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读赏读,创新教育

2020-01-07 08:24钟洪权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8期
关键词:创新

钟洪权

【摘要】大时代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抓手,着实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做到:教会课前审读法、课堂析读法、课后赏读法。

【关键词】创新;审读;析读;赏读

大时代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抓手,扎扎实实提高学生阅读水平。那么,处于基础教育对象地位的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怎样才算是有了创新能力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其创新能力?笔者认为,阅读教学目标里的“创新能力”是指通过阅读教学的有效引导,使学生学到文章有关知识,认识文中蕴含的普遍规律,掌握阅读方法,从而具备阅读文章的能力,并能在阅读领域中进入自由王国。因此,本着给他金子不如让他练就点金手指的创新教育原则,笔者采用课前、课堂、课后并重的“三阶段、六环节”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具备阅读能力。

一、教会课前审读法

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是让学生动起来,成为阅读的主动者。要让课堂阅读教学省时有效,则需在课前给学生以先行认识的天地,尤其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范文均有一定的篇幅和深度,课前预习不可或缺。预习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有些学生学习差的根源是上课因听不懂而赶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而听不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新课时所需要运用的旧知识不会或遗忘了,由此造成了头脑中知识序列的中断。预习则能有效地连接这个“中断”,提高听课效应。那么,怎样预习呢?教师首先要教会“审读法”。这一阶段第一环节是利用“四要素”。即调动所有提示的信息,以充分發挥其导读作用。一是看“单元知识”以明确单元知识点,篇目所处地位及其单元阅读任务;二是分析预习提示,对篇章学习任务和阅读方向一目了然;三是理解字词含义,扫清阅读障碍;最后是看课后习题,把握“双基”要点,理出疑点。这一环应指导学生根据信息要素,确定阅读内容,做到初读无障碍,探意有目标,求知明层次,练技知要点。第二环节是读文初解意。详审“四要素”后,初读全文,从整体上获得感性认识。或存疑而读,或略读。并教会学生根据不同阅读教材,确定或精读,或略读;或圈划,或摘抄;或朗诵,或默记。“审读法”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预习之法,就像作文审题,注重并审察清楚所有提示因素传达的信息,从而做到读有轨迹,读有目标。

二、教会课堂析读法

“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阅读教学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先生的理论实质上从阅读教材的使用角度指出了课堂阅读教学的目的和方法,即析例以“举一”,研习范文而掌握阅读方法。为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完成课堂教学的方法讲授,这一阶段的第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基础知识理解词句含义,从而由零而整,达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二环节是训导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牵制,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形成目标唯一,答案统一的局面,语文课堂以“教参”为本,不越雷池一步。久而久之,奠定了“一言堂”的课堂教学基调,也局限甚至桎梏了学生思维,形成了定向的单一思维模式。在这个注重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大时代里,这种定向的单一思维模式是严重滞后的,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为了改变此种现象,培养学生创新思想,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鼓励大胆思考,对文章可进行独特的理解,形成独特的见解,再施以讨论式教学方法,则可使学生敢想、敢说。通过以上方法可让学生知道阅读文章应注意哪些信息,掌握阅读方法和步骤,为下一阶段的迁移运用作了充分的条件准备。

三、教会课后赏读法

如果说上一阶段指导是“举一”,这一阶段则是引其“反三”进行迁移运作,用掌握的阅读方法去读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其他各类文章,拓宽阅读范围,自行解决新问题,自行完成阅读任务。这一环节应强调使用工具书的重要性,提高排除阅读障碍的能力;提供或规定自选文体各异的短文,使学生从各类文章的阅读上得到锻炼,适时点拨文体知识,使学生较好地把握阅读侧重点,正确选择阅读内容,形成健康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二环节是教师适时向学生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读物,并注意可读性,使读物的难度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使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读,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学生体会到了赏读法的乐趣,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思路的最佳过程应是:教给阅读方法,掌握技巧与规律,运用方法进行阅读实践,熟练驾驭文章,解决问题,获得教益,结合自己实际,优化创造,总结提炼更佳读法,驾轻就熟,自主灵活地阅读写作。第一、第二两个阶段,旨在学会读法,训练阅读能力,解决其他文章的阅读问题。第三阶段到了熟能生巧,巧极出新,游刃有余的较高阅读层次,而这正是语文阅读教学创造能力培养的目标,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课前、课堂、课后三管齐下,审读、析读、赏读样样抓实,三阶段、六环节步步为营,那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7).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2).

[3]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