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阔叶树种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2020-01-07 14:03范国军
种子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防治方法病虫害

范国军

摘    要:从阔叶树种的常见病虫害发生种类入手,简单概述了通过生态防治手法以及结合药剂的使用方法,更加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发生率。

关键词:阔叶树种;病虫害;防治方法

1   紫椴

紫椴又名籽椴,喜光、耐阴,为用材树种,落叶乔木,椴树科、椴树属。树皮暗灰色,纵裂,成片状剥落。小枝黄褐色或红褐色,呈“之”字形,皮孔微凹起明显,表面暗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单叶互生,阔卵形或近圆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齿间具小芒刺块。聚伞花序,黄色。果球形或椭圆形,被褐色短毛。种子褐色,倒卵形,木材质轻而软,不翘不裂,常单株散生于红松阔叶混交林内。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喜肥、喜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多生长在山的中、下部,土壤为沙质壤土或壤土,尤其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上生长最好。

1.1   紫椴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柿棉粉蚧俗称柿虱子,属昆虫纲、同翅目、粉蚧科,以若虫聚集在幼枝或嫩叶上吸食水分中的营养。该虫害主要靠远距离传播、扩散,无飞行能力,借助风力或其他昆虫携带传染。成虫体长2~4 mm,扁椭圆形雌成虫全体暗黄色,雄成虫灰黄色,卵圆形,橙黄色,若虫体小,触角及足均较发达,蛹长约2 mm。1年发生1代,若虫在枝条或树干皮缝中结茧越冬。椴树萌芽前,若虫开始转移到枝条或嫩叶上进行为害。

结合春、冬季节修剪,剪除带有虫茧的枝条,并将树皮缝中虫茧刮除并集中在一起带离林外烧毁。在紫椴春季萌芽前5—6月,用40%速灭杀丁800~1 000倍液兑水45 kg进行人工喷雾防治或使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1 000倍液。

1.2   紫椴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感病的葉片初在叶面产生大小不一的圆形斑点,呈褐色,有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邻近病斑相连成不规则形大斑,严重时叶片枯死。病原为尾孢菌。病菌在枯枝、落叶等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传播,每年7—9月为发病高峰期。

结合林间管理,秋、冬季节及时清扫林内携带有病菌的枯枝落叶,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定期修剪枯枝。结合紫椴萌芽前4月末至5月初,使用2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5%百菌清粉剂800倍液进行人工喷雾防治,连喷1~3次,间隔10~15 d喷施1次。

2   黄檗

黄檗属阳性树种,根系发达,萌发能力较强,适于寒温带针叶林区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又称黄檗木,芸香科黄檗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至黑灰色,木栓层发达,是制造软木塞的材料。内皮鲜黄色,小枝橙黄色或淡黄灰色,花小,黄绿色,花瓣长圆形。浆果状核果近球形,成熟时为黑色,有特殊香气与苦味。种子呈半卵形,带黑色。对土壤适应性较强,适生于土层深厚、湿润、通气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中性或微酸性壤质土。

2.1   黄檗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黄檗叶锈病主要为害黄檗叶片,该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传播病原菌,受林内气候直接影响,一般5月上旬至6月末为该病菌高发期,林内空气相对湿度高于60%时发病较严重。发病初期,黄檗叶片出现不明显的小斑点,发病严重时叶片正面为橙红色孢斑,叶片背面有黄色的细小粉粒,最终致使叶片枯死。

发病初期可使用4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900倍液进行人工喷雾防治。发病严重时可使用1.8%阿维菌素1 800~2 500倍液兑水50 kg进行人工喷雾防治,连续喷雾3~5次,间隔5~8 d喷施1次,可有效控制该病原菌扩散。

2.2   黄檗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2.2.1   侧柏毒蛾

侧柏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又名柏毒蛾,是柏类树木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间接为害黄檗,主要为害嫩芽、嫩枝和老叶。受害林木枝梢枯秃,发黄变干,生长势衰退,似干枯状。

5月上旬至6月下旬是成虫的高发期,此时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夜晚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白天集中销毁。9月左右人工摘除潜伏在皮下的虫茧。幼虫孵化后,可使用95%敌百虫800~1 000倍液杀或55%吡虫啉1 300倍液人工喷杀该虫。该幼虫严重时可使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1 300倍液进行人工喷杀。

2.2.2   柑橘凤蝶

柑橘凤蝶是凤蝶科、凤蝶属的蝴蝶。柑橘凤蝶的幼虫寄主植物,黄檗属。1年发生3代,主要发生期为3—11月,体侧有灰白色或黄白色毛。体、翅的颜色随季节不同而变化:春型色淡呈黑褐色,夏型色深呈黑色。春型较夏型体型稍小,颜色较深。成虫产卵在寄主植物的幼株上的嫩芽嫩叶背面。初产时淡黄色,逐渐加深为黄褐色。体上肉状突起较多。孵化后幼虫即在芽叶上取食,呈被害状。

发病初期5—6月进行人工喷雾,人工喷施粉锈宁溶液800~1 000倍液,根据病情适当增加喷施次数。发病严重时,可使用国光三唑酮乳油1 400~1 800倍液进行人工喷雾防治,连续喷施2~4次,间隔8~10 d喷施1次,可有效促进林间郁闭度,增加透风、透光。

3   色木槭

色木槭是槭树科、椒树属的落叶乔木。树皮粗糙,冬芽近于球形,鳞片卵形,外侧无毛,边缘具纤毛。翅果嫩时紫绿色,成熟时淡黄色;小坚果压扁状。耐阴,深根性,喜湿润肥沃土壤,在酸性、中性、石炭岩上均可生长。

3.1   色木槭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感病后,初期呈现白色不规则病斑,而后在叶片背面出现圆形小病斑,颜色逐渐变为浅棕色。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连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

可加强林间管理,适时进行林内抚育管理,去除老弱病植株,使其林内空气流通,增强透光性。可在植株下适量施入钾肥、磷肥,增强树木抗病能力。秋季及时清扫枯枝落叶。发病初期可使用25%粉斑净粉剂200~500倍液加4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进行人工喷雾,每4~6 d在晴好的上午进行喷施,间隔2~5 d喷施1次。发病严重时可使用50%晶体石硫合剂300~400倍液,1~2 d对叶片正反面喷施1次。

3.2   色木槭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光肩星天牛属于外来虫种,鞘翅目属、天牛科,1年发生1代,光肩星天牛以幼虫蛀食树干为害,被害树木上留有许多小孔,严重时导致树体枯死。成虫体长25~40 cm,虫体为光泽的黑色,卵长5~7 mm,乳白色长椭圆形,刚孵化的幼虫为乳白色,成年幼虫为淡黄色,以刚孵化的幼虫为害树木主干,幼虫9月产卵在土层下越冬,翌年4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取食,6月化蛹高发期。

利用成虫趋光性,夜晚在林内放置诱虫灯捕杀成虫,白天集中销毁,并进行人工捕杀虫卵。加强林间管理,使用抚育技术去除带有病虫害的病株。制作树干药剂涂抹,使用甲基托布津与4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按2∶1的比例兑水搅拌糊状,均匀涂抹树干0.5 m处。虫害发生严重时可使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1 600倍液进行人工喷雾,每隔2~4 d喷雾1次,连喷2~3次。

4    白桦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白桦树为落叶乔木,树干可达25 m高、50 cm粗。尤喜湿润土壤,树皮白色光滑,可分层剥下。白桦的叶为单叶互生,叶边缘有锯齿,花为单性花,雌雄同株,雄花序柔软下垂,春天树上的叶还没长出时就开花。白桦树的果实扁平且很小,称翅果,很容易被风刮起来传到远处。白桦喜欢阳光,生命力强,是形成天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白桦象鼻虫为鞘翅目、象鼻虫科,被称为“世界上最硬的昆虫”,因为其口吻很长,因而被人们称为象鼻虫。2年1代。秋天象鼻虫开始冬眠,以成虫及幼虫两虫态越冬,成虫具有假死的习性,9月末大部分幼虫已经老熟,7、8月化蛹,7月末以后开始羽化为成虫。

可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人工振动树木主干,将树梢间的成虫振落,人工抓捕、制作药剂毒绳,使用50%敌百虫或45%敌敌畏按1∶1比例制作混合药剂,将麻绳类浸泡在药剂中,捆绑在树干0.8 m处,减少成虫上树为害,高发期可使用生物农药1.2%苦参碱·烟碱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出土高峰期可使用55%辛硫磷乳油1 500~1 800倍液對植株根茎周围人工喷雾,防止成虫出土。

5   梧桐树主要虫害以及防治方法

梧桐树为锦葵目、梧桐科、梧桐属,落叶乔木,喜光植物。适生于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不耐水渍,深根性,耐严寒,耐干旱及瘠薄。植根粗壮,树叶青绿色、平滑。叶呈心形,萌芽力弱,一般不宜修剪。发叶较晚,而秋天落叶早。对多种有毒气体都有较强抗性,是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树种之一。

青桐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1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底5月初越冬卵陆续孵化。发生期分泌白色蜡丝,布满树体、叶面。桐木虱以若虫、成虫在梧桐叶背或幼嫩枝干上吸食树液,若虫分泌的白色棉絮状蜡质物,将叶面气孔堵塞,影响叶的正常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叶面呈现苍白萎缩症状。

可结合冬季修剪,剪除多余的侧生枝条。可用65%肥皂矿物质乳油制作涂抹剂,在树干0.5~1 m处均匀涂抹,可杀死上树幼虫。该虫大面积发生期可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1 000倍液人工喷雾防治。

猜你喜欢
防治方法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浅谈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分析果树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及防治方法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核桃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