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报国之志 攀新闻高峰

2020-01-04 07:16庄臣
传媒 2020年23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学子教育

庄臣

11月22日上午,第八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仪式暨第六届新闻传播学科高峰论坛会议在清华大学召开。该奖是为纪念我国声誉卓著的新闻工作者和卓有建树的新闻教育家——范敬宜先生所设立,以激励新闻人以前辈为楷模,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10所高校的10位在校学子获颁“新闻学子奖”。厦门大学陈培爱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张国良教授获颁“新闻教育良师奖”。澎湃新闻刘永钢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杨驰原获颁“新闻教育良友奖”。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新闻教育类奖项——范敬宜新闻教育奖为我国新闻教育搭建了一个发现人才、表彰优秀、展示新闻教育风采的社会化平台,受到学界、业界等多方面关注。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理事长柳斌杰,经济日报社原社长张小影,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百新,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崔士鑫,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赵旭雯,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高岸明,辽宁报刊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李增福,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徐壮志,紫光集团副总裁、首席品牌官申小乙,加多宝董事局主席助理、法务部总经理冯志敏,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范敬宜先生之子范迅等领导及理事单位嘉宾出席。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主持颁奖仪式。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委会执行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胡钰介绍了本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评选情况。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委会执行主任、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崔士鑫宣布了本届获奖者名单。来自国内46所高校新闻学院的院长、负责人,新闻传播学界学会的会长、国务院学科组和教育部教指委的重要专家,本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获得者以及部分师生代表共同参与。

守正创新,传承范敬宜先生新闻教育思想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在致辞中动情地说,范敬宜先生值得我们敬佩的,不仅有“罢钓归来宿雨收,一溪绿水泛轻舟,诗情只在斜阳里,莫向云山深处求”的诗画才情,更有“宁可说得不足,不要说得太满”“胸中没有大局就做不出大文章”的感悟教诲;他值得我们学习的,不仅有身处逆境仍笔耕不辍的执着和风骨,更有“如果有来生,还是做记者”的情怀和风范。方江山表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坚定的理想主义者、清醒的现实主义者、认真的专业主义者,为新时代新征程奋力前行创造良好舆论氛围,汇聚起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齐心协力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张国良教授代表“新闻教育良师奖”获得者发言,他表示范敬宜先生是他长久以来景仰的前辈和楷模。他在发言中仿效范敬宜先生的一句名言,“范先生说的是:‘如果有來生,还是做记者,我想说的是:‘如果有来世,还愿当教师,我想,这也是今天和我一起获奖的陈培爱教授的心愿吧!”

在本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学子奖的得主中,来自复旦大学的刘浏同学获得了自该奖项设立以来的首个特等奖。他在发言中表示,在这个特殊的年份获得这份荣誉,让他觉得更像是一份重任,一份在未来要将求真务实、尽职尽责、贴近基层的新闻精神继续传承下去,要用新闻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他的发言代表了青年学子的共同心声:将不断思索与创新,不仅在内容层面达到精品的要求,更要思考如何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用更为前沿的技术做出更具创意的新闻精品,努力成为一名新时代守正力行的新闻人。

颁奖仪式上,范迅将时任总理温家宝写给范敬宜先生的亲笔信赠予清华大学档案馆。该信是范敬宜在担任清华新闻学院院长期间,阅读学子李强所写《乡村八记》调研报告后转呈总理所收到的回信。范迅介绍,范敬宜曾说这封信对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做了高度概括,指明了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专业学生的努力方向,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范迅相信,今后这封信将永久保存在清华大学档案馆,其意义一定会更加深远。

与时俱进,适应媒介发展新要求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新闻舆论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同时也对新闻传播学教育提出了新课题。彭刚在致辞中指出,范敬宜新闻教育奖体现了我国新闻界对学子、良师、良友的期待和肯定。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这些优秀的专业人才彰显出新闻的力量。他表示,新的媒介环境和国际传播形势亟须更多优秀的新闻专业人才,打造优质的新闻产品。

张百新在致辞中表示,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紧随时代发展,锐意开拓创新,做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在新闻教育方面起到了标杆和导向作用,得到了新闻界和教育界的一致好评。新形势下的新闻传播学要紧随时代变化,顺应媒体发展浪潮,在理论研究、教学实践中重构新闻传播学新范式。中国记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新闻界的桥梁和纽带,一直以来与新闻院校、科研单位建立起了良好的交流合作机制,下一步将继续深入合作,共同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

米博华代表兄弟院校发言,他认为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交汇点上,新闻信息和新闻舆论对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十分重要,新闻工作者和教育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把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党的关于新闻工作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学习好,担负起中国新闻工作的责任。

新闻教育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界的变化,也要研究业界的实际问题。刘永钢代表新闻教育良友奖获得者谈到三点体会:一是不忘初心,相互鞭策,不能因为传播格局的变化而丢了正道。二是不断创新,互相支持,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的背景下,新闻的表达方式、传播手段、教育模式都在变,新闻媒体和新闻学院合作交流的方式也在变。三是充满信心,互相鼓励,去中心化的内容生产和泛滥的信息资讯,看似消解了主流媒体,但实际上却更加需要专业价值和媒介素养的全面提升。

产教融合,为我国新闻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从2013年首次评选以来已经走过八年。据胡钰介绍,该奖为新闻教育集聚了一批力量:八年来评选出了方汉奇等16位学界良师,在新闻教育界具有很好的口碑,成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榜样;评选出了白岩松等12位业界良友,以不同的方式投入新闻教育,并不断创新开展新闻教育的方式。此外,从对8届新闻学子奖获得者的跟踪调查来看,71位获奖者中,除23位仍然在读书学习外,48位同学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中有88%的同学在主流媒体、中央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以及大型企业(主要是国企)中工作,在人民日报工作的就有7位同学。在今年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的15名中央媒体新闻工作者中,就有2名是历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学子奖的获得者。

中国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视频记者、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孟哲作为往届新闻学子奖获得者代表发言。他和大家分享了在武汉的抗“疫”经历和故事。他感慨地说道,做新闻要理想和勇气缺一不可。

柳斌杰在颁奖仪式总结发言中指出,范敬宜是新闻工作者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十年,但他的精神是永存的,他对新闻工作所做的贡献是人们永远怀念的。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特点是良师学子教学相长,良友助学产教融合,把教师、学生和新闻传播产业界领军者联系起来,推动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实是创新之举。柳斌杰认为,当前整个新闻事业正处在关键时期,要继续破冰、突围、攻坚,才能实现党中央所提出的新的目标,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占领传播的制高点,特别是在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等方面占据制高点。

在随后举行的新闻传播学科高峰论坛中,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等46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教学体系改革”“国家发展战略与科研开展及评价体系”“国际变局与新闻传播教育的国际化”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学子教育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北在哪?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
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在课余愉快地进行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