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2020-01-07 14:03徐丹韩玉涛刘伟
种子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具体措施病虫害防治

徐丹 韩玉涛 刘伟

摘    要:我国耕地面积大,人均占地面积较小,随着人口增长的趋势和环境压力的逐渐加大,农业生产已无法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需要。为了兼顾粮食产品高产安全,发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对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简要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农作物的多样性建设,减少生态污染,提升对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农业植保技术;病虫害防治;具体措施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与生产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由传统农业逐渐向绿色农业转型,这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开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会对农产品的食用安全造成威胁。要想提升农产品的食用安全,就必须提高农业植保技术,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加大其推广力度,使我国的农作物品质得到有效保障。

1   农业植保与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植物保护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植物保护科学进行大量研究将大大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其他学科的共同进步,其包含农业科学、生物科学、动植物学、种植、园林、园艺等相关知识,内容广泛。随着国家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的农业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与进展。然而,农作物受病虫害侵袭严重,大大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为此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此,应积极发展农业植保技术,加大宣传力度,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合理监管农药使用,科学防治病虫害,以提高我国农作物的质量,将农业植保技术推广到各农业基层,确保植物健康生长。

植保技术是农业技术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种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大大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有效改变了传统的被动防治观念,实现主动预防,提高了种植的整体性。其迎合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规律,减少了环境污染,可大大降低农产品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满足了植物的生长需求,降低了防治成本。在实际生产中,传统防治方法对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植保技术可以利用先进的设计与技术理念,配合高端農业设备,以全面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促进传统农业向绿色无公害农业与有机农业发展的转型。

2   农业植保技术的推广措施

2.1   组建植保技术专业队伍,加大宣传力度

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工作,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和防治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为此,要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直接接触基层农业工作,进行植保技术推广是保证植保技术落实的重要举措之一[1]。在开展植保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需要组建一支具有专业能力的植保技术推广队伍,实现植保技术的效能。农民作为植保工作的重要推广对象之一,应定期参加技术培训,进行一对一指导、分组讲解,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性问题,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或深入基层,通过广播电视、电台、网络、村委会宣传栏等多元化形式,加大对植保技术的宣传和相关信息的发布,使农户在了解植保技术作用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技术要点,确保植保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落实,提升农民对植保技术的认识,提升植保技术的应用效率。

2.2   做好技术完善工作,深化改革,加强技术创新

建立和规划试验田,对相关技术应用水平进行试验,可以促进农业植保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做好技术完善工作,并与农民建立有效的联系,建立健全机构,加强农业生产指导,掌握其规律和特点,统一预防和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另外,要创新农民之间的交流联系方式,通过微信和网络平台开设农民频道,播放或点播植保关键技术,完善植保技术,解决农户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植保技术问题得以快速落实与应用。

2.3   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建立病虫害系统

就植保技术而言,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严重不足。为了全面发挥农业植保的作用,确保农作物质量的提升,各单位应深入基层,加大对病虫害问题的重视,结合区域特征及病虫害的发病概率,采取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例如,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设备加强检测检疫工作,技术人员可在特定的区域内设置监测点和采集站,通过实时的动态监测,捕捉植保技术作用下的农田变化,对病虫害发生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在完成信息采集工作后,要进行信息总结和数据分析,提出病虫害防治预案,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提升植保技术的应用效率,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更好地发挥植保技术的作用[2]。

3   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以预防为主,利用自然环境中植物和害虫之间的自然关系,尽量去选择生态环境中的“天然医生”,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来解决不同程度的病虫害问题,降低防治措施给植物生长带来的危害。

3.1   加强病虫害监测与农药防治,减少发病率

3.1.1   合理选种

应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土壤等种植条件合理选种,优先选择抗病虫害、适应性强和商品性好的优质品种,或者Bt抗病虫的品种。

3.1.2   做好播前准备工作

播种之前要做好种子处理,用噻虫嗪、锌肥、咯菌腈、唑醚·甲菌灵等种衣剂拌种、浸泡,然后在阴凉处晾晒,可以降低种传病毒危害,同时,给予种子充分晾晒和温水浸泡处理,最大限度地提升种子的发芽率。

3.1.3   加强田间管理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和预防措施,及时清除杂草,合理修剪、定花定果,及时清除有病虫害侵蚀的枝条,加强农田的卫生管理。

3.2   全面开展农作物物理防治与绿色生态防控

3.2.1   合理利用绿色植保技术

生态农业中不可缺少绿色植保技术,合理利用绿色植保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仍有一些地区盲目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大量农作物产生抗药、抗病性,增加了防治难度,对生态平衡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因此,应该慎重选择高毒、高残留农药,积极采用绿色防控措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进行科学防治,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2   农业植保过程中的害虫种类

在农业植保过程中,虫害以蚜虫、粉虱、木虱、蓟马、蚧壳虫、螨类为主,发病后大多农作物叶片失绿,有黄色、红色斑点,叶片卷曲、畸形、皱缩变形,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蚜虫在繁殖过程中会进行迁飞和扩散,寻找寄主植物时要反复转移尝食,可以传播多种植物病毒病,是植物病毒的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介;粉虱和木虱的口器为刺吸式,多为害木本植物,有为害梨树的梨木虱和为害桑树的桑木虱等,是重要的农林害虫;蓟马食性复杂,通常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3种,主要在农作物花内取食,影响作物授粉和产量。

3.3   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3.3.1   物理防治

在进行物理防治时,可定期施肥,通过温度、气味、射线、色彩、光照对病虫害进行干预,增强树势及树木的抗性,人工刷除枝,加强修剪,通风透光,集中烧毁死株,消灭虫源,发挥其环保性和安全性。其中,灯光诱杀主要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对一些鳞翅目害虫起到诱杀效果,并减少或避免化学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色板诱杀是利用假眼小绿叶蝉、蚜虫、蓟马害虫对不同颜色的偏嗜性和趋性,在色板上涂抹相应的性信息素,从而达到诱杀目的,色板安装数量一般为20~30片/667 m2;性信息素诱杀主要防治鳞翅目害虫,利用不同害虫的性信息吸收害虫,有效减少交配和繁殖频率,具有针对性强、灵敏度高、安全无毒、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减少农业成本投入等优势。

3.3.2   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提倡生态保护优先,发扬绿色治理观,发挥病虫害防治在农业植保中的生态价值,赋予 “以虫治虫”的生态防治。例如,为了全面实施防治蚜虫技术工作,应以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为主要抓手,发放蚜茧蜂。据了解,投放一次蚜茧蜂的成本仅需3~5元/667 m2,而喷洒药物的费用则高达16元/667 m2,生态防治大大推动了绿色生态农业的高质量、高收益发展[3]。

3.3.3   生物防治

近年来,苏芸菌杆菌、Bt制剂、白细菌、绿僵菌、镰刀菌等数十种微生物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技术被大力推广和应用,其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病虫害的防治与开展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大大减少对人体、环境的危害和污染,在农业植保中利用率较高,对松毛虫、枯叶蛾、尺蛾、毒蛾发挥了重要的防治效能。例如,苏芸金杆菌注入苹掌舟蛾体内时,其死亡率高达98%,Bt乳剂1 000倍液与0.05%洗衣粉混合可以抑制槐幼虫的生长发育,使其自身功能衰退率達到92.2%。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植保技术的有效推进是保证粮食作物食用安全的基础保障,应加大对植保技术的推广力度,积极解决农业植保问题,加大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区域病虫害的发展规律展开研究,科学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减轻农药残留和污染,降低对土壤的破坏,发挥植保技术潜在价值最大化,培育出产量高、质量好的农产品,实现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保证环境、经济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 1 ] 张梅生.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8):101,131.

[ 2 ] 陈永生,胡发龙.农业植保技术推广方法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0(21):90-91.

[ 3 ] 唐道磊.绿色农业植保技术关键点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12):100,102.

猜你喜欢
具体措施病虫害防治
论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工程发展
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措施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探讨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