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林业发展中的育苗栽培管理技术

2020-01-07 14:03武宁张生飞
种子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林业发展技术

武宁 张生飞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形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许多企业都面临着转型发展,林业产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林业发展中,育苗栽培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对林业的发展和苗木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通过探究林业育苗栽培管理的重点技术,阐述了种植中的土壤、水肥及田间管理等具体技术要点,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林业发展;育苗栽培管理;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破坏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为了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提供更多的优质苗木来满足城市绿化的需求。而良好的育苗栽培管理技术,能有效提高苗木的质量和产量,因此,改进育苗栽培技术,并根据实际需求对育苗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对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育苗栽培管理技术在现代林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管理技术能够科学指导育苗栽培工作的开展。当下,我国的城市化范围不断扩大,土地面积大量减少,林业生产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林区越来越少,而城市化进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部分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扬沙天气频繁,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质量严重下降[1]。为了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做好城市绿化工作。在此背景下,市场对苗木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采用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提高苗木的产量和成活率,才能保证供需平衡。同时,还需要克服种植面积小、种植周期长、环境条件限制等多种因素,保证苗木的供应能满足城市绿化的需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林区已经开始应用监控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力投入,但是受到经济投入、管理能力、环境条件的限制,目前仍不能实现在整个林业产业中推行数字化监控技术。

2   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

2.1   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质量直接关系着苗木的出苗率和成活率,因此在培育苗木的过程中,对种子的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在处理种子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注意种子的挑选,树种的质量决定着苗木的质量,因此在播种前要对树种进行精挑细选,淘汰胚芽损坏或者质量太轻的种子。②对挑选好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采用红外线照射的方法除掉种子内部隐藏的虫卵,以保证种子的质量。③在此之后还要对种子进行催芽,主要方法包括去蜡去油法、浸种法、层积催芽法。对于杨树和柳树可以使用浸种法,将种子放在温水中浸泡,让种子保持水分均匀且处于整体湿润的状态,然后置于阴凉干燥、通风效果良好的地方,晾干即可;松柏树的种子外皮较厚,在浸泡时水温要相对高一些,保证在45 ℃左右,才能使水分渗透到种子中。有些树种的外皮带有蜡质或者油脂,对于这类种子要采用去蜡去油法,使用70 ℃左右的碱水浸泡种子,等水温下降至皮肤可以接触的温度时,用手将树种上的蜡质或油脂搓掉。还有的树种休眠期较长,对于这类种子,可以采用层积催芽法进行催芽。

2.2   土壤管理技術

土壤条件对苗木的出苗和生长都有重要的影响,保证土壤的质量才能使苗木更好地生长。因此,要对土壤进行有效的管理。①检测土壤的酸碱性,以检测结果为依据,判断其是否符合苗木的生长条件。如果土壤盐碱度过高,则不适合苗木生长。②检测土壤的营养成分,不同地区的土壤其营养成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区域适合苗木生长、有的区域不适合苗木生长,而有的区域适合特殊的苗木生长,要根据检测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另外,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可以通过肥料来调节,应根据土壤中所缺的成分来搭配相应的肥料,以提高土壤中的营养含量,从而达到育苗的要求。③对土壤进行必要的处理,包括除草、翻土等,这项工作是育苗前必须进行的,可以有效降低育苗过程中的风险。

2.3   播种方法的选择

在现代林业播种技术中,常见的播种方法有点播、条播和撒播3种。其中,对于颗粒较大的种子一般采用点播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种子间的距离,防止因苗间距过大或过小造成苗木的生长问题;中等颗粒的树种可以应用条播的方法,条播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采用机械播种,比人工播种的精确度高,可以保证种子在一定单位面积内的播种数量和均匀程度,确保发芽整齐;对于颗粒较小的种子,通常使用撒播的方法。

2.4   水肥管理

土壤的含水量和含养量是保证苗木茁壮生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苗木种植和生长阶段都要保证土壤的含水量和含养量达标。

合理的控制水分能够提高苗木的出苗率,在含水量的管理中要确保苗床的含水量充足,符合正常出苗的条件。但是,不同种类的苗木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土壤的含水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出苗造成不利影响。要根据苗木的品种确定土壤的水分含量,制定相应的浇水办法。

在土壤的养分管理方面,则需要通过有规律的施肥来促进幼苗生长。第一次施肥通常在出苗30 d之后进行,一般选择氮、磷类肥料,为苗木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2];在苗木进入生长期前进行追肥,保证苗木生长期内的营养供应充足,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5   苗间管理

在育苗期间苗床会出现板结和杂草生长的现象,需要定期开展松土和除草工作。在苗木真叶生长期比较适合开展除草工作,此后还需要定期除草,防止杂草肆虐对苗木生长带来的影响,时间间隔控制在30 d左右。此外,通过除草也能实现翻地松土的目的,让水分更容易渗透。需要注意的是,除草和翻土等苗间管理都要在苗木出齐后再进行。在管理期间要控制好苗木植株的间距,并将长势不佳的苗木拔除,使植株的密度保持在450株/m2左右,这样才能保证健康植株获得更多的养分,促进其茁壮生长[3]。

2.6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林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任何树种都不能避免病虫害的侵扰,因此需要尽早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由于春、夏、秋季都有病虫害发生,管理人员必须在春季对苗木施加药物,以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可以通过注射等方式将杀虫剂注入到树木的主干中,防止虫卵长大后残食树叶和嫩枝;也可以定期对树冠喷洒药物,降低虫害的影响。其中,春季预防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如果防控措施到位,在夏、秋季中苗木基本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因此,管理人员务必提高对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

2.7   苗木出圃

苗木的成活率不仅与选种、土壤、养分、水分等有关,与出圃工作也有一定的关系。要想保证苗木在移植之后能存活并健康生长,必须做好出圃工作。在进行起苗前,首先要浇足水,使苗木的根系有充足的水分,以保证其在移植后能够正常生长。其次,起苗时还要注意技术的应用,不能损伤苗木的根系,避免导致苗木无法成活。最后,在苗木脱离苗床之后,还要保证良好的存储环境,注意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过大均会导致苗木根系腐烂,要根据苗木的种类科学控制温度和湿度。此外,对起苗的时间也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情况下,起苗工作应在苗木落叶后到土壤封冻这段时间内进行[4]。

2.8   移植和运输

通常情况下,苗木在出圃后會被转移到其他地方,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保证苗木不受到损伤,运输前将苗木的根部蘸上泥浆,然后对苗木进行打包,每捆的数量不宜过多,捆好后按照苗木的品种挂好标签并标注相应的信息,在运输途中控制好环境温度和湿度。同时,应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延误,尽量在起苗后立刻打包运输,隔夜或者隔天运输都会对苗木的成活率造成不利影响[5]。

2.9   其他建议

要想最大限度规避育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损失,除了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外,还需要完善管理制度。因此,管理人员必须端正工作态度,做到爱岗敬业,在培养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其管理技术水平,保证林业管理工作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使育苗栽培工作能够实现现代化和高效化。林业单位也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组织经验交流,在学习和交流中获得更丰富的管理知识,借鉴业内的先进管理经验,通过摸索和总结经验,提升管理人员和工作团队的管理水平,以满足行业生产、市场扩大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对于技术卓越的管理人员也应进行鼓励和嘉奖,通过技术分享的形式,让更多管理人员能够共同进步,实现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综上所述,育苗栽培管理技术对于林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管理技术能够提高苗木的质量和产量,为市场提供更优质的苗木,满足城市绿化的需求。同时,也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巨大的贡献。在林业产业的未来发展中,要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推动先进管理技术的产生,促进林业苗木生产向着技术化、优质化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宗莲香.基于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60):217,219.

[ 2 ] 田东丽.刍议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20(5):99-100.

[ 3 ] 周海霞.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探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2):39.

[ 4 ] 张伟亮.关于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的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1):233.

[ 5 ] 李彦.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的思考与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29.

猜你喜欢
林业发展技术
宁夏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浅议森林生态旅游与林业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