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0-01-05 20:22田鑫赵彬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2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设计绿化

田鑫 赵彬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

1 生态建筑的概念及特征

1.1 生态建筑概述。生态建筑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理论,主要内容是提倡以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眼光看待建筑。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系统的情况,将生态学和建筑技术结合起来,尽量促进建筑状态靠近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不是简单的生物集合,其组成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必须要制定详细科学的计划,促进建筑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降低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社会建设的同时兼顾对环境的保护,对于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而言也具有积极意义。

1.2 生态建筑的特征。生态建筑环境友好性显著,具备诸多优势。生态建筑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特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绿化形式对各类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分配。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调节建筑局部小气候现象,为居民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此外,生态建筑有助于促进建筑空间结构的优化,提高建筑空间资源利用率。生态建筑的形式并不是单一的,其环境友好性也体现在方方面面。生态建筑内部结构合理,自身的环境十分优良,能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体验。同时,生态建筑的整体设计,也与周边环境协调融洽,不显得突兀。建筑物是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的场所,生态建筑的出现,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现实。

2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意义

城市规划关乎着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切实地影响着市场经济结构,与人民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而建筑物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规划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规划的质量。不同城市的发展沿革有很大差异,在长久的历史积淀和变迁下,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风俗文化,而建筑结构与风格也整体体现出地域特征。当今时代,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环保意识逐步深入人心,渗透到社会各领域的生产建设中。在此背景下,生态建筑学的出现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的。在大力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环境保护同样不可忽视。国外发达国家的环保意识觉醒较早,从上世纪初就开始着手进行生态治理。但在工业化时代的冲击、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与人们的初衷背道而驰。生态建筑跨越多个学科领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涉及到多方面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3 目前生态建筑设计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生态建筑理念意识不足。生态建筑理论涉及到生态学知识和建筑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复杂度。但通过对该理论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并加以合理应用,在建筑施工时充分体现这一理论,能够有效强化建筑的功能性,实现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打造优质的生存空间,给用户提供理想的居住体验,也有助于延长建筑的生命周期,充分发挥建筑的价值,为建筑企业创造理想的经济效益。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生态建筑理论的推广情况不甚理想,人们缺乏对这一理论的认识。在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下,一些先进的建筑施工手段未能得到利用,建筑的生态性和环保功能得不到体现。这显然是一种浪费,也不利于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和生态自然的稳定和谐。

3.2 理论没有联系实际运用。任何理论的生成,都是基于多次实践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同样如此,是在大量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总结出来的。在该理念的应用过程中,也不能完全按照其开展施工,因为建筑工程并非千篇一律,任何突发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毫无疑问,生态建筑设计理念适用于大部分建筑工程,但也不是什么万能公式,只要应用就一定会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城市的稳步发展,而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则可以有效改善这些问题。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出现时间不长,研究程度不深,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指导意义不明确,同时理论完善情况有待改进。大部分城市规划设计者,不能够灵活的应用生态建筑设计理论,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变动和调整,只是一味的生搬硬套,设计效果也不甚理想。

3.3 现代化程度不高。信息化时代下,城市发展的现代化程度很高。在相关专业人士的研发下,建筑设计理论更新很快,逐渐与高科技技术融合。城市规划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应用各类新兴技术。尤其是近年来现代化社会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计算机设备普及范围较广,在这些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建筑设计更加科学高效。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误差的概率极大降低,资源浪费情况也将得到缓解。但就整体而言,生态建筑理论现代化情况不容乐观,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该理论的优势和价值。

4 生态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4.1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编制科学的生态城市规划是改变城市发展最关键最行之有效的渠道。所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制定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同时,要坚持从保护生态的角度出发,制定一个城市生态规划方案。里面不但包含提高经济总量以及生态经济的发展,还包含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环境质量等内容。所以在现代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始终如一的考虑到社会、经济与环境三方面的因素。

4.2 革新制度观念。改革创新现存的城市规划制度,将现有城市规划制度当中不科学的部分去除,打造更加完善健全、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度,保证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可以融合到城市的规划设计当中来,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保证生态建筑设计有效贯彻落实城市规划设计。比如,综合城市所在的地理条件以及生态自然环境,实现针对性的改革,现代建筑当中融合生态理念。

4.3 重视绿化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绿化内容,也是实现生态建筑的重要手段。植物绿化能够构成景观,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在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下,建筑内部的温度将有所下降,城市热岛效应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各类乔木灌草具有稳固砂石的功能,植物根系深入土壤层,能够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同时,在植物的呼吸作用下,周边空气得到及时净化,空气污染指数将会显著下降。优质的空气状况,有益于居民的身体健康。城市绿化面积可以作为衡量城市规划质量的重要指标,能够为城市形象建设起到正面影响。目前,绿化事业已经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城市绿化面积的确定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内容,要根据一定的要求确定。首先,城市规划设计主要负责人,大致决定了绿化效果,而社会群众对绿化的期望也在参考范围内。其次,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意识,结合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综合考虑绿化指数。

4.4 城市人口容量设计。城市的逐渐扩张吸引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直接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所以为了减少人口增长带来的生态压力问题,要严格依靠城市的空间地点、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成业布局等因素,对城市人口实现容量设计工作,按照国外先进的经验,建立好科学的人口容量模型,尽量减少城市的碳排放总量,将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

4.5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任何一座城市都具备自己独特的优势,所以设计人员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首先充分了解城市的自然特征,合理科学使用生态基础。同人工生态比较,自然生态具备更好的优势,因此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对自然生态进行改善,实现一定的提升目的,保证其可以充分满足城市的生态要求的同时,也不会带来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发挥出保护生态的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城市规划建设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内容,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关乎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景息息相关。与此同时,环境治理和保护更是迫在眉睫,环境的逐日恶化已经影响到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重视生态建筑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利用,能够有效提高城市规划的质量,是目前城市规划设计者面临的当务之急。因此,有关人士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应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以实现社会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规划设计绿化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朱屺瞻《绿化都市》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浅谈基于低碳、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区内中小型遗址保护的策略分析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基于小型核电站构建海岛型微电网的规划设计
绿化贪官“吃”工程不嫌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