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辅助减氧空气驱关键技术及应用

2020-01-05 19:20沈焕文陈建宏饶天利郭西锋孟令为李化斌
石油化工应用 2020年7期
关键词:水驱气液含水

沈焕文,陈建宏,曹 丽,饶天利,郭西锋,孟令为,李化斌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

试验区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油层横向连续性好,纵向非均质性强,油层平均孔隙度12.7%、渗透率1.81 mD,地层压力系数0.66,属典型的特低渗三低油藏。目前综合含水68.8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2.9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95.2 %,标定采收率24.0 %,进入中高开发阶段后,纵向、平面水驱矛盾突出,注水有效率下降,剩余油分布零散且呈分米-厘米级规模相间分布,依靠常规水驱技术挖潜采收率的空间变小。

根据试验区储层特征和开发矛盾,结合泡沫辅助减氧空气驱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在特低渗油藏A 区块开展泡沫辅助减氧空气驱试验,先后经历了井组试验、先导试验、扩大试验、工业化试验四个阶段,目前形成22 注97 采的注采格局,完成方案设计总注入量0.5 PV的33.5 %,通过关键技术参数优化和配套水驱治理,历经十年现场应用表明,在改善水驱、提高采收率方面效果显著[1]。

1 关键技术应用

泡沫辅助减氧空气驱驱油机理为泡沫封堵+基质气驱,泡沫选择性封堵油藏高渗层段,减氧空气进入更细微的孔喉,驱替低渗层段,有效提高波及体积;同时起到补充地层能量的作用[2]。围绕技术作用机理,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重点开展注入方式、气液比、注采比等关键技术参数优化和配套水驱组合治理[3],现场应用效果显著。

1.1 注入方式优化

驱替试验表明,气液段塞注入阶段驱替压力明显上升;而注泡沫过程中,压力保持稳定,后续水驱压力降低,确定了气液同注的注入方式。现场试验证实,气液同注注入压力稳定,较水驱仅上升2.0 MPa,且注入过程中视吸水、气指数曲线保持平稳,注入性良好。

1.2 注入参数优化

通过物理模拟试验、数值模拟研究,结合现场试验动态,重点对注入量、注入速度、气液比等关键参数进行优化,不断提升试验效果,形成了泡沫辅助减氧空气驱参数优化技术。理论研究合理注入量为0.4 PV~0.6 PV,现场实际设计注入量为0.5 PV,当气液比高于3:1 后,累产油量增幅减缓,现场实际气液比为2.0~3.0,当单井日注量过大后累产油增幅减小,现场实际设计注入速度为15 m3/d~25 m3/d。

现场调整效果表明,当气液比在2.8:1~3.1:1、日注气量20 m3~25 m3,日注液量10 m3~15 m3,注采比在1.5~2.0 时,试验区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趋于合理,主侧向压差由2.9 MPa下降到2.5 MPa,试验效果明显提升。

1.3 堵水组合配套

针对大孔道泡沫封堵较差的井,采取堵水调剖+泡沫空气驱组合技术,不断改善水驱效果。对比单一效果,堵水组合井组低渗层段吸水厚度增加,高渗层段注入强度减弱,吸水形态变好,井组含水上升得到有效控制。

1.4 地面工艺优化

自主研制了减氧增压一体化集成装置、产出气含氧在线监测装置和伴生气安全防控装置,建立SCADA监控平台,形成了低含氧、低风险、安全可控的空气泡沫驱地面工艺流程,现场检测氧含量6.5 %,远低于理论安全值10.0 %,确保了现场试验安全运行。

2 现场应用效果

2.1 波及体积有效扩大

纵向上,室内试验和注气剖面测试表明[4],气液同注时低渗层段吸气比例达到94.5 %、高渗层段吸液比例达到72.4 %,低渗层段以气驱动用、高渗层段泡沫封堵为主,整体水驱动用程度由60.0 %上升到66.8 %,有效扩大了波及体积。平面上,通过参数优化、加大堵水联作工作,主向井含水上升幅度由0.88%下降到-0.05%,侧向井递减由2.45%下降到1.03%,侧向波及范围增加。

2.2 地层能量快速补充

规模注入后地层补能效果较好,地层压力年上升0.35 MPa,压力保持水平由107.7 %上升到121.9 %,主侧向压差由2.9 MPa 下降到2.5 MPa,主向井流压由5.1 MPa 下降到4.8 MPa,侧向井流压由2.4 MPa 上升到2.7 MPa,说明有效压力驱替系统建立,地层能量平面分布更加均匀。

2.3 试验区控水效果好于注水区

试验区含水上升率变化优于同期水驱,试验区整体注入后阶段年均含水上升率3.29 %,目前含水上升率0.37 %。同期注水区阶段年均含水上升率5.62 %,目前含水上升率0.52 %。

试验区正常试验期间降递减优势明显,试验区递减呈下降态势,递减最低降低至-0.87 %;同期注水区域递减呈缓慢上升态势,目前递减11.9 %。

2.4 采收率提升幅度明显

泡沫辅助减氧空气驱试验区整体注入后,见效油井60 口,见效率95.2 %,平均单井增油峰值0.35 t,通过不断优化注入参数和堵水技术组合拳应用,试验区含水与采出程度曲线向右偏移,截至目前阶段累计增油7.3×104t,预测最终采收率提高10.21 %。

3 结论及下步攻关方向

3.1 结论

(1)合理的注入方式、气液比、注入速度、注采比是泡沫辅助减氧空气驱技术效果提升的关键核心技术参数,堵水组合是提升效果的辅助手段。

(2)快速补能和波及体积有效扩大。地层能量快速恢复且平面分布均匀,说明有效压力驱替系统建立,同时纵向上,低渗层段的剩余油得到有效驱替,高渗层段封堵效果明显;平面上,优势水驱方向封堵,弱水驱方向有效驱替,试验动态与作用机理相符。

(3)提高采收率发展趋势良好。通过不断优化注入参数和堵水技术组合拳应用,油井见效率95.2 %,试验区含水与采出程度曲线向右偏移,预测最终采收率提高10.21 %。

(4)空气减氧撬装注入装置和在线含氧监测有效结合,既保证了灵活方便低成本注入又保证了运行安全。

3.2 下步攻关方向

(1)针对因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注入端物性较好层段吸水强度大,注入单向突进,低渗层段不吸水或弱吸水,下步开展泡沫辅助减氧空气驱精细分层注液、注气技术攻关。

(2)针对采出端物性较好层段水洗程度高,物性较差的油层顶部、底部剩余油富集的问题,开展精细小层挖潜、射孔技术优化以及开展水平井开发试验技术攻关。

猜你喜欢
水驱气液含水
运载火箭气液组合连接器动态自动对接技术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基于含水上升模式的海上油田水平井稳产调控策略
改质水驱砂岩油藏生产动态预测方法
气液固多相流对法兰接缝处的腐蚀行为研究
浅析BQ油藏开发效果评价
油田区块的最优驱替开发方式决策: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
基于新型C4D的小管道气液两相流流型辨识方法
抽油机井合理沉没度影响因素研究与调整措施
聚合物驱开发指标预测及方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