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学段的学生厌学成因及其矫正之法

2020-01-03 10:00张瑜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9期
关键词:学生

张瑜

【摘要】初中学段的少年学子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心理尚未成熟,一旦遇到过大的学习压力和困难,极易产生不思进取、不爱学习、不服管教等不良情绪,进而发展成厌学行为。目前,初中学段的少年学子厌学表现比较明显,无不牵动着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心弦。因此,针对厌学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其矫正办法的探讨很有必要,本文就重点论述了初中学段学生厌学现象及其矫正之法。

【关键词】初中学段  学生  厌学成因  矫正之法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9-0001-02

据众多学者研究,当前,初中学段有相当比例的孩子存在厌学情绪。其常常表现: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不愿意完成作业、对学习被动应付;没有责任心、对学业任务马虎应付;不能遵守学习纪律、时常旷课、逃学;学习无目标、厌恶学习、厌恶书本、憎恨学校;一提到上学就脾气暴躁、装病甚至和父母顶撞斗气。初中学段的少年学子厌学表现比较明显,其不仅影响着学生个人学业成绩,而且还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那么,找准厌学根源、对症施策,直接决定着当下教育的成败。

一、厌学原因浅析

1.就业形势不佳,削弱了部分人的学习原动力。近十年来,由于每年进入社会求职的高校生数量不断攀升。但工作岗位有限,导致千人抢一岗的矛盾时常出现。即使有幸找到工作,薪资甚至不如农民工。大学生当洗脚工、扫大街、开店铺、卖猪肉的新闻屡见报端,所以有些家长觉得读不读书一个样,进而导致初高中学生无心学习。

2.不当的教育评价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虽然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但以分数论成败的观点依然普遍存在。许多家长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部分学校过分注重文化课教学,肆意压缩课外活动时间,学生的学习压力得不到释放,进而导致厌学。

3.父母娇惯导致的刻苦学习品质的缺乏。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要求过松过宽,放任自流、随心所欲,致使部分孩子养成了懒惰的行为。因而部分初中生做事随性,无吃苦精神、抗挫折能力差、学习无耐力。部分家长在子女教育上急于求成,在“成龙成凤”诱惑下,逼迫孩子放弃一切娱乐活动,苛求子女考高分,课余时间超负荷给孩子报学大量的辅导班、造成学生身心疲惫,导致逆反心理和抗拒学习行为。

4.不和谐的父母关系导致学生厌学。有些父母婚姻关系紧张,甚至离异,给子女心理造成了创伤,单亲家庭教育先天不足,也极易使他们产生厌世心理(厌恶世间的一切,包括学习)。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心理健康缺乏关心,只关心其学习成绩,一旦成绩不好,父母就会指责孩子,甚至说一些很过分的话,刺激孩子的自尊心,导致部分子女反抗父母的教育、反抗完成学习任务。

5.部分老师呆板枯燥的授课方式,挫伤了学生的求学兴致。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已快二十个年头,可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重视对新教育新教法的学习和使用,对学生心理研究少,授课缺乏趣味,授课手段单一陈旧,知识呈现方式严重落后于时代,自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致平平;有些老师大搞题海训练,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久了,学生就不会主动去学习这门课,最终成绩会越来越差。

6.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导致厌学。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初期,学生心理比较敏感,容易冲动,还没有形成明辨是非和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他们“哥们义气、成群结伙,为非作歹”,他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沉迷网络,逃学辍学,甚至出现违法犯罪问题。

7.不良的學生品质导致厌学。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任何问题几乎都由父母帮忙解决。学习原本就是一个需要长期勤学苦练的事情。许多青少年自控能力不强,缺乏坚韧的学习品质,好逸恶劳,学习上一旦碰到困难便退缩放弃。所以就出现了“因懒惰而学不好,因没学会而不爱学”这样的死循环,厌学由此而生。

8.先天学习能力不足导致厌学。部分孩子由于先天智商不高,导致学习能力低下,他们常常不能集中注意力、不善于表达、接受新知速度慢、理解力不足,面对需要智力参与的学习任务时,自然是困难重重、越来越跟不上。厌学自然就产生了。

9.没有人生目标,认为知识无用。许多学生上学却不知为何来,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求学似乎仅仅迫于父母的压力,只盼望能快点结束枯燥烦闷的学校生活。再加上近年来就业形势不佳,许多高校毕业生即使有幸找到工作,薪资甚至不如农民工。所以,他们认为知识无用,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10.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各种游戏、信息充斥着孩子的视野,孩子沉迷网络不可自拔,导致学生社交能力低下、自我封闭、黄色暴力内容充斥学生心间。不仅影响学生学业、而且造成了青少年犯罪愈演愈烈。

二、厌学行为的矫治方法

初中阶段的少年们厌学表现多种多样,有的是学习品质不坚、不能坚持长期勤学苦练;有的是思想认识不明确、学习没有目标;有的是抗挫折能力差,学习上一旦遇到失败和困难,就自暴自弃、自我否定……笔者认为,我们应针对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依症矫治。只有这样,矫治效果才会更好。

(一)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矫治学生厌学

1.寻求矫治厌学的助力,及早开展心理干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班同学而成绩却千差万别。究其原因,除了智力及学习品质等因素外,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家庭因素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在矫治厌学行为时,我们要需要巧借家长与社会的力量,要及时借助各方面的心理健康专门机构进行心理干预,寻求厌学矫治效果的突破。学生一旦形成了厌学心理,在矫正学生厌学行为时,更离不开家校的协作配合。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家长的关心和鼓励都是学生走出厌学情绪的良药,缺一不可。同时,家长的建言献策也可以促进学校教育的不断完善,可以改变当前社会片面追求分数的现状,也可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使孩子们减轻学业负担,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厌学现象。

2.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法落后、授课程式化,也会导致孩子不爱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手段和方法,让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关注学习。

3.落实全面育人策略,促使学生因爱学校而爱学习。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专门机构。在初中阶段,学生每天除了夜晚睡觉,绝大多数时光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只要学校能够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多策划一些综合性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综合能力,使各类特质的学生都能够找到成长的快乐、展示的舞台。这样可以杜绝学生因厌恶学校生活而不爱学习的现象出现。

4.培训家长、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助攻效果。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和情感依托,家长亲友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息怒哀乐。家长对孩子的管理要求、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业水平和成长。一方面家长应主动不断学习新的家庭教育技巧。另一方面学校作为专门机构,也应借助各种机会巧妙地开展培训家长活动。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效果,防止因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而导致厌学。

5.建设好班主任团队,优化思想教育效果。学生思想教育成效受制于这个班的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一名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好班主任就可以带出一个好班集体,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班级体,学生的“厌学”现象肯定少。所有建设好班主任团队,就可以解决许多厌学现象。

(二)发挥教师作用矫治学生厌学

1.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业务素养,让教学成为艺术。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只有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敬佩感、才能乐于学其道,要让教学像是精彩的戏剧一样引人入胜。精彩的教学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致最有效的策略。这样自然就可以杜绝学生因不愿听老师的课而出现“厌学“。

2.多维度评价,以评促进。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有的逻辑思维周密、有的形象思维突出,有的擅长推理、有的热爱文学……教师要善于通过活动来让不同特质的学生都有彰显自我的契机;在评价学生时,要从多个维度去评价,学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被激发出来。

3.指导家长配合教育、达成最佳矫治效果。家长除及时与教师联系了解情况外,教师应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克服溺爱和苛求的心态,理性看待孩子成长和学业成绩,家长不要试图掌控学生发展,更不能搞高高在上的封建式家长作风,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要注意他们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要因势利导促其健康成长。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宽松愉悦的生长环境,这样就可以消除一大部分导致厌学的现象。

4.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培育良好品质。首先,应多指导学生阅读名人传记,让他们在名人传记中去感悟人生起起落落和顽强不息,让他们去汲取前人的精神力量,教育他们树立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其次,作为老师要多表扬、善鼓励,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自尊心;要在学习上多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在感情上多关注,拉近与他们的心理距离,在生活上多照顾他们,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5.培育学生的抗挫品质、学会笑对失败。学习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要教会学生正确应对学业上的暂时落后与领先。落后时引导学生分析不足,领先时也不沾沾自喜。学生只有有了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许多因学业上的暂时落后而导致厌学的情况就不会发生。

6.教会学生一定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老师要适当教给学生一些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比如:学生情绪低落时让学生通过听音乐、参加游戏活动、从事体育锻炼来提振精神;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时,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引导学生阅读名人励志故事,激励他们战胜自卑,重树目标。

7.引导孩子们主动从事体育锻炼、塑造健康体魄。强壮的体格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学生的胆小怕事、唯唯诺诺、自卑心理、不敢与他人竞争等不良情绪都可以在不同的体育项目中予以矫正。经常参加体育竞技项目,学生不仅体魄更加强壮、其身心也必然会更加健康,他们竞技体育习得的永不言败、勇争上游的精神品质一定会在学业上有所体现。这也是矫治学生厌学的有效手段。

8.对学生进行团队生活训练。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是因为不能很好地融入班集体、由于人际交往问题而产生厌学的。一个良好的团队生活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学校生活更有归属感,而且是他们战胜困难与挫折的鼓励和帮助的来源。因此,对学生进行团队生活训练,教会学生主动承担团队任务、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等技巧也可以矫治学生的厌学。

9.鼓励好奇与探索。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学业有成的关键。孩子们只有在学习上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学习才会永葆热情。作为教师要设法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这样学生才不会厌学。

(三)创设良好環境矫治学生厌学

1.发挥各种积极因素,环境育人。学校可以积极优化校园文化布局、通过校园文化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让学子沐浴在积极向上、乐观好学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他们就不会轻易出现厌学问题。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艺体活动让学生展示才艺、活动成就感,进而锤炼良好品质。总之校园良好的环境文化、活动文化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

2.寻求社会力量配合,净化学生生活的环境。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居民社区、社会贤达人士、家长群体等组织的配合,努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让网吧、酒吧、游戏会所等场所在校园周边销声匿迹。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加强对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监管,杜绝青少年进入,切断学生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可能。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强化校园周边管理,杜绝不良青年人员对学生的骚扰、引诱,防止学生出现不思学习问题。

总之,学生厌学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我们要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层面来巧妙应对。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不良厌学现象定会逐渐减少的。

参考文献:

[1]周宏:《学校心理教育全书》,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

[2]约翰·布雷萧(吕政达译):《你真的懂得爱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积众:《中小学校本研究指南》,黄河出版社,2005

[5]张春杰:《儿童厌学现象分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

[6]陈铭扬:《浅析中学生逃学现象》,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猜你喜欢
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亲爱的学生们,你们并没有被夺走什么
“学生提案”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