举行全面投产仪式。1个月后,6月18日,商务部下发2019年第27号公告,批准14家企业获成品油批发经营许可,其中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在获批企业之列,标志着恒力石化成品油批发渠道正式打通并将进入实质运营阶段。5月21日,荣盛石化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投资建设的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设备安装调试等前期工作,公司根据实际进展将第一批装置投入运行。2000万吨/年中科炼化一体化一期工程将于2019年底建成中交。盛虹石化、古雷石化、广东石化等一批新建项目将在两年内陆续投产。

随着我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国际石油石化公司也大举进军国内炼化行业。目前,已经宣布项目计划有埃克森美孚120万吨/年惠州原油直接制乙烯项目、巴斯夫湛江100万吨/年乙烯裂解项目、壳牌与中海油合资的中海惠州三期乙烯项目、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的福建世界级炼化一体化项目、沙特阿美与北方工业合资的盘锦15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等。

外商独资加油站也由于2018年下半年的投资解禁,加速进入我国成品油零售市场。壳牌在解禁政策正式实施不到1个月内,便宣布未来几年将在我国新建2000多座加油站;BP计划在未来5年内在我国新增1000家加油站。

市场消费需求跟不上产能释放节奏,成品油市场总体呈现供大于求,这或将致使部分炼油厂发展难以为继。未来,成品油销售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面临重新洗牌,行业竞争将异常激烈。

主营加油站现多年罕见大降价

我国油价形成机制从1998 年以来,一直在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1998 年,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迈出了市场化定价的步伐。按照当时的方案,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

进入10月份以来,国内鲜见的油品零售市场价格战在多地上演。几乎成品油市场主体都卷入这场价格战中,不仅有民营和社会加油站,也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样的国家队,甚至壳牌、道达尔、雪佛龙、BP这样的跨国石油公司在华加油站,也都被价格旋涡裹挟,成为价格战参与者。在浦东浦建路牡丹路附近的一座中国石化加油站,进口处的红黄两色巨幅招牌显示“92号、95号汽油全天让价1.2元”,油站周围还插了两排写有“让利促销”的小广告旗;位于新村路的中国石化沪实加油站竖着一块广告板显示“92号和95号汽油直降1.5元/升”;位于杨高南路的中国石油振兴加油站门口一块“汽油特惠”的广告牌显示“92号和95号汽油分别优惠0.8元/升和1元/升”;位于浦东南路的中国石油爱使浦南加油站则显示两种汽油分别优惠1.1元/升和1.3元/升。此外,中国石化塘桥加油站的汽油降价1.5元/升,引发车辆排队加油;中国石化杨思加油站的汽油让利1元/升。

作为民营油站,杨高南路上的东上海加油站并未大张旗鼓张贴降价广告,但在95号汽油的加油机上也挂出了“优惠8角”的告示;周家嘴路近大连路的上海昆仑新奥加油加气站同样对95号汽油让利0.8元/升。除上海外,其他省市的主营加油站今年也频频降价促销。如北京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加油站之前就竞相打折,只要安装APP就能优惠0.5元/升;浙江、东北的加油站也出现过每升1元以上的优惠。

过去多年,国内主营加油站的折扣大多仅限于每升几毛钱,而最近出现的每升一两元的折扣幅度,显然极为罕见。

根据隆众资讯网站数据,这轮价格战其实是几个月前从杭州开始的。当时,中国石油浙江销售举行20周年庆,起初对92号和95号汽油降价1元/升,此后优惠扩大到1.4元/升。中国石化觉得对他们销量影响比较大,也开始降价,从降1.6元/升、1.8元/升一路降到2元/升以上。之后,价格战逐步蔓延到上海—不同的是,杭州的价格战主要在郊区,而上海则是连市区加油站也“开战”。

一直以来,国有石油企业被诟病为像是一个穿上很多层毛衣的人,不但体态臃肿、行为鲁钝,而且感受不到市场温度变化。此次罕见地参与成品油零售市场价格战,驱动原因引人猜想。业界认为,此举是国内成品油供应过剩、“出口改内销”、零售高利润、市场化改革深入等多重因素叠加所致。此外,也不排除在上海即将推广乙醇汽油之际,两大石油公司为了清库存而大力促销。

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或再提速

11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中央定价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其中提到,成品油价格暂按现行价格形成机制,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化适时调整,将视体制改革进程全面放开由市场形成,预示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再提速。

我国油价形成机制从1998年以来,一直在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1998年,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迈出了市场化定价的步伐。按照当时的方案,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此外,方案提出2000年国内成品油价格进入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2001年起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即改单纯参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油价格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因此,从1998年开始,国家确定原油基准价,每月调整一次,成品油由两公司在5%范围内自主浮动。2001年11月起,改每月调整为不定期调整。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的雏形2001年开始出现,2006年企业自主浮动幅度提至8%。其间油价一路上扬,并在2003年出现了“油荒”。2008年版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将此前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将原允许企业根据政府指导价格上下浮动8%降为4%,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进行调整。随后,伴随着资源税改革,油价机制调整为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波动超过4%,国内油价即行调整。2009年这一方案正式公布,并沿用至今。

目前国内原油价格与国际市场高度接轨,反观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程度有限。尽管油气行业此次未被列入《中央定价目录》,但是在备注说明中提到,成品油价格暂按现行价格形成机制,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化适时调整,将视体制改革进程全面放开由市场形成。众所周知,目前国内成品油零售定价仍然执行由原先的每22个工作日并在满足4%调价幅度的条件下调整,缩短至每10个工作日定期调整并参考相关国际原油油种根据原油变化率测算成品油价格调整幅度;使得成品油价格调整趋于常态化,更加接近市场化,未达到50元/吨的调价红线面临搁浅,幅度累计到下个调整周期冲抵,仍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但随着国家定价改革推进,未来将根据成品油市场发展变化,从目前体制内的改革全面放开价格形成由市场决定,成品油市场有望从半市场化改革将全面迈入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按照目前国内炼油行业的发展情况看,国内炼油产能过剩矛盾凸显,成品油资源供应充足,供应端过剩的压力较大,若成品油价格形成完全放开,对成品油价格将形成一定的压力,将更好的反映市场供应变化,国际原油变化对中国零售价格的基准体系或将打破,终端零售行业的利润或遭遇较大的挑战,不过据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完全市场化仍需一定的过渡时间。此前中国原油期货的上市,具有形成反映中国,以及亚太地区市场供求关系的基准价格体系、为实体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为金融机构提供资产配置工具、推进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优化行业资源配置等作用,上述信号表明成品油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不会改变。

猜你喜欢
炼化成品油汽油
炼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智能油田/智能炼化建设》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成品油管道运行优化的研究进展
压力表在炼化装置上的应用
石油成品油销售业务发展的一些思考
大数据是“原油”,不是“汽油”
成品油市场回顾与展望
汽油直接喷射系统
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