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疽神秘灸经》与《外科正宗》之学术思想探究

2020-01-07 03:03李伟王馨悦左政姜云武黄培冬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正宗陈氏灸法

李伟, 王馨悦, 左政,3, 姜云武, 黄培冬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2.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痈疽神秘灸经》原稿由元代医家胡元庆所作,是一部灸法论治痈疽的专著,明代医家薛己进行校补,医家彭用光又将其收录于《简易普济良方》并增加按语。通览全书,胡氏对痈疽的治疗见解颇具特色,其对痈疽病因的阐释简明扼要,主要以经络为纲对痈疽进行分经论治,且取穴简便易行,灸疗方法以直接艾灸为主[1],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简便验廉的特点。《外科正宗》为明代陈实功所作,是一部重要的外科学著作,书中开篇即对痈疽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治则进行了阐释,陈氏不仅精于汤药的运用还善用灸法等外治法,且理法清晰,灸法多样,疗效明确,书中所载灸法在痈疽的治疗上影响深远[2]。两书均认为痈疽的发病与人体五脏六腑直接相关,在痈疽发病初期均主张先用灸法治疗,且在疾病发病预后的判断方面亦极其相似,但在灸法禁忌及灸疗思路上持有不同的见解,现将两书的同异之处分述如下。

1 《痈疽神秘灸经》与《外科正宗》的共同点

1.1 对痈疽病因病机具有共同认识

1.1.1 从脏腑论

《痈疽神秘灸经》与《外科正宗》均认为痈疽发病与人体五脏六腑密切相关。《痈疽神秘灸经》认为“六腑不和所生为痈,五脏不调所生为疽”。发于外的痈疽如牙痈,发于牙根部,一为胃经循行处,且中医认为牙齿相关的疾病与胃肠密切相关(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而玄疽生于阴器右侧为足厥阴肝经循行所过处,且有青痛连两胁的症状,恰与中医肝脏的生理特征相合。对脏腑内痈疽的情况,胡氏通过司外揣内的方式来推测,例如“中脘穴在脐上四寸,足阳明胃经之募。穴痛不已,胃生痈疽也,……”便是通过穴位的按压所产生的疼痛情况获得脏腑内生痈疽的信息。

《外科正宗》在开篇“痈疽原委”中就提到痈疽的发病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并对其阴阳属性、疾病性质及五脏六腑所生痈疽作了详细的阐释,从而比较明确地展现了痈疽发病的根本缘由[3]。如其言“五脏不和则六腑不通,六腑不通则九窍疲癃,九窍疲癃则留结为痈。盖痈疽必出于脏腑乖变,开窍不得宣通而发也”。

1.1.2 从情志论

情志对疾病的影响向来颇受重视,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言“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痈疽神秘灸经》与《外科正宗》均沿袭认同了情志对疾病的影响作用,并认为情志致病是痈疽发病的主要病因。如《痈疽神秘灸经》胡氏在书中也提出“忧思大过则当胃发为疽,内坚如石,外皮走动……”。而《外科正宗》陈氏在书中言道:“内被七情干脏腑,忧悉思虑总关心。”“七情六欲者,盗人元气之贼也。人能疏于此者,无不多安多寿,人若亲于此者,无不有损有伤,但人能疏之者鲜矣。……此等七情,皆耗人一身元气之萌孽也。”[4]

1.2 对痈疽治则治法具有共同认识

两书均认同在痈疽发生初期应采用“以热引热,拔毒外出”的方法,因此,认同在痈疽发生初期采用灸法治疗。而对于痈疽中后期的治疗两书也均表达了灸药并用的思路。例如《痈疽神秘灸经》中痈疽的治疗通篇用灸法,胡氏认为灸法治疗痈疽初期的原则是“治早功速,若疮成脓出,依法灸之,亦徐徐收效,万无一失……”。对患处隔物灸时应把握“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气自然随火而散”。《痈疽神秘灸经》对灸法的运用并未局限于寒证,而是将其拓展到寒热虚实诸证,如对于实热证,艾火可通畅经络,引邪离经络而去,则郁热外发;对虚热证,艾灸鼓舞阴阳气血而使经络充盈,道路通畅,故热亦退[5]。

陈氏在《外科正宗》中也擅长运用灸法治疗痈疽,他认为“凡患者痈疽发背,不论阴阳,皆先施以火灸法以回阳气”。但也主张因证而异,例如其言“凡疮七日以前,形势未成,元气未弱,不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俱先当灸。轻者使毒气随火而散,重者拔引郁毒,通彻内外。所得火引毒气混合为阳,方能发肿作痛,然后可汗可攻,或消或托,兼求标本参治”。可见,他认为“疽”证阴寒,以灸法属情理之中,然而“痈”证性火热,为防止火灸后加重病情,因艾火的施治按时间考量,发病七日内,病位浅显,灸之取“火郁发之”之意;若迁延日久,病势入向深处,当需艾火拔引毒邪外出[6]。而对于痈疽疮疡等脓成或溃后等中后期的治疗,陈氏则十分擅长运用消托补等中药汤剂进行施治。

1.3 对痈疽发病预后具有共同认识

两书通过对痈疽的辨证来预判病情,并通过察色按脉判断气血的盛衰,从而对病情的顺逆作出推测。《痈疽神秘灸经》对于痈疽病情的顺逆,首先,主要是借助痈疽形状及颜色来推测并作出基本的判断。若患者症状与色脉相合,则所生病为顺,反之则为逆。如书中关于胃疽的描述,则属于典型的阴病见阳脉、阳色的情况,病情危急难治。如其言“三毒之发,无有不先寒而后热,引脐走疼,欲吐不吐,甚则咳嗽浓痰,脉浮大,面赤者,则不治也。”其次,察鼻之颜色判断痈疽之顺逆,一般而言鼻头现黑气者为不治,如其言“颧疔之发,……如鼻有黑气者不治”“鼻疔之发在于鼻内,痛而引脑门,不能还气,鼻大如瓶,黑者不治”。再者,据气血盛衰判断病情顺逆,“阳滞于阴则生痈,阴滞于阳则生疽”[7]。一般而言六腑之痈病位偏浅,且尚未大败其气血,故通常治疗周期较短,预后较好;倘患者发而为疽深入五脏,渐而暗耗真阴,至气血大衰,则治疗周期延长,且预后较差。

《外科正宗》中关于痈疽病情顺逆的描述,首先从阴病阳病及指甲所显颜色来判断,其言“……何以知之?阴病见阳色,腮颧红献;阳病见阴色,指甲呈青,此二者俱死。……唇吻反青,目珠直视者死。”其二,指出面现黑气,鼻呈黑色为不治,如其言“面如凃脂,色若土黄,油腻黑气涂抹者死。唇舌干焦,鼻生烟煤,眼神透露者死。”其三,以气血判断顺逆、预后,气血胜毒为阳,毒胜气血为阴。气盛则“顶自高而突起”;血盛则“根脚束而无疑”。“疮肿肉不肿”为阳;“肉肿疮不肿”为阴。疮形“红活高肿为脓”为阳;“紫黑干枯、坚硬、不作脓”为阴。不论老少,凡气血充盛者,则病程短,预后较好;反之,患者气血虚弱者,病程较长,预后不良[8]。

2 《痈疽神秘灸经》与《外科正宗》的差异

2.1 对艾灸禁忌症具有不同认识

两书对艾灸禁忌症具有不同认识。主要表现在对人体头部是否适宜使用灸法,肾俞穴发疮的艾灸禁忌以及患者体质禀赋的差异引起的灸法禁忌等方面。例如:陈氏在《外科正宗》中首先将头部所生痈疽列为禁灸行列,其言“头乃诸阳之首,纯阳无阴之处,凡生疮肿俱是亢阳热极所致,如再加艾火使毒气炽甚,随后反加大肿,最能引动内痰,发之必死,面生疔毒亦然”。其二,认为疮发两腰脊肾俞穴处禁灸,如其言“又有肾俞一穴,在于两腰脊旁,系内肾命根所系之处,此处发疮,多因房劳素亏,肾水枯竭而成。若再加艾灸,火烁其源,必致内外干涸,多成黑陷,昏闷而死”。其三,元气素虚,不可用灸[9],文中有言“患者元气素虚,发疮多不高肿,其人体必倦怠,精神必短而昏,脉必浮散空虚数而不鼓,此内无真气抵挡火气,如灸之,其人必致昏愦而死”。虽灸火能行气活血祛瘀,拔引毒邪,疏通经络,但须借助人体正气的作用,若患者元气素虚,灸火易逼毒入里,故慎用。陈氏言:“常谓艾火不亏人,此言误之多矣,医者亦宜详察之。”由此看出陈氏对于灸法的使用比较谨慎,以避免后患。

尽管《痈疽神秘灸经》成书早于《外科正宗》,然书中对艾灸治疗痈疽的看法更为开放,与陈氏一书形成明显的对比。具体如下:第一,用灸法治疗头面部所生痈疽。如发于面颧之颧疔,“当灸偏历二七壮”;又如牙痈、牙疽、牙疔皆发于牙根缝,治疗予“灸神授二七壮”;甚或发于锐眦穴中的侵脑亦可用灸法,治疗予“当灸支正穴七壮,甚则三七壮”,发于两目之间的凤眉灸阳谷治之,多种灸法用于头面部痈疽的治疗,可见其应用广泛。第二,在肺痈的治疗中使用了灸肾俞穴的方法。如其言“甚者吐痰者如米粒者莫治,尤当灸肾俞穴三七壮,令益肾。”这些艾灸禁忌穴及部位的使用,突破了历代医家的限制,亦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尝试。第三,主张虚热证可灸[10]。不仅适用于一般的实热证痈疽,且对于一些虚热性元气不足的患者,也进行艾灸治疗,使经络气血因艾火之鼓舞而充盈,从而阴阳平衡,故热亦退。这一点为后世医家提供某些借鉴与思考。

2.2 对灸疗方式存在不同认识

《痈疽神秘灸经》中用艾灸疗痈疽的重点在辨证选穴上,而在艾灸方法的选用上采用直接艾灸为主,全书重点以经络为纲进行辨证选穴。胡氏善于选穴,且丰富了一些奇穴的使用,如文中多处提到一些少为人知的穴位的应用,如其言“愚考剑巨穴,书所不载,盖秘法也。……愚考诸书,肘尖穴无载,盖秘法也。……愚考金门穴,诸书不载,乃秘法也,甚效。”故其治疗方式主要以艾火为媒介,以经络腧穴为通道,借助其火力疏通经脉气血,因势利导,宣散毒气。且以“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为度[11]。此外,书中还有提到骑竹马取穴法施灸。其言曰“背疽之发……如得疾急,当骑竹马法灸二七壮,委阳二七壮,使毒气疏通而无滞也。觉有背痛生疮相似,即灸竹马穴并痛处,决得全无,万灸万生。”

《外科正宗》中虽疏于穴位的选取,灸疗取材上则比较丰富,且疗效明确。书中一共记载几种特殊灸法:桑木施灸为《外科正宗》中首次引入的方法,在书中应用颇为广泛,重点用于治疗诸痈疽疮毒,坚且不溃,溃而不烂,新肉亦不生,疼痛尤未止等情况。隔蒜灸在《外科正宗》中亦多次提及,用于治疗脑疽等痈疽疾病。书中关于附子饼灸用法的描述为“……以少唾湿附子,艾灸附子,令热彻以诸痈肿牢坚”。蟾酥饼灸,在《外科正宗》中陈氏将其用以治疗鬓疽、脱疽等疾病。其又自制雌雄霹雳火方,将雌黄、丁香、廖香、雄黄研成细末掺进艾绒中,如豆大置患处灸之,治疗脱疽伊始及初期疮疡。此外,治脱疽毒气欲攻心者,则用头发缠紧患肢,同时加艾灸至疮死肉枯,后用利刀截除[2]。此外,还介绍了隔碗灸、神灯照法、雷火神针等多种方法,随证选用。见表1。

表1 两书有关痈疽的灸疗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books on moxibustion efficacy for carbuncle

3 结语

《痈疽神秘灸经》认为痈疽源于五脏六腑气血失衡所致,同时结合其病机特点为气血阻滞经络通道,或气机不畅或血阻脉道等,进而以脏腑和经络为纲,通过艾灸穴位温通经络通道,以期达到调节脏腑气血分布而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状态。而《外科正宗》辨治痈疽则首别阴阳,亦从脏腑气血着手,用药组方或灸法外治无不考虑症状与脏腑经络的内在关系,进而进行辨证施治,以调动身体气血而鼓邪外出,从而达到治疗之目的。然两书在头面部痈疽及肾俞穴的施灸禁忌等方面存有争议。张璐[12]认为头面部或许可灸,当其发痈疽者,应以取远处穴为宜,须知头面部为慎灸部位。对于元气虚弱不可灸之情形,应指患者元气素虚,同时病势尚缓,迁延不愈,则不宜急灸之,当先温补气血,再图进一步施治。当疮发肾俞穴时不可直接艾灸该穴,当无异议,然是否可以通过骑竹马等特殊的艾灸方式予以治疗,笔者尚存疑虑,企盼同道进一步深入探讨,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据参考。

猜你喜欢
正宗陈氏灸法
陈氏太极拳:拳小,艺精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认准这个“壹”,才是正宗的昌盛“海南壹号”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陈氏定瓷入选十大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
‘Fourand More
《我的英雄学院》——这就是正宗的《少年Jump》!
陈氏清肺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
最正宗的,就是最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