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钩”不可能,,美中应同舟共济

2020-01-07 05:15温燕
环球时报 2020-01-07
关键词:脱钩对华环球时报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温燕

编者的话:已故美国历史学家亨利·斯蒂尔·康麦格早在1970年就说过:“美国缺乏安全感,竞争欲望强烈,而且极其冷酷无情。美国人必须在一切领域一马当先——财富第一、权力第一、军备第一……任何竞争者的存在都被视为是对美国的大不敬。”而上世纪70年代就著有《日本名列第一——对美国的教训》的美国学者傅高义(Dr.EzraFeivelVogel)曾表示:“我说‘日本第一不是指日本经济是全世界最大最强的,而是要告诉美国人,日本是如何发展的。”去年中美关系最为紧张之际,近百名美国学术、外交政策、军事和商业界的成员联名签署题为《中国不是敌人》的公开信,身为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的傅高义就是其中之一,他呼吁美国总统重新审视对华政策,并表示对华强硬绝非“华盛顿共识”。近日,年近九旬的傅高义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他强调“美中要同舟共济”,并坦率地解释为什么美国对中国强大极度忧虑。从这位“中国通”的言谈中,可以感受到中美关系的复杂,也可以洞悉一些美国政治人物的真实心态。

“百人公开信改变不少美国人对华态度”

环球时报:当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美国对华遏制政策已超越党派界限时,您的观点却是“所谓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的‘华盛顿共识并不存在”。为什么?

傅高义:在一些美国人看来,当中国加强在南海岛屿的军事部署时,事态就发生了变化,并为此担忧。其他方面的原因是,当中国经济规模尚小时,美国对华还没有那么多的抱怨。但当中国企业日益壮大并成为全球巨头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美国的抱怨声也就由小变大。我不认为这只是美国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奥巴马政府最后几年一些美国人对中国相关举措做出的反应。中国军力增强、军费增长使得美国更加担忧。因此,不仅是美国人,可以说各国军队都会保持严阵以待之势——即为以防万一而时刻准备着——“万一出现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当中国尚未强大之时,美国就必须做好准备,这样做可使军队在中国一旦被认为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时就能做出新的反应。所以,我认为这并非只是政治上的反应,而是美国对中国世界地位改变这一现实的反应。当中国弱小时,美国会对弱小的国家富于同情之心,但当中国强大时,态度就会发生相应改变,就会感到不安和担忧。这是人之常情。

总之,中国行动和态度上的改变,相应也改变了美国的行动和态度。中国的壮大和军事力量的延伸确实增加了美国的担忧。这种担忧始于奥巴马政府的最后几年,并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得以延续。如果民主党人赢得今年的大选,他们也会采取同样的做法。

但在我看来,美国在对华问题上仍存有很大争议,甚至在特朗普政府内部,也有不同的观点。现在有很多美国人说,“我们必须与中国合作”,但应以何种方式与中国合作?如何应对压力?我认为,大多数美国经济界人士都明白,关税壁垒(对改善美中关系)起不到真正的帮助作用,它引发问题,但解决不了问题。我们意识到,贸易战并没有真正帮助解决美中之间的问题。还有美国人认为,如果美国不对华施加太大压力的话,中国企业将会“抢走”美国的知识产权,并认为中国的做法与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做法相类似——当时日本人要实现现代化,他们关注什么就想方设法获取什么。我认为这也是“后发展国家”的普遍做法。

美国自视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当竞争对手实力变得强大并逼近自己时,美国的担忧就增加了。从这点来看,美国的强烈反应是非常能够理解的。甚至从美国人的角度看,因为中国赶上来的步伐太快了,很快就会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所以没有人会忽视中国。当然,美国政客对民众有时会说些比实际需要更为强硬的话,会发表一些(对华)措辞强硬的声明。我认为,这也是我们能理解的政治现象。这意味着在公开讨论和媒体文章中,有时会夸大其词。对此,我们也会感到不公平。我们会维护美国的利益,但也清楚我们必须与中国人合作,因为他们完成了许多事情、取得巨大成就。当今世界是如此的相互依存,你不能将美中彻底分离开来,美中必须要合作并找到合作的路径。这就是2019年6月我们百人写公开信的初衷所在。

环球时报:你们在《中国不是敌人》的公开信中呼吁美国总统重新审视对华政策。半年过去了,您认为,美国对华政策有什么实质改变吗?

傅高义:这些美国人都是备受尊敬的有识之士,他们担当重任,并非等闲之辈。我认为这封公开信改变了不少美国人的观点。人们现在不会说:“(我们)有共识,必须要对华强硬。”更多的人现在说,“我们必须学习与中国合作”。当然,中国所做的一些事情我们是不赞成的,但我们能客观看待。实际上,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做的贸易都很好,甚至超过美国。世界太小,小到密不可分。美中或不得不合作,而且双方要找到合作的路径。这是我的观点。“世界是平的”,换句话说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和另一个国家相互完全切割,彼此均是全球化的一部分。我更喜欢强调我的表述——那就是美中要同舟共济。既然美中无法相互回避,就不得不相互适应。

我不相信一些专家在签署这封公开信后又后悔,并改变初衷。实际上,大家也有各自不同的观点,其中一些人也写了不同的信,如有的军方人士。但我认为,我们这一群体意识到必须与中国合作,因为美中在同一条船上。这样的声音不能被忽略,而且我们发出的声音也没有被忽略。

美中之间不应有“薄弱环节”

环球时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去年说“美国不太可能像对待苏联那样对待中国”。对此,您怎么看?

傅高义:美中当前的形势与此前美苏形势截然不同。中国向世界各地派出很多人,去了解世界,学习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业务。他们非常融入世界,这是全新的形势。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复杂的。特朗普政府正试图与中国达成阶段性经贸协议。

环球时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美不应也不可能“脱钩”,但在高科技领域甚至在两国学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上,美国采取的一些做法又让人非常担心。从您的观察看,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普通民众和政治精英的观点是否有很大不同?

傅高义:我并未从一个美国人的角度对美国公众进行“民意测验”,那是盖洛普和皮尤等民意调查机构的事,但我认为美国公众舆论也在发生变化。从总体来看,美国的公众舆论现在非常关注高科技领域的话题。整个世界正在进入新技术发展时期,我们没有一个现成的答案。有时我们抱怨自己国家的企业,有时又抱怨其他国家的企业,比如担心中国企业是否会通过互联网来“研究”美国企业的机密。

日本是美国的军事盟友,从这点看美日共同携手做事要容易得多,但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被认为试图获取美国企业的机密,至今美国人仍对此耿耿于怀,还在批评日本。

是的,我认为,美中“脱钩”是不可能的。尽管有些方面可能会有些问题,但也不会“脱”得那么彻底。我们将继续致力于让美中“不脱钩”,而且没有薄弱的环节。

既要捍卫美国利益,又要与中国多方合作

环球时报:5年前,您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曾说,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不管谁当美国总统都要和中国谈问题、谈合作,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美国除与中国合作外,别无选择”。在您看来,中美能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吗?

傅高义:我认为,美中要双赢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美中双方要做大量的努力,要相互理解,官员们要加强对局势的正确判断。目前尚不清楚中国将在多大程度上扩大海外军事力量,以及将在多大程度上努力影响美国的媒体。当然,美国必须捍卫自己的利益,但为了两国和世界的利益,美国又应努力与中国在很多问题上合作。我们必须从中找到既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美国的解决方案。美中双方密不可分,我们意识到彼此在同一条船上,就要同舟共济。

环球时报:您既是日本问题专家,又是中国问题专家,会有意识地拿两国做对比吗?您认为,中日可以相互学习的地方有哪些?

傅高义:我认为,日本早期发展与今日中国相似。比如,日本的做法是让外国公司很难在日本成为主导力量。其中有些合理的做法我们还是可以接受的,但也有很多做法被认为是不公平的。谈到中日之间的问题,日本应在先进技术领域寻求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中国也应向日本学习有关保持社会和平、稳定的做法,以及日本与其他一些国家保持良好关系的做法。▲

猜你喜欢
脱钩对华环球时报
本期导读
中国电力生产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
商会“脱钩”
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分析
商务部:东盟对华投资下降是正常的市场和企业投资现象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