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农业节水增产农艺技术策略

2020-01-07 14:03倪德华
种子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增产节水农业

倪德华

摘    要:近年来,在极端恶劣天气发生频繁的同时,我国的农业用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要想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缺水问题,保证农作物产量的稳定增长,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农业节水措施,提升农田的用水效率。基于此,重点针对农业节水增产农艺技术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节水;增产;农艺技术;策略

滴灌节水、喷灌节水及地下防病渗管等节水措施的推广与应用,代表了我国农艺节水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分析我国当前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应用现状,发现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非常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新型农艺技术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保证农业节水增产效果。

1   农业节水增产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很多省市地区都是以务农为主,保证农业的产量和质量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条件,每年的农业用水量占我国总用水量的70%。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水资源又非常缺乏,人均水资源仅有2 400 m3,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干旱缺水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加强农业节水增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另外,分析发达国家的农田灌溉水利用率,发现已经稳定在70%~80%,而我国的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仅有30%~40%,且在实际的节水增产技术应用中,还存在缺乏完善的农艺节水实施模式等方面的问题。很多地方在农艺节水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方面各自为政,并没有将农艺节水的效果发挥出来。其最终的农业产量与节水比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农艺节水产值具有较大的差距。基于此,要想实现农民增收,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增产技术。

2   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节水技术

2.1   农田覆盖技术

一般情况下,水分、肥料与阳光是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的三大要素,所以会在春天时节进行耕种,让其在夏天时节充分生长,秋天时节获得丰收。夏天时节的降水量最多,阳光也最为充足,所以是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段。但是,阳光的照射也会导致农田中的水分蒸发,进而使农作物面临缺水的风险。对此,可以通过农田覆盖技术的应用解决这一问题。

所谓农田覆盖技术,指的是将泥沙、作物秸秆、牧草、树叶及地膜等覆盖到农田上,通过这种方式对土壤的水分、热度、养分及结构进行优化,确保农作物可以在一个相对适宜的条件下生长,这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农艺技术。根据具体的农业生产实践,农田覆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还可以控制土壤水分乱流。在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中,农田覆盖技术的应用频率非常高。

2.2   节水施肥技术

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地表水流失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正是因为地表水流失现象的出现,才使得我国农业用水量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而施肥不仅可以满足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各种营养的需求,也可以对土壤团粒结构进行优化,强化土壤的锁水能力,进而改善地表水流失严重的问题。另外,很多肥料中都蕴含着大量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也可以有效提升农作物对水分的利用率。所以,节水施肥技术的应用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节水增收策略。需要注意的是,节水施肥技术的应用,必须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因地制宜地实施节水施肥技术。

2.3   化学调控技术

所谓化学调控技术,指的是通过化学反应实现水分保持的目的。首先,土壤保水剂的使用,可以对土壤中的多余水分进行快速的吸收,然后再以一个相对缓慢的速度释放出来,从而既可以保证农作物在一段时间内对水分的需求,又可以有效避免水分流失问题。但是,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储存的水分十分有限,如果单纯使用这一方法,其能够发挥的作用将会十分有限。对此,可以通过保水剂拌种包衣,从而将水分集中在种子周围,保证包衣后种子的正常生长。其次,在干旱季节,可以将一定量的化学药品喷洒到农作物叶面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叶面的蒸腾作用[1]。

2.4   耕作保墒技术

在农业节水方面,保墒技术也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我国的保墒技术主要分为耙耱保墒技术,中耕保墒技术,深耕、深锄及深种蓄水保墒技术等。不同的保墒技术,最终的节水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对于种植环境和种植品种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选择耕作保墒技术之前,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例如,中耕保墒技术一般会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应用,既可以降低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又可以提升除草效果。

2.5   节水作物品种筛选技术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及经济发展水平,其具体的农业种植品种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为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必须要对农作物的种植品种与种植技术进行科学的选择。而节水作物品种筛选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对农作物品种的生长习性进行有效的分析,对当地的降雨情况和干旱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出某一地段适合种植的作物品种。

3   农业节水增产农艺技术策略

3.1   注重立体农业种植的全面实施

不同的农作物有着不同的生长特性,根据农作物的高矮和疏密层次进行科学的搭配,使之呈现出一种立体生长形式,可以将不同农作物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充分的利用。首先,初期为不同农作物的共同生长时期,不同农作物的高矮差异就可以为整个农作物群体的良好通风提供保证,确保农作物可以在一个适宜的温度下健康生长。其次,不同农作物的叶面积大小不同,其对于水分的需求量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将玉米、谷子和大豆进行科学的搭配,使之形成立體生长形式,在生产期内对于水分的利用率会明显提高。再加上农作物的高矮差异,更是可以为每一种农作物光照的充足性提供保证。所以,在这种立体生长形式下,水分、光照等资源的利用率就会有明显的提升,单位面积的农作物生产率也会明显增加[2]。

3.2   加强先进农艺节水措施的应用

3.2.1   对现有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方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水资源分布情况及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种植经验具有直接的联系。农民会对以往的农作物种植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并形成全新的种植结构。但是,这种农作物种植结构的科学合理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农艺节水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不仅可以提升农作物种植结构的科学合理性,还可以实现农民增产致富的目标。例如,水稻、高粱及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与生长,就需要用到大量的水资源。如果遇到大旱之年,要想保证这些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农民就需要在灌溉用水方面花费较多的成本。而谷子、大豆等农作物则有着较强的抗旱能力,同样是在大旱之年,其最终的经济效益可与玉米等农作物相比。由此可见,对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提升种植结构的科学合理性,也是一种农业节水增产的有效方式,属于农艺节水的一部分[3]。

3.2.2   對农作物的灌溉节奏进行优化

一般情况下,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段,其中播种、拔节、开花及抽穗灌浆等时段对于水分的需求量都相对较大,而农作物的成熟时期,不仅不需要较多的水分,还要尽可能地减少水分的供给。所以,为了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最终产量,必须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时段进行灌溉量与灌溉频率的合理控制。对此,当地的农业管理部门需要安排专门的农技推广人员常驻田间,对农民群众的种植方式和灌溉节奏进行合理的指导,加强水资源供给的调配。

3.2.3   加强土壤情况的实时监测

加强土壤情况的实时监测,对于节水增产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农技推广人员需要对土壤墒情进行定期监测,从而对土壤的含水量和深层渗透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对农民群众进行科学的指导,加强灌溉节奏的优化,确保农民灌溉用水的科学合理性。

3.2.4   加大旱作农业的发展力度

加大旱作农业的发展力度,对于农业节水增收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地区并不适合水田的种植,但是当地的农民却宁愿打深水井,采取抽水灌溉的方式,也要保证水稻作物的种植,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对旱作农业的发展予以高度的重视。例如,湖北省沿江平原地区适合发展水稻种植,而鄂北岗地则宜发展旱作农业。由此可见,选择了适合的农艺技术,既可以投入最小的成本,不会使农民群众太过劳累,又可以保证农作物的最终产量,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

4   结语

我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要想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农业节水增产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对此,应当重视农田覆盖技术、节水施肥技术、化学调控技术、耕作保墒技术、节水作物品种筛选技术的科学选择与应用,并注意立体农业种植的全面实施,加强先进农艺节水措施的应用。

参考文献:

[ 1 ] 贾丽萍.农业节水增产农艺技术措施分析[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9(6):273.

[ 2 ] 潘军.农业节水增产农艺技术措施[J].农业灾害研究,2015,5(8):61-62.

[ 3 ] 郝子懿.云竹灌区农业节水增产及环境保护措施[J].山西水利,2018(9):14-15,34.

猜你喜欢
增产节水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有机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肥效试验报告
“富思德” 谷子套餐肥应用效果研究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不同有机肥和不同施肥水平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干旱区田间高效节水工程的最优设计
张媛媛出席2016年度节水论坛
节水必备水袋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