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种植上的应用研究

2020-01-07 14:03郭立炜
种子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技术水稻种植应用

郭立炜

摘    要:水稻是我国农业中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产量、品质与土壤环境、气候环境、水稻品种、种植技术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病虫害的发生也会严重威胁水稻产量,如果不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就会导致病虫害发生规模扩大,从而大幅降低水稻产量。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水稻的良好品质和产量,满足市场对水稻的消费需求,必须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绿色防控技术符合目前水稻绿色种植的农业发展需求,阐述了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种植业的重要影响,详细分析了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种植;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水稻的需求量也在大大提升。目前,市场对水稻品质要求更高,而提高水稻产量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水平,实现水稻进一步增产,使其水稻品质得到提升,对农业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在水稻种植中还要做好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传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过于粗放,盲目使用农药会严重污染土壤环境,不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贯彻绿色环保的理念,有效应用其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有积极影响,是目前必须重点研究的技术之一。

1   绿色防控技术的概念及意义

1.1   绿色防控技术的概念

绿色防控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农业中的农产品与生态环境。为了满足国家提出的绿色种植农业发展要求,在农业生产活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加入了更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将原本粗放的病虫害防治模式进行优化改进,在原有的化学防治技术基础上加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农业防治等多项防治技术[1]。根据农业生产所属区域的实际情况与病虫害发生规律,合理选用更具针对性的防治技术手段,以求达到更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与此同时,也能降低防治工作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在水稻种植中,其利于保证水稻病虫害的良好防治效果,对提高水稻产量、品质,保护良好的水稻种植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意义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影响农作物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病虫害,每种农作物都会发生相应的病虫害,病虫害严重时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甚至会使农作物枯萎死亡,进而造成减产、绝收等问题,不仅会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还会影响农产品市场的稳定。为了更好地满足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农产品,必须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传统的防治方法是化学防治,但是农药的不规范使用会给土壤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同时也容易产生农药残留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与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不利影响[2]。而在水稻种植中应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助于在保证病虫害有效防治的基础上,提高环境保护,其对提升水稻品质、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有着积极的影响。

2   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要点

2.1   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

在绿色防控技术中,物理防治是一项比较常用的技术手段,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加入物理防治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同时达到控制病虫害发生规模的防控效果。目前,常用的物理防治手段包括性诱导剂、粘虫板、灭虫灯、防虫网等,这些防治手段对特定的水稻害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还具备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例如防治水稻螟虫和稻飞虱时,利用二者的趋光性,在稻田内布置灭虫灯,通过特定频振的光源来吸引水稻螟虫及稻飞虱成虫,有效控制水稻害虫的规模,从而达到防治效果。但是在使用灭虫灯时,要考虑到频振式灭虫灯可能会诱杀许多益虫或中性甲虫。而在稻田内悬挂20目以上的防虫网或20 g/m2的无纺布也能达到隔绝育秧的目的,进而避免稻飞虱或水稻螟虫将卵产在水稻秧苗之上,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水稻害虫数量,也能避免水稻害虫的传播,进而减少农药的施用量[3]。

2.2   农业防治技术的应用

在水稻种植中利用农业低茬收割和耕沤灭蛹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水稻螟虫越虫的数量。低茬收割是指使用低茬收割机收割水稻,留茬高度控制在5~10 cm,可显著降低70%越冬虫数量;耕沤灭蛹是指在水稻收割后对稻田进行旋耕或灌水,通过旋耕对水稻螟虫越冬的幼虫或虫蛹造成机械损伤,破坏其越冬环境。在稻田内灌水浸泡稻田,能够让多数螟虫幼虫、虫蛹窒息而死,以此杀死稻田内的水稻螟虫越冬幼虫与虫蛹,可限制水稻螟虫第2年的发生规模。

在施肥环节合理调整氮、磷、钾肥的比例,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增强水稻的抗逆性。在水稻种植中发现,过度施用氮肥会增加水稻害虫的发生概率,相反减少氮肥与磷肥的施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量,则有助于提升水稻活力,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例如施肥时选择吉粳88和宏科57品种的水稻,对应氮、磷肥料的施用量可相应减少大约27%和48%,而钾肥施用量则增加220%,稻田内的水稻卷叶螟幼虫数量会显著减少,而在每年7—8月水稻螟虫暴发严重时期采用该施肥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2.3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生物防治技術是通过在稻田内养殖鱼类、鸭子或投放害虫的天敌生物,以此来达到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同时一些生物药剂也有较好的防虫、防病效果。采用稻鱼种养、稻鸭种养等混合种养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水稻害虫数量,降低病虫害防治难度,也能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农民的经济收益得到一定提升[4]。而在田间投放害虫的天敌时,可在稻田内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通过生物之间互相克制的方式,控制害虫数量,减小水稻害虫对水稻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活动中,稻鸭种养模式是一种目前比较常用的水稻种植模式,鸭子以水稻害虫为食物,通过在水稻稻田内饲养一定数量的鸭子,同时其在稻田内活动行为也能达到松弛土壤、减少杂草的效果,鸭子排泄出的粪便也能提升稻田内的土壤肥力,进而起到一举多得的积极效果。有统计表明,采用稻鸭种养模式的水稻产区,每667 m2可降低70%以上的二化螟种群数量,减少8%左右的稻纵卷叶螟数量以及100%的稻纵卷叶螟虫蛹数量。

而在稻田内布置昆虫信息素的诱捕点,利用吸引水稻害虫雄虫的性诱导剂来诱捕水稻害虫雄虫,可以有效破坏稻田中雄虫的交配机会,进而达到抑制水稻害虫繁殖数量的目的,其也是一种有效防治水稻害虫的方法。有研究表明,每667 m2稻田内布置1个添加性诱导剂的二化螟诱捕器,可成功诱杀大量水稻二化螟,从而控制二化螟的虫群规模。

在稻田内施用生物农药,也能达到防治水稻虫害的目的。生物农药包括细菌杀虫剂、真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以及植物源农药等制剂,根据水稻产区的虫害发生规律,合理选择更具针对性的生物农药,有助于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时也能避免水稻种植环境受到污染。目前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使用的生物农药有苏云金芽饱杆菌、白僵菌、枯草芽孢杆菌、甲基硫菌灵及多杀菌素等。

2.4   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

化学防治是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但是以往的化学防治工作缺乏科学的规范,许多水稻种植者在使用农药时并没有遵循科学的原则,出现农药施用剂量不合理、农药残留等问题,同时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而盲目使用农药则缺乏针对性,导致一些虫害、病害的耐药性增强,加大了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在绿色防控技术下,化学防治更加科学合理,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更具环保性的新型农药,在施用农药时注意保证农药的使用剂量与针对性,以此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采用交替轮换使用的方式使用农药,做好对农药耐药性的检测与管理,定期组织农民学习农药的使用知识,保证农药使用的规范性以及安全间隔期,大幅降低化学防治造成的负面影响。

3   绿色防控技术给水稻种植带来的效益

3.1   生态效益

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可有效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能提升水稻的食用安全性。注意保持周边生态平衡,促使水稻种植业得到长期稳定发展,符合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2   经济效益

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也能减少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资金投入,建立科学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不仅能够达到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也能在水稻产区营造一个完整、健康的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保证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同时,降低了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稻种植中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达到更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而绿色防控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避免病虫害防治给水稻种植环境带来的污染破坏,有助于提升水稻的食用安全性。因此,必须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研究力度,确保绿色防控技术得以有效应用,做好技术推广工作,这对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1 ] 张志荣.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种植上的應用研究[J].种子科技,2019,37(10):113.

[ 2 ] 万建兵,高明.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3):190,192.

[ 3 ] 高继莲.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种植上的应用[J].南方农业,2017,11(15):9-10.

[ 4 ] 李兴林.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思考[J].南方农业,2019,13(12):25-26.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技术水稻种植应用
水稻种植中关于抗病技术的创新探讨
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重庆云阳同一地区不同土质种植的质量分析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套袋梨常见病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