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其应用方法探析

2020-01-07 14:03何庆宾
种子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应用方法防治技术

何庆宾

摘    要:病虫害是森林经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过去人们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只注重病虫害的杀灭效果,忽略了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以及化学防治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按照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精神,在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也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病虫害防控,做好对环境的保护,避免出现生物物种多样性大幅滑坡的局面以及二次污染,从而切实做好森林资源保护,不断提升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以保障我国森林覆盖率的持续增长态势。主要就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其具体应用展开分析,希望能够科学防控林业病虫害,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方法

病虫害会破坏森林环境、林木生理结构和新陈代谢,导致林木落叶、枯梢、发育迟缓直至死亡等诸多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营林效益。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林区的生态建设,同时保持物种多样性,林区管理人员需要利用各种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来防治病虫害,推动我国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现将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应用分析介绍如下。

1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林业资源需要进行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理,但现阶段我国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上仍有较多问题存在。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意识不充分,不仅导致无法做到及时科学的预防,还影响林业整体的经济效益[1]。首先,由于专业知识的不足,在灭除病虫害时过度使用农药,或未能科学配比农药成分,不仅影响了防治效果,且变相地造成森林生态失衡。部分地区存在长期使用单一类型农药,久而久之产生抗药性,进而增加预防治理工作难度。其次,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会污染土地,引起土壤硬化板结,残留于土壤的农药还会逐步扩散,造成水体等周边环境的进一步污染,进而打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形成一系列的连锁恶性反应。再次,不能根据树木种类特点进行结构分区的划分,在树种的选择上也不够科学合理。纯林多,混交林、复层林少,经营方式单一,其弊端就是林木的整体抵抗能力下降,病虫害易大规模暴发,造成毁灭性危害[2]。最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速度,若林业从业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新的科学防治技术和模式,将不利于林业生态的保护。

2   林业上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必要性

2.1   病虫害对于林业资源具有较大的破坏性

林区内往往分布着大量稀有植物与珍稀动物,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有很多。而林业病虫害不仅仅针对树木进行破坏,其对其他区域的损害也是十分明显的。比如,蚜虫、蚧壳虫等害虫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树木汁液,其在新鲜嫩枝嫩叶上吸食营养,导致树木落叶、树枝枯萎。如不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导致大片区域的植物死亡,动物失去栖息地,最终导致整个林区出现毁灭性破坏。

2.2   病虫害泛滥的原因多样且难辨

一般来说,出现大规模的森林病虫害后需要较长的时间研究分析成因、病原及防治措施。因此在针对性治理方法制定前,需要林区管理人员应用常规、普适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尽可能地做好前期抑制工作,避免病虫害进一步扩散[3]。

3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种类

3.1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优势较为明显,其可以在有效控制病虫繁殖的同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物理防治技术一般包括人工捕杀、设置隔离区等。但人工捕杀效率低、成本高,只适用于苗圃、经济林等高效益林区,不能应对大林区经营。设置隔离区的方式则可以将已存在病虫害的林区封闭,避免病虫害的进一步扩张泛滥。

3.2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之一,对生态伤害较小、治理成本低、实际防护效果好、维持时间较长。因此,生物防治技术成为保护林区生态免受破坏、保障树木健康生长的新兴模式。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直接害虫或病原传播载体害虫的天敌,通过人工繁殖培育,达到消灭病虫的目的。与此同时,生物防治还包括研究白僵菌等昆虫真菌,培育出对树木无影响,但能够侵染害虫的真菌,进而控制虫口数量,提升防治效果。

3.3   化学防治技术

在防治林业病虫害的过程中,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是最为常见的。由于农药等化学药品的性价比高、技术门槛低,但过度使用农药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因此,技术研发人员进一步改进了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

首先,结合实际的病虫害情况,合理配比化学药剂成分,用药后观察杀灭效果以及对树木、土壤、水源的影响,随之改进药剂比例[4]。其次,较少使用剧毒药剂,适当地降低药剂浓度,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减少生态破坏。最后,静电喷雾也是先进的新型化学防治方式。其在工作时会产生带电的雾状颗粒,再通过空气均匀扩散至整个林区,节约农药用量以及水资源,有利于降低治理成本、减少污染。

4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方法

4.1   强化林业病虫害管治中的基础工作

首先,必须转变在防护、治理林业病虫害方面的思想观点,积极向我国所有营林企业宣传、普及相关的病虫害为害以及技术知识,从根本上增强员工对林区病虫害泛滥成灾的防范意识与工作态度。国家、行业以及企业层面应加大投入资金力度以及资源比例,优先防治林业病虫害。突出生态效益为首位的意识,坚决贯彻习总书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精神,拒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5]。其次,要高度重视、均衡发展各类工作措施,积极转变传统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法。现如今,随着我国林业面积的不断扩大,森林树木资源的多样化态势愈发显著。对待不同特性、习性的病虫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将提前防范、预报预测与缩小损失放在防治工作的收尾,加强控制力度,使用更为先进科学的技术手段,以优化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4.2   合理设置隔离带,做好林分搭配与检疫工作

为加强林区生物的多样性,从整体上提升林木的免疫力以及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必须在林区建设时充分考虑林分区划。林区管理者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营林技术与管理经验,考虑乔灌草、针叶阔叶、喜光喜阴等条件,做好林分搭配。同时注重检验检疫工作,管控好外来病虫害。同时做好准备工作,根据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提前设置合理的隔离带,有效阻断虫害的传播途径,使得病虫无法大量繁殖或迁徙,由此缩小病虫害对林木的破坏范围与影响区域。

4.3   加强树木的免疫力

为了保证林区可以正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工作人员需要从树木入手,加强树木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在林地更新的过程当中应用良种,筛选出优质的树苗,从而提高林区树木整体对病虫害的免疫能力。另外,在营林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应加强巡查,及时清除病弱植株,定期化验土壤,保证苗木能够健康地生长,不断提高树木的免疫力。

4.4   丰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和手段

从目前的林业发展情况分析,我国人工林规模逐渐扩大,森林资源的种类也变得十分丰富。因此,林业部门需要更加重视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手段的创新和发展,丰富防治病虫害的手段。有效预测林业病虫害问题,对可能出现林业病虫害问题的区域和范围进行有效控制,争取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病虫害问题发生的概率[6]。

4.5   对林业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核

为切实落实林区林业病虫害的相关防治技术以及具体的防治措施,需要大量专业且高素质的人才进行技术配合、经验传授,从而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使得林区的树木资源得以健康生长。一方面,林草局要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根据实际防治技术应用所需的具体操作与技能进行分别培训,确保林业员工能够掌握最新最先进的应用手段。另一方面,林草局还必须提高林区管理人员的上岗标准,对其工作进行合理规划与定期检查。通过提升管理效率,从而提高整个林区病虫害防治的工作效率。

4.6   加强技术的创新

在开展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我国应该在资金方面加强对林草局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加大对林业科研资金的投入,多研制创新性的技术成果,不断升级完善技术措施。科研人员应该加强对工作经验的积累,敢于突破常规性的思维,创新治理理念,积极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提高工作的质量,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不断地改进改善。相关林业工作人员在处理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当中,也可以利用大数据作为开展工作的前提,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将其有效地应用于我国林业的发展当中,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 ] 景作兰.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应用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24):77-78.

[ 2 ] 王兴中.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应用方法浅谈[J].现代园艺,2018(23):96.

[ 3 ] 程志刚.浅析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应用方法[J].现代农业研究,2018(6):40.

[ 4 ] 张强强,景亚平,杨雪.退耕还林地鼠害防治试验与示范[J].草食家畜,2013(1):62-64.

[ 5 ] 王登亚.退耕还林地鼠害發生成因及综合防治对策[J].农技服务,2008,25(2):96-97.

[ 6 ] 曹兵,吴存俊,顾晓峰,等.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应用方法探讨[J].现代园艺,2019(17):154-155.

猜你喜欢
林业病虫害应用方法防治技术
林业中病虫害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分析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