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04 07:13王立兵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乡土资源数学教学

王立兵

【摘要】农村小规模学校比较缺乏教育资源.农村学生在学习数学科目时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认知基础,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数学理论时存在难以理解的现象.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要利用农村特有的乡土资源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本文对乡土资源在农村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并对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去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情况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乡土资源;数学教学

数学是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学科,在学生的思维建设、运算能力、推理判断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其小规模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这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难度,使教师的教学活动面临新的挑战.乡土资源作为农村教学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还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本文从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学教学的发展现状、乡土资源与数学教学的发展意义、具体应用、使用原则四个方面出发进行探究.

一、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学教学的发展现状

1.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地处偏远且条件有限,因此很难吸引到更多、更优秀的教师参与进来,其教职人员数量得不到保障,进而导致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同时,部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职人员无法满足课标要求的实际数量,常常存在身兼数职的现象,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无法有效开展或创新其课程内容,导致学科教学的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

2.组织效果不佳.

笔者通过对部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实地探访和调查发现,当前数学教师在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存在主观化现象,经常忽视学生的具体学情和认知基础,导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无法实现有效参与,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质量,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忽视素质培养.

眾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有效教学的发展目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反而忽视其内在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的认知和发展.同时,部分教师在对实际学情的把握和教育资源的利用上存在差异,无法将其有效结合与渗透发展.

4.本地化运用不足.

农村小规模学校作为基层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充足的乡土资源和本地化教学特色,教师如果将这些资源和特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就会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创新学生的学习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发展中,部分教师在本地化资源的运用上缺乏正确的认知,导致本地化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用和开发,这也是教学水平较难提升的一个原因.

5.学习氛围不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但在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在学习氛围的营造上存在不足,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主体发展.

6.实践培养不足.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学科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和引导方法,导致学生无法将生活现象与数学问题相结合,进而影响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发展.

二、乡土资源与数学教学的发展意义

乡土资源是指学生所在地域中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一种教育资源,如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生产经验等内容.将乡土资源与数学教学活动相结合,运用其广泛的资源优势、多样的资源种类,不仅能提升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的使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知数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此外,将乡土资源融入数学教学之中,还能使学生更易于了解和掌握其中的数学概念,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夯实自身的知识基础.另外,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运用乡土资源的地域优势让学生投入到发现、探索的实践活动之中,能够让学生在调查中发现数学概念、在探索中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实现学生主体的有效发展.

三、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利用乡土资源实现游戏化教学.

由于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和硬件设施比较缺乏,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数学理论的讲解显得非常枯燥乏味.教师累得口干舌燥,学生也未必能够全部理解,天长日久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现状,利用农村广阔的乡土环境打造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讲解“位置与方向”这节课时,可以先在课堂上介绍位置与方向的概念,然后组织学生走到村子中去认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让每位学生在村子里面都走一走,再用语言叙述一下从家里出来往东走几步、再往西走几步能到学校,或从家里出来到另一名学生家里该如何走.学生在村子里彼此之间相互寻找就仿佛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回到教室,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位置与方向”这节课的学习时,学生就能很快说出自己的方位.教师用这种方法把数学理论带到乡村生活中去,让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在生活场景中的应用有了清晰的认识.

2.课程和农村生活紧密联系.

教师给学生讲授课程的目的都是以实践为主,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践才能完全理解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因此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教学时要把农村的实际生活场景和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充分为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创造机会.例如,教师讲解“表内乘法”这节课之后,可以让学生去农村果园帮助村里果农收苹果.教师可以让每名学生去收一箱苹果,然后在果园的场景中提出问题:一箱苹果重20千克,每人采摘7箱,每人采了多少千克苹果?教师把学生分组,让每组选出一个统计员,根据乘法计算法则把每组采摘的苹果数统计清楚再交付给果农.学生先在果园里高兴地采摘,然后利用乘法进行计算统计.教师和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达到了应用乘法法则的目的.

3.整合乡土资源,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在农村,各个村级单位之间的距离不远,各个村的学校可以依据地理位置成立共享资源学习小组,每个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师都可以共享到组里任何学校去进行辅助教学.这个帮扶措施让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范围得到很大的拓展.数学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利用活跃的思维来理解每一个抽象的概念,教师在面对教材时也要积极地去乡村环境中找到符合教材的原型,这样才能够很好地给学生解释知识点的由来.例如,教师在讲解“钱币的认识”这节课时,可以带领学生到乡村的集市上卖自家地里种的蔬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集市上试着卖蔬菜,一斤蔬菜是两毛钱,如果有人买十斤就可以便宜两毛.学生在交易的时候既认识了钱币,又学会了如何使用钱币,以及如何利用乘法来计算该收多少钱,该找别人多少钱,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到了独立完成事情的乐趣.

4.创新本土开发,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现状和发展水平,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资源结合的原则,深度挖掘乡土资源内涵,创新本土开发形式,将乡土资源有效、有机地融入数学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将乡土资源与学科发展进行结合,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和认知的本地化学习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其达到灵活、高效、实用、可行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克和千克”这节课时,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蔬菜,如萝卜、白菜、土豆、西红柿等摆放到讲桌之上,并利用盘秤、台秤或电子秤等计量工具让学生分别对其进行称量,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克、千克的质量概念,并指导学生进行识读.此外,在学生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他蔬菜进行估量,进一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教师通过对乡土资源与教学课程的创新开发,不仅能增强學生的学习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思维意识得到加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5.借助情境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情境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一项重要手段,情境的有效创建,能够帮助学生在认知学习阶段更为轻松地掌握课堂知识,还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理解水平.乡土资源是很好的一个教学场景,教师利用乡土资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导入其中,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10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理解其中的运算规律,笔者将农村家中晒黄豆的农作现象导入其中,并给每一位学生若干颗黄豆,让他们仔细点数,随后,将两名学生手中的黄豆合并在一起再让他们数数.在多次的点数、合并的活动中,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产生了初步的了解,进而学生可以快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6.创设实际问题,加深学生的数学体验.

在农村的生活环境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这是一个丰富且有意义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农村乡土资源中的一些生活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计算和分析,这不仅能使学生将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还能加深学生的数学体验,培养学生实践探索的能力.另外,在问题的设置和内容上,教师还应注重其适宜性,适当地简化或优化乡土问题,把握学生的思考方向和认知基础,从而实现创新发展的教学目的.如,在“比”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农村中较为常见的农药调配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际现象进行探索和解析:在给水稻喷洒农药时,小明的爸爸购买了100克的药液,并按照1∶100的比例进行调配,小明的爸爸可以调配出多少药水?如果我们需要调配出5千克的药水的话,那么需要多少克的药液和水?教师通过创设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乡土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原则

乡土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但将其应用在数学教学方面还需把握以下几点原则:第一,主体性原则.教师作为乡土资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资源的运用和教学环节的结合点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基础,并及时转变教学思想和组织形式,重视学生在乡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性,进而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第二,开放性原则.乡土资源具有区域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在乡土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保持灵活、开放的教学形式和探究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认知中获得广而深的发展状态.第三,个性化原则.在乡土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合理化、实用化地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从实际出发、从学情出发,深度开发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文化课程,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农村小规模学校利用乡土资源的价值实现了优秀而精确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农村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各方面的推动下也将克服资源缺乏的困难,实现相邻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许文飞.挖掘乡土教学资源让数学回归生活[J].新校园:阅读版,2017(2X):83.

[2]陈清梅.乡土资源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有机整合[J].小作家选刊,2016(16):93.

[3]郑英.小学乡土数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研究:以郝五卜小学为例[J].未来英才,2016(24):13.

[4]莫树文.利用乡土资源促进数学课程趣味性教学[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16(07):121.

猜你喜欢
农村小规模学校乡土资源数学教学
农村小规模学校萎缩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策略研究
简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地理教学中的乡土教育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与思考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