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2020-01-07 01:12刘欣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9期
关键词:幼苗造林苗木

刘欣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36)

林业工程的培育技术和移植造林技术是林业工程中的核心技术,林业工程苗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对于造林的技术和工艺要求很高。而作为育苗、造林、经营、伐木一系列工程的基础工作,育苗和移植技术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即在生产中加大对苗木培育和移植技术的创新优化。因此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对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

1 林业苗木培育技术

1.1 选择育苗地

育苗地的选择是林业育苗中关键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育苗质量,在选择育苗地时应当坚持位置适中的原则与交通便利的原则。对土壤的要求则是肥力良好、排水良好,根本上避免了洪涝灾害的出现。为实现满足林木生长所需的条件,对于水分、温度和光照强度等要素的考察也十分重要,只有这些资源实现了合理配置,才能保证苗木培育的正常进行。对于不十分适宜的土壤环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良和优化,以实现对现有的资源的高效利用。如果地下水位过低,则需要有灌溉条件,如果土地肥力不够,还需要人工操作来增肥。

1.2 土壤条件

在实际生产中,以对应不同的适宜苗木的生长,土壤往往被划分为三种:沙土壤、壤土、轻土壤。对于林木而言,需要的是排水良好的土壤,沙土壤和黏土壤都不利于林业苗木生长。对于不同种类的苗木而言,有的幼苗喜欢酸性土壤,也有的幼苗偏爱弱酸性土壤,土壤环境是需要根据幼苗的生长需要确定的。对土壤进行pH 值的整体测试和全面控制是保障幼苗健康成长的环境基础,沙质土壤可以加入泥炭土进行搅拌混合,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石灰和草木灰,碱性土壤可以加入草炭土和松林土。此外,土壤的消毒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把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充分消灭,可以通过翻耕和喷洒药液来实现。为使林木安全度过幼苗期,还需要对于土壤污染进行防治,保障幼苗的成活率。

1.3 选种和播种

播种是整个育苗工作正式开始的阶段,播种也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在播种前还需对种子进行一些处理工作。首先是母树品种优良以保证基因的稳定。其次是将种子性能高低作为核心指标,对种子进行考核,主要是外形、抗逆性、抗病性等能力。至于种子的处理工作,主要是催芽,催芽可以使种子的发芽时间大致相同,保证苗木的生长进度大致相等,还可以促进种子快速萌发,增加工作效率。催芽还会使种子的根系生长能力增强,良好的根系是苗木茁壮成长的重要基础。

播种需要考虑合适的播种时机,严格把控播种时间,以春季为佳,春季的温度和雨水等条件适宜种子萌发,播种后随着降水的增加,幼苗处于可以快速生长的适宜时机。播种需要伴随覆膜工作的进行,有助于顺利度过干旱天气的考验,对于预防病虫害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4 施肥管理

育苗期间需要及时补充肥料,以保证幼苗可以获得充足的肥水资源,从而快速生长。施肥管理遵循定时定量的原则,对于肥料的种类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在保证不烧苗的前提下,使肥料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其中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是一种提高土壤肥力的选择,因其营养元素种类齐全,对土壤产生的副作用很小,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的使用。而追加氮磷钾肥也是必要的工作,如在出苗后一个月就是第一个追肥的时间点。初期主要是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后期的生长管理中主要是大量的氮磷钾肥,控制灌溉水量和肥料比例,促进幼苗快速生长。

1.5 苗期管理

出苗后由于幼苗自身的抵抗力不足,难以应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制约了苗木的生长,所以加强苗期管理意义重大。林业工程苗木的苗期管理有着较强的技术要求,需要结合苗木实际的生长态势和生长特点,判断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向和方式方法。考虑到南北方差异,北方需要应对多风、干燥、低温的环境因素,南方主要是排水和光照问题。有无必要设置障碍和遮蔽以降低日晒和风沙对幼苗的破坏,进行田间除草、促进能量的有效流动,改善土壤肥力和板结情况,提升幼苗抵抗力,保证适宜的灌溉频率和水量等是苗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多浇水勤施肥是快速完成育苗目标的有效途径。

2 移植造林技术

2.1 把握造林时机

以北方地区为例,与最佳播种时期一致,最佳造林时机也以春季为主,每年的三月到五月是林业工程苗木造林的最佳时期。由于气温的回升,苗木也处于萌发状态,在这一时期进行造林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也保证了苗木移植的质量。

2.2 选择造林规格

造林规格一般选择胸径在4±1 厘米的,长势旺盛的三年生幼苗为主,受到不同树木类型的影响,幼苗高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大型乔木要求幼苗高度在120 厘米左右,小型乔木则要求在45 厘米左右。特殊的林业工程移植造林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设计对树洞分布、移栽条件进行调整。造林规格普遍来讲遵循1:20 的比例要求,且种植密度约为500 株/hm2,每亩苗圃可供20 亩林业工程进行移植造林,即通过林业工程面积确定所需苗圃面积。

2.3 移植造林

移植造林技术以苗木的移植存活率和生长状态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因此移植造林工作以提高存活率和苗木质量为核心工作。由于移植造林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所以需要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和衔接。首先,在移植造林开始之前需要对苗木进行有效的保护,为提高移植造林的苗木成活率,需要保证根须的完整性,防止因根部受损而造成缓苗时间过长、甚至不适应移植环境而枯死,降低苗木的移植成活率。其次,在移植工作进行过程中还要加强操作的规范性,从而尽可能保障苗木的根茎完整,实现移植后的快速缓苗。最后,移植工作伴随着一次灌溉工作,苗木在定植后初期对水分的要求很大,需要结合苗木的适应情况进行灌溉。提高移植成活率和造林质量。

3 林业工程苗木病虫害防治

3.1 林业工程苗木病虫害的差异性防治

林业工程苗木的病虫害具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特点,因而在实际的防治工作中需要本着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原则,才能实现有的放矢,更好地完成病虫害防治工作。具体而言,对于不同生活习性的害虫进行专门的预防和消灭。叶食类害虫主要是在幼虫破茧期进行针对性防治,可以喷洒400 倍液的乐果乳液,而腐烂性的病害可以喷施1500 倍液的911 乳油。类似地,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具体的问题更加复杂多变,需要灵活应对和巧妙选择,必要时可以多次喷施农药,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率。

3.2 林业工程苗木病虫害的季节性防治

春季是林业工程苗木病虫害的萌发时期,而冬季是林业工程苗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春季防治的生物学原理是从病虫害的生长规律入手,通过改变病虫害的外部环境进行消灭病虫害的目的。冬季预防主要是农药的使用,并预防因苗木冻伤导致的病菌感染。而苗木的生长离不开修剪和清理,造成的伤口是病虫害入侵的有利条件,所以对于出现病虫害的苗木需要及时处理防止蔓延。

冬季苗木病虫害主要是使用广普性农药杀灭病虫害,冬季的病虫害处于虫卵、虫蛹和菌丝体等状态以实现越冬。所以在潜伏期消灭病虫害成为首要任务,可以采用波尔多液进行喷洒,辅以病弱枝条的修剪等阻断病虫害越冬。还应注意在土壤中尚存有大量的病虫害休眠体,因此需要对树干进行涂抹石灰水的处理,确保实现苗木和病虫害的阻隔。

4 结论

林业工程苗木的培育和移植造林工作是林业工程的重要内容,为实现高质量、高成活率的苗木供给,需要在培育和移植阶段做出更多的努力,完善和优化培育技术和移植技术,提高林业工程的效率和质量。这离不开优秀的苗木种子培育和先进的移植技术,即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农业科研提供强大的支持,只有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猜你喜欢
幼苗造林苗木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苗木供求信息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默默真爱暖幼苗
未完成造林任务有何处罚?
“五老”倾注心血 呵护“幼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