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被动康复训练降低ICU患者获得性衰弱的临床研究

2020-01-03 02:05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屈曲被动康复训练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ICU患者获得性衰弱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肢体无力,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机械通气大于4~7 d的患者出现获得性衰弱的概率可达33%~82%,临床表现为脱机困难、轻瘫或四肢瘫痪、反射减弱和肌萎缩。该病会导致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对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造成不良影响[1]。早期被动康复训练是指通过早期物理新技术方法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运动、助力主动运动等,有效预防和减少获得性衰弱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本研究对早期被动康复训练在降低ICU患者获得性衰弱发生风险、改善患者肌肉功能的作用方面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选取2014年4月~2018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患者100例,按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及诊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被动康复训练。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5~70岁,平均(43.21±4.78)岁,进入ICU初步诊断疾病类型:急性肺损伤8例,COPD急性加重期4例,哮喘急性发作期6例,败血症4例,出血3例,恶性肿瘤1例,其他4例;观察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37~68岁,平均(42.87±3.96)岁,进入ICU初步诊断疾病类型:急性肺损伤8例,COPD急性加重期4例,哮喘急性发作期5例,败血症3例,出血5例,恶性肿瘤2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原始基础功能状态独立;已使用机械通气通气时间>72 h,且预计需使用机械通气时间>24 h;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活动性心肌缺血、体位性低血压和血管加压素用量增加;患者氧饱和度稳定,吸氧浓度≤0.6,呼吸末正压≤10 cmH2O;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及家属了解并知情。排除标准:心肺功能停顿;颅内压升高患者;肌体残疾或运动功能丧失患者;心肺复苏术后患者;接受重要侵入性治疗患者,如主动脉内球囊反博等;不稳定性骨折,如脊髓损伤等。

1.2 康复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营养供给和ICU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诊疗方法还是方案给予患者进行被动活动与相应的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早期被动康复训练,每日开展一次训练,所有动作连贯完成,患者仰卧,呈功能体位,完成一个康复动作后收回呈起始位,每次动作停3~5 s,各动作重复运动10~20次,注意患者感受,如果有疼痛或其他不适感觉,立刻停止,并查找原因。训练内容如下:a)肩关节外展内旋上举式:医护人员手握患者腕部掌侧,使其掌心向上,肘伸直,缓慢尽力使患者依次作外展内旋上举运动;b)肘关节屈伸式:手扶患者肘部和腕部,使其肘部交替进行伸直与屈曲运动,动作缓慢尽力;c)腕关节掌屈指屈式:手握患者手和腕,缓慢使腕作屈曲(掌屈)运动,指伸,缓慢作伸屈(背屈)运动,指屈;d)手指关节屈曲伸直式:手握患者手指背,缓慢使指作屈曲运动,揉指,缓缓作伸直运动;e)髋关节屈曲伸直式:将患者足背置于后跟部,膝盖伸直,手握双足,缓慢进行双足上抬,使髋作屈曲运动,缓慢放下;f)膝关节屈曲伸直式:手握患者足后跟与膝部,缓慢尽力使膝作屈曲运动,停顿后缓缓伸直膝后缓慢放下;g)内外旋踝式:一手握患者足跟部,其拇、食二指指端分置仆参穴(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和水泉穴(足内侧,内踝后下方,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随着另一手握其足趾作内、外旋转踝各10~20次;f)足趾关节外翻内翻法式:患者双下肢自然伸直,医护人员手握患者足跟部和足底上部,缓慢外翻足,停顿3-5s后缓缓内翻足;i)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表面电极把低功率电脉冲传导至皮肤、肌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获得性衰弱发生率;采用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3]对患者肌张力进行评定,量表评级计1~6分,分值越高肌肉功能越差;比较两组患者转出ICU时活动能力,包括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能力、转移能力、行进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认知能力[4]。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获得性衰弱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获得性衰弱2例,发生率4.00%;对照组发生获得性衰弱29例,发生率58.00%。两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8,P<0.05)。

2.2 两组患者肌张力水平比较

对照组干预前肌张力Ashworth量表评分为(1.54±0.73)分,干预后评分为(1.21±0.75)分;观察组干预前肌张力Ashworth量表评分为(1.52±0.85)分,干预后评分为(0.78±0.59)。两组干预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05),干预后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2.23,t观察组=5.06,P<0.05),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19,P<0.05)。

2.3 患者移出ICU时活动能力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移出ICU时时活动能力比较 分

3 讨论

ICU对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早期被动康复训练的介入可以及时评估救治过程对患者各方面能力的影响,在保持患者机体功能不发生退变,降低致残率和预防肌肉萎缩、痉挛、关节畸形以及出ICU后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都能尽快达到较好的水平具有重要价值[5]。本研究发现,早期被动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患者患者获得性衰弱发生风险,观察组患者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CU重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等一系列因素,患者肌肉功能萎缩,早期被动康复训练有利于降低患者Ashworth量表评分,提高肌肉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效果。通过对患者移出ICU时活动能力进行比较,发现早期被动康复训练对患者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转移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两组患者行进、交流、社会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被动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ICU患者获得性衰弱发生风险,改善患者肌肉功能。

猜你喜欢
屈曲被动康复训练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蔓延
第五课 拒绝被动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1/3含口盖复合材料柱壳后屈曲性能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加筋板屈曲和极限强度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