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科幻文学的前景不明朗,科幻影视的前景很光明”

2020-01-02 11:19曹颖
南方周末 2020-01-02
关键词:刘慈欣三体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曹颖

刘慈欣

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该片在中国内地的累计票房为46.55亿人民币。刘慈欣认为,《流浪地球》第一次把中国人的情感放在了太空尺度上。      片方供图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肯定会迎来一个科幻影视很繁荣的状况,甚至我还比较乐观地认为,中国可能是继美国之后又一个受到世界注意的科幻影视大国。”

“未来这个概念在人们的生活中会占有很大的比重,未来也会对人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约100颗恒星在银河系中神秘消失!2019年12月12日,国际天文研究项目“VASCO”发布最新发现。

中国网友的评论里充斥着黑暗森林、降维攻击、黑域、罗辑的咒语等概念,它们都出自科幻小说《三体》系列(注:《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

2010年9月2日,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博客发布《〈死神永生〉完成》一文,宣布第三部诞生,《三体》系列画上句号。如今,距《死神永生》出版近十年。

2015年,刘慈欣凭借第一部《三体》获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作家首次获奖。雨果奖有“科幻界的诺贝尔奖”之称,和星云奖并列为最具权威与影响的两项世界性科幻大奖。刘慈欣晒出奖杯的照片,火箭形状,通体银色,配文“纯金属,很沉的”。

《三体》获奖当天,淘宝数据显示,当日《三体》搜索指数达7207,而它的平时指数为400到800。此后,各种外语版本陆续出现。日本最大科幻出版社早川书房花费三年时间争取到《三体》日本版权。2019年7月4日,首发当天,10000本抢售一空,出版社连忙加印了两批,每本售价2052日元(注:约合人民币130元)。目前,《三体》系列外语版本有近30个语种,截至2018年底海外销量共148万册。

“它让很多人关注到我的作品,也让中国科幻文学从边缘被媒体、文学界,还有公众注意。”刘慈欣讲述《三体》的出版及获奖带来的影响。

《三体》被视为中国科幻文学黄金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科幻文学走向国际的标志。在刘慈欣看来,《三体》是中国科幻文学史上的特例,它没有改变中国科幻文学衰弱的整体局面,也没有改变科幻文学市场。

刘慈欣自2014年起专职从事科幻文学创作,但像他这样的科幻作家在中国仅有二三十人。“目前科幻文学市场上,一本科幻小说的销量也就是几千册、一万册,再好些到五万册、十万册就很不错了。这种市场状况下很难养活专业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科幻作家王晋康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曾说:“目前中国科幻作品的产量仍远远不及美国。如果目前我们每年产出250部科幻作品,美国大概就有两千多部。”在刘慈欣看来,衰弱是中国科幻文学乃至日本、欧洲科幻文学的常态,繁荣只属于美国。

《三体》系列出版之后,刘慈欣鲜有新的作品问世。这个问题被问及很多次,他的回答大同小异,刘慈欣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小说创作总是需要时间的,反正人一辈子认真地创作,也写不出几本小说来,它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刘慈欣每天会保留创作时间,他的手机设置了短信提醒业务,陌生电话无法接通,外界联系他需要时间,等待他主动回复。

2019年2月5日,郭帆执导的《流浪地球》在春节档公映,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电影《流浪地球》累计上映90天,中国内地累计票房为46.55亿人民币,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大片。

刘慈欣回忆,中国科幻电影的尝试很早便开始,只是到最近才有成品出来。他的作品《三体》《球状闪电》等电影项目早年间也纷纷立项。“我把《流浪地球》的改编权转让给中影集团,那是十年以前的事了。”

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让刘慈欣对中国科幻影视充满信心。谈及科幻影视时,他缓慢的语速忽然加快,洋溢着兴奋。“科幻文学的前景并不明朗,但是我觉得科幻影视的前景很光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肯定会迎来科幻影视繁荣,甚至我还比较乐观地认为,中国可能是继美国之后又一个受到世界注意的科幻影视大国。”

《三体》的成功是一个特例

南方周末:很多人评价《三体》系列开创了中国科幻文学的新时代,你如何看这样的评价?

刘慈欣:当初无论是我还是出版方,都将《三体》作为普通的科幻小说来出版,没有想到它后来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读者数量很多,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英语世界、日语世界也有很大的影响。它的出版确实把中国科幻文学从边缘地带带入公众、媒体以及各方面的视野。但现在看来,它是一个特例,因为中国科幻文学目前产生如此影响力的作品就只有它,包括我的其他作品比它都差得远。《三体》是一个特例,它并不标志着中国科幻真的创造了新的局面、新的繁荣。中国科幻文学在作品数量、质量、影响力等方面有进步,但进步并不大,总体而言中国科幻的局面并没有完全改观。

中国科幻文学从诞生起到现在一直是这样,从来没有产生划时代的突破。目前来看,其实世界各国的科幻文学都是这样,日本、欧洲都一样。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及现状不是例外,反而是正常的、普遍的状况。唯一的例外是美国科幻文学,十分繁荣。其实现在更应该研究为什么美国的科幻文学如此发达。

以前人们会把这件事情简单化,认为中国没有科幻文学,是因为中国的科学精神不足、科学普及不够、中国的应试教育扼杀了人们的想象力等等。但仔细想想,不是这么回事。日本和欧洲也没有科学精神、也没有科学文化吗?但它们的科幻文学也不行。科幻文学诞生于欧洲,但发展到现在,也并不比中国繁荣。所以,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更应该关注的不是为什么中国科幻文学不发达,而是为什么美国科幻文学如此发达,其规模、繁荣程度远远超越其他国家。

南方周末:你思考过为什么美国科幻文学如此繁荣吗?

刘慈欣:我思考过,但我只是科幻文学的作者,我也不是学者,并不能想出很深刻的理由。但就科幻文学本身而言,它作为一类文学题材,和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就是说科幻文学其实很像一个国家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在快速崛起、快速发展、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的国家,科幻文学往往比较发达。英国在最如日中天、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候,科幻文学就在那里诞生了。英国衰落以后,美国开始快速发展,科幻文学的中心也就顺理成章地转移到了美国。这是一个现象,但具体更深的原因,说实在的,我也说不太清楚。

南方周末:近年来,有没有出现你比较喜欢的中国科幻文学作品?

刘慈欣:很遗憾,没有,到现在还没有出现一部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作品。因为中国目前科幻作家的数量还是太少。中国作协有上万名会员,但在中国真正从事科幻文学创作、长期发表作品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也就二三十人,数量太少了。优秀作品的出现是需要庞大的作品数量基础作为支撑的。目前,这样少的作家、这样少的作品,特别是这样少的读者,很难产生真正优秀的作品,特别是产生能够震撼到我这样的资深科幻迷的作品。(这)还需要时间。现在科幻文学总体给人感觉是很受关注,表面上很热闹,但实际上最根本的东西、最基础的东西就是好的作品,(它们)还是欠缺的,包括作品数量、读者数量还是很欠缺。

南方周末:如何促进好作品出现?改变现状的原动力是什么?

刘慈欣:我觉得文学发展最根本还是需要一个大时代,时代把它推进到那一步,它才能够兴盛起来。至于其他的一些具体措施,像出版方的措施、对科幻文学各方面的扶持宣传,肯定会起到一些作用,但是我觉得最根本的来源,还是要等待那个时代,等待那个时机。这在世界科幻文学的发展历史上都是这样的。

南方周末: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不断改变世界,对科幻文学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

刘慈欣:在科幻文学中,我们感觉科技是很神奇的,一旦它成为现实,就变得平淡无奇了。我们现在都用手机,都在网上购物,这些以前很神奇的事情成为现实之后,理所当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个现象其实对科幻文学是很致命的打击。因为科幻文学是基于科学的神奇感,但现在科技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渐渐地失去了它的这种神奇感。所以,科幻文学现在面临这样的困境,这也是目前世界科幻文学衰落最根本的原因。科幻文学的想象力仍然远远超前于现在的技术,但即便如此,现在科学技术的神奇感丧失了。不再像上世纪上半叶,科学技术让人产生神奇的感觉。现在科技已经变得很平常了,人们对未来科技的神奇感也渐渐降低。正因为如此,整个世界科幻文学在衰落,在渐渐失去它的生命力。

南方周末:科幻作家如何尝试突破这样的困境?

刘慈欣:我们每天都在做这种努力,不光是我,整个科幻文学界都在做这种努力。像美国科幻文学、欧洲科幻文学试图从新的方向让科幻文学重新焕发生命力,例如加强科幻文学的文学性,吸收现代文学的表现手法。同时,美国科幻文学越来越关注人类现实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科技对人、对人性的改变等等,但是所有的努力目前看来并没有太大的效果。

科幻文学一直处于衰落之中,这也很正常,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生命周期。至少在很多科幻文学评论家看来,科幻文学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至少在欧美是这样的。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国科幻文学就无所作为了,虽然整个世界科幻文学确实处于衰落的状况之中,但我认为中国的科幻文学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延伸到科幻影视方面。

南方周末:什么是科幻文学的历史使命?刘慈欣:基于科学的想象力给人们描述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描述我们世界之外遥远的太空宇宙的各种可能性,开拓人们的思维视野,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我认为这是它的使命。但总的来说,科幻文学是大众文学,也是给人们阅读和欣赏的。

《流浪地球》是划时代的突破

南方周末:《流浪地球》符合你对科幻电影的期待吗?

刘慈欣:它超出了我的期待,因为我知道中国影视界在拍摄这类大成本科幻片方面还是缺少经验的。像《流浪地球》这样的电影,在我看来,我们要等五到十年才可能出现,但它现在就出现了,我还是很高兴的。当然与好莱坞科幻大片相比,它在特效、故事等方面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可以改进的空间,但对于中国科幻影视来说,它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南方周末:作为作者,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影视化改编?

刘慈欣:编剧和写小说的差别很大,特别是大成本科幻片,需要专业的编剧,并不是写小说的人都能胜任。影视改编的主要创作者不是原著作者,而是制片人、导演、编剧。不管你对作品被改编是什么态度,你是没有能力去干预影视化过程的。原著作者转让改编权以后,改编权就不属于你了,所以对改编的过程是无能为力的。

对我而言,我认为只要是好看的电影,有好看的故事,它是不是完全忠于我的原著并不重要。小说和电影是两门完全不同的艺术,电影改编肯定要改,而且要改得相当大,像《流浪地球》改得就相当大,我完全能够理解。当然,我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更适合影视表现,至于怎么改编,我不从事影视行业,能做的不多,还是很尊重他们。

南方周末:你对科幻影视的前景乐观吗?

刘慈欣:我是很乐观的。科幻文学的前景并不明朗,但是我觉得科幻影视的前景很光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肯定会迎来一个科幻影视很繁荣的状况,甚至我还比较乐观地认为,中国可能是继美国之后又一个受到世界注意的科幻影视大国。

但是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并不能急功近利。一部好电影出来了,中国的科幻影视就迎来新时代了;一部电影失败了,中国科幻影视的大门又关上了?不是这么简单,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有大量的作品出现,然后才能出现经典作品。

南方周末:科幻文学在衰落,科幻影视的发展是否会受科幻文学状况的影响呢?

刘慈欣:科幻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全世界叙事文学都处于衰落的状况,科幻文学也不例外。至于文学和影视的关系,目前中国科幻影视的大部分剧本还是改编自科幻小说。我认为这个现象不会持续下去,因为科幻电影更适合用原创剧本。目前中国缺少科幻编剧,中国编剧队伍的数量很大,但其中科幻编剧数量很少,很快会有称职的、专业的科幻编剧大量出现,到那个时候,中国科幻影视依赖原创文学的局面就会改变。

南方周末:你对科幻影视的乐观心态基于什么理由?

刘慈欣:最深的基础就是时代到这儿了。这个时代就会呼唤出好的影视作品,就是影视作品繁荣的时代。至于它怎么繁荣,经过什么样的过程,都不重要,中间还有很曲折、很漫长的路要走,但是在这个时代的推动下,中国科幻影视肯定会繁荣起来。

南方周末:如何理解你定义的这个时代,它是怎样的时代?

刘慈欣:国家快速地发展,快速地现代化。在国家快速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周围的生活每天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这种环境之下,未来这个概念在人们的生活中会占有很大的比重,未来也会对人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样充满未来感的时代,就为科幻影视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南方周末:《三体》中,叶文洁向宇宙发送地球的信息,被三体人得知地球的存在,假如你可以向外星人发送信息,你会这样做吗?

刘慈欣:我不会那样做,这么做是不负责任的。研究外星人可以,但研究外星文明,探索外星文明,不一定非得传送信息,可以去监听,听宇宙中有没有可能标志外星文明存在的信息,为什么非要往外传呢? 向外星发送信息,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做法,如果非要发送的话,也不能是个人行为,至少要有一定论证,通过谨慎的研究才能够做出这种决定。

南方周末:你对十年后的世界和科技发展有过什么设想或者期待吗?

刘慈欣:我们写科幻的人并不一定要去预言未来,我们只是把众多可能性都排列出来,十年后有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哪一种可能性会变为现实,那不是我们有能力能预测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技术等各方面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

猜你喜欢
刘慈欣三体南方周末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刘慈欣《三体》将由亚马逊投资拍摄
《三体》中的物理学
刘慈欣:《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
《三体》获雨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