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校共育刍议

2020-01-04 07:11王丽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随迁子女家校共育互联网+

王丽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拓展了改革空间。本文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校共育的实施要点。

关键词:“互联网+”   进城务工   随迁子女   家校共育

随着城镇化改革的纵深推进,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环境下,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展随迁子女家校共育的价值空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环境下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校共育的价值

在传统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中,由于家长职业身份的限制,以及沟通方式的单一,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基本处于缺失状态,家校共育更是无从谈起。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能够优化随迁子女教育的教学理念和理论架构,还能够有效拓展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空间。

简单来说,网络信息平台为随迁子女家校共育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赋予了其生命意义和实践意义。最重要的是,对于随迁子女这一教育主体来说,“互联网+”环境下的家校共育机制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通过多维信息交流,有效强化了教学效果。

此外,“互联网+”环境下的家校共育有效拓展了随迁子女教育的时空范围,增强了教育的精准性、渗透性和便捷性,更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二、“互联网+”环境下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校共育的实施

1.完善协作机制

首先,学校要针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这一特殊教育对象,构建专门的信息管理平台,并在构建与实施过程中,积极引入外部评价系统,打破传统单向、单一的校内评价体系,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搭建随迁子女家庭与学校沟通的桥梁。

其次,学校要创新互联网+随迁子女家校共育不同维度的工作机制,包括教师维度的主题议事培训机制、随迁子女维度的跟进干预机制、家长维度的信息反馈机制等。

最后,学校应建立针对随迁子女教育的大数据系统,全面深入地了解随迁子女的思想状态和行为动态,协同家长共同找出学生的优势与劣势,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家庭教育计划,全面提高随迁子女教育的质量。

2.拓展沟通渠道

一方面,班主任要建立随迁子女家长QQ群,并上传各任课教师的通讯录、学校制度文件、学生优秀作文、优秀家庭教育案例等,让家长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从而丰富家长的教育理念和知识储备。不仅如此,通过QQ群的正能量信息传播,还能够进一步增进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多维互动。

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建立随迁子女家长微信群,定期发布有关家庭教育的优秀视频,并鼓励家长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交流。与此同时,班主任可以单独与家长进行微信交流,及时掌握随迁子女的家庭情况,尤其要全面了解随迁子女家庭生活面临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学生帮助,让家长充分感受教师的关怀,在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齐心协力,做好家校共育工作。

3.构建保障体系

在“互联网+”环境下,学校应以管理组织网络的流程优化作为切入点,积极创建符合随迁子女现实需求的个人成长空间,以及家校共育的保障体系。具体来说,学校应由点及面,逐步打造随迁子女家校共育的实践形态。

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学校要结合随迁子女的实际发展需要,按照先后顺序进行课程结构、实践资源开发、师资配置、资金预算等方面的调整,深化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整合,逐步完成随迁子女家校共育从无序向有序的过渡,并为其整体实施提供多元化的保障,從而全面提升随迁子女家校共育的内涵品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以及随迁子女教育的特殊性,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优势,在明确“互联网+”时代随迁子女家校共育价值诉求的基础上,客观全面地审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明确随迁子女家校共育发展的方向,促进现代化教育改革纵深推进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娜.拓宽渠道助力成长——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J].甘肃教育,2019(11).

[2]李美荣.促进随迁子女融入的“四共”合作教育机制的建构与实施[J].教育学术月刊,2018(10).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同安小学)

猜你喜欢
随迁子女家校共育互联网+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家庭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考察
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研究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少数民族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农民工随迁子女家校合作的策略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