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子午岭林区狼牙刺育苗栽培技术

2020-01-07 14:03韩立冬
种子科技 2020年22期

韩立冬

摘    要:狼牙刺也称为百白刺花、马蹄针,是豆科槐属多年生灌木,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生物产量较高、繁殖快,用作燃料可节省大量的秸秆,是一种理想型的能源。基于此,就狼牙刺的形态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狼牙刺育苗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播种方法、水肥管理、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等,以期通过科学的栽培方式提升狼牙刺的种群数量,为大规模国土绿化及各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充足的苗木。

关键词:子午岭林区;狼牙刺;育苗栽培技术

狼牙刺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华东、华北、西北等地区的植物,主要应用在饲用、药用、造林等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生长根系强大,具有耐贫瘠、耐干旱等生长特点,是干旱及半干旱区造林的先锋树种。研究人员通过实践研究发现,狼牙刺具有清热解毒、驱虫等药用价值,同时开花量较大,可生产上等的蜂蜜,是重要的蜜源植物之一,其物料也可作为材料供家畜食用。因此,加强对狼牙刺育苗栽培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狼牙刺形态分析

1.1   形态特征

狼牙刺是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灌木,蓄水保墒能力较强,在实际生长过程中受环境影响较小,适应环境能力强,营养丰富,广受群众的青睐。狼牙刺生长高度一般在1.5~3 m,枝条颜色为棕色;叶片长度在5 cm左右,小叶椭圆形,叶片上无毛刺,长度一般在7 cm左右,叶片背面是灰绿色;花朵一般生于小枝顶端,多为7~11朵花,花冠呈现白色,长度在16 mm左右,荚果呈现黑褐色。

1.2   生物形态特征

狼牙刺的发芽期一般是从3月开始,直到10月开始凋谢,整个花期周期较长,花期在每年5—6月,9—10月荚果成熟。据调查发现,狼牙刺通常生长在阳坡、极阳坡和坡度较大的山坡上,栽植3年生高度在0.75 m、枝茎长1.25 cm、冠幅0.85 m。狼牙刺在实施造林后的5~7年会平茬1次,进而萌生出更多的枝条,一般在25枝左右,枝条的高度可达1 m、枝茎长0.85 cm、冠幅1.1 m左右,其根系发达,属于深根性植物,在实际生长过程中环境适应能力强,即便是在高温、坡度大、干旱、地势不平坦的区域也可茁壮生长。

2   狼牙刺自身的效益和价值

狼牙刺具有保持水土的效益,尤其在雨季,保持降雨效益显著。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狼牙刺林冠持水率可达到35%,尤其是林下的枯枝落叶逐渐堆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容水量。据不完全统计显示,7年生的狼牙刺枯枝落叶的厚度一般在2.5 cm,容水率可达到165%,呈现出明显的水土保持效益。

同时,狼牙刺固持土壤的能力较强,有统计显示,狼牙刺各类根系的重量可以达到12 000 kg/hm2,长度可以达到6 100 km,根系深達105 cm,能够很好地增强土壤的牢固性,涵养水源,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大面积栽培种植狼牙刺可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和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保证土壤的肥沃程度,进而将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反哺给狼牙刺,以满足狼牙刺的健康生长需要[1]。相关研究人员经过实际观察发现,将狼牙刺种植在荒地可以使土壤孔隙增大,并且明显提升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营养成分,因此,证明了狼牙刺有改良土壤的显著优势。

另外,狼牙刺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在保持土壤水分的同时,减缓了地面的坡度,并在大面积栽植过程中形成了植物梗,有效拦截了泥沙,在雨季可以保持水土、提高护坡能力,不断改善狼牙刺自身的生长环境。

3   狼牙刺栽培技术

3.1   圃地选择和整地

为了提升狼牙刺的生长质量,在育苗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苗圃地块,尽量选择土层较厚、地势平坦、地形较为开阔,以及具备良好排水性能的地块,确保为种子提供良好的播种环境。在播种前,种植人员要做好整地处理,结合土壤的实际情况,对土壤肥力进行测验,并适当地进行追肥,确保满足狼牙刺的生长需求,一般采用含钾和磷的肥料。同时,育苗人员要就地块的平整度进行处理,清除地表的杂草,尽量采取人工和机械的方式,避免采用化学药剂,从而影响狼牙刺种子的播种。采用田间耕地和耙地的机械可以将较大的土块进行粉碎、磨细,保证土壤的松散度,确保为狼牙刺栽培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2]。在确保地块满足实际育苗要求时,适当地混入300~400 kg/hm2复合肥料,在表面进行盖土处理,土层厚度一般在3~5 cm,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3.2   种子处理

在种子处理的过程中,要选取品种优良、抗病害能力强、产量高的优质品种,在播种前,育苗施工人员要先选种,将种子中的杂质、病种清除干净。由于刺化种子存在明显的硬实现象,在实际育苗过程中,育苗人员需要就硬实的种子进行处理,从而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和发芽率。可采用热水浸泡的方式,水温一般控制在80 ℃左右,采用边倒水边搅拌的方式,浸泡时间一般控制在24 h内,育苗施工人员需要观察浸泡种子的吸收性和膨胀度,确保种子满足浸泡条件后将种子捞出,然后在阳光下进行晾干,晾晒时间在5 h左右,确保种子满足了实际播种需求后再播种。同时,也有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拌种的处理方式,在种子播种前进行拌种和包衣处理,在种子中适当拌入药物,在提升种子自身抵抗力的同时,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更好地为狼牙刺播种育苗提供良好的环境。

3.3   播种

播种育苗作为狼牙刺栽培的核心环节,要尽量选取土壤肥沃的地块作为育苗的苗圃。育苗施工人员可在育苗前施加5%的可湿性地虫净粉35 kg/hm2,加强对地下重虫害的预防,减少病虫害对幼苗的侵害和攻击,保证狼牙刺幼苗的健康生长,以此来保证狼牙刺的出苗率和成活率,为狼牙刺后期生长发育夯实基础。育苗施工人员在进行实际播种前,需要安排好狼牙刺的播种时间,遵循播种规律进行播种,最佳播种时期一般在春季4月下旬到5月上旬,或秋季10月下旬到11月下间。在此时间段的前后,育苗施工人员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尽量将播种工作安排在无雨天进行。播种前,要在土壤中灌足底水,保证播种后水量充足,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在实际播种过程中,可以采取开沟条播育苗的方式,将种子行间距控制在25~30 cm,覆土层厚度控制在2~3 cm,种子下种量保持在150 kg/hm2。播种完成后需要进行覆土遮盖,确保播种地块始终处于良好的通风环境下。在播种地块,育苗施工人员需要挖设排水沟,保持良好的排水效果,避免雨季来临时排水不畅,导致地块土壤水分过大。基于狼牙刺播种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征、栽培条件、土壤条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育苗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把控种子播种的各个环节,避免因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狼牙刺的发芽率和成活率,影响最终的经济效益。

3.4   育苗造林管理

在种子出苗前,栽培人员要密切关注土壤肥力及水分是否充足,保证狼牙刺幼苗在充分的养分供给下生长。一般情况下,当年的狼牙刺苗木生长至60 cm时可将苗木出圃。为了保证狼牙刺幼苗在后续造林技术中的实施应用,需要准备好合适的宜林荒山荒地,结合狼牙刺的生长习性等特点,应选取半阳及阳坡上的地块,整地时间最好控制在前一年雨季来临前,保证地块接纳了充足的水分,并保证土壤处于一个休闲期,确保狼牙刺苗木在生长过程中不受外界影响,从而不断提高成活率。狼牙刺一般采取直播造林的方式,可根据地形条件,采取穴状整地模式整地。造林通常选用2年生的苗木,根茎在1 cm左右、植坑深度在35~45 cm之間,株行距保持在2 m×1.5 m,密度3 330株/hm2。直播造林应尽可能选在雨季,确保为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水热环境。栽植施工人员要加强对造林后期的管理和维护,做好除草工作,并在苗木生长5年后进行平茬复壮,为狼牙刺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5   田间管理

3.5.1   苗期管理

育苗施工人员要高度重视狼牙刺幼苗期的管理,在种子出苗前后需要全面关注土壤表层板结问题,及时采用工具破除板结,并进行适量的浇灌,保证土壤表层的湿润程度。同时,要仔细观察是否存在缺苗的现象,及时进行补苗处理,保障狼牙刺的生长环境。

3.5.2   清除杂草

栽植施工人员必须做好幼林抚育工作,尤其在狼牙刺苗木开花阶段,避免过多的杂草与苗木争抢养分,从而延误花期,要保证狼牙刺在花期积累更多的营养元素,确保最终丰收增产,提升狼牙刺的经济效益。在狼牙刺的整个育苗期及造林后的管理中,都需要采用人工拔除杂草的方式,从而为种子收获期提供便捷,降低清洗难度。

3.6   水肥管理

在水肥管理方面,适当的田间追肥方式可提高狼牙刺的种植生长质量,在狼牙刺苗木生长中期,需要进行适当的追肥管理,按照一定的肥料比例进行施肥,保证中期狼牙刺苗木所需的养分,并且要适当进行灌溉,尤其在播种前、苗期、收割期间,必须保证狼牙刺水分充足。

4   结论

总之,为发挥狼牙刺多用途优势的作用,需要不断提高狼牙刺的栽培技术,做好整地、播种和田间管理工作,林业部门要加强对狼牙刺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更新栽培技术,不断提高狼牙刺的种群数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 1 ] 葛芳红,刘红岩,赵富王.黄土丘陵区植物间正相互作用对幼苗更新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9,28(10):134-143.

[ 2 ] 王长伟,蔺蓓蓓,吴三桥.狼牙刺中生物碱的研究应用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