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20-01-07 14:03康强李铭张晓宇
种子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玉米种植解决对策栽培技术

康强 李铭 张晓宇

摘    要: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各个地区广泛种植,在农产品市场以及诸多工业生产领域有着较高的需求量,而加强对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对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玉米种植;栽培技术;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玉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和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其他众多行业和领域也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应用,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改革步伐的深入,玉米栽培面积呈现出了一定的下降趋势。为了满足市场对玉米的需求,农业管理部门及农户要从提升玉米单位面积的产量入手,将新理念和先进技术合理运用到玉米种植工作当中,对玉米种植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1   玉米栽培技术的现状

玉米是我国目前種植规模以及产量排名前列的农作物之一,在我国许多地区广泛种植,特别是随着玉米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投入,其中包括玉米栽培管理方法以及玉米栽培环境控制方法等诸多领域,在促进我国玉米栽培技术不断完善与成熟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的不断提升[1]。

2   玉米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   田间土壤翻耕不彻底

玉米植株普遍具有茎秆高大、生长茂盛等特点,使得玉米植株对养分的需求量和消耗量较其他类型农作物要高,而且,玉米植株对于养分的摄取大多通过根部来完成,这就对玉米栽培区域的土壤环境条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玉米栽培区域土壤翻耕作业一方面是为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蓄水能力,为玉米植株及其根系的发育和生长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并提高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对土壤中的病原菌及害虫虫卵进行灭杀,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但是,在实际的栽培工作中,部分农户存在土壤翻耕不彻底,甚至不翻耕的情况,不仅容易导致土壤板结,而且会对玉米的正常生长带来较大影响,还增加了玉米植株在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环境下出现倒伏的概率[2]。

2.2   玉米种子选购技术较差

玉米种子的品质是关系到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照条件、土壤条件以及养分和水分条件等因素都会对玉米生长带来较大影响,不仅应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及土壤环境特点来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还应在此基础上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及抗倒伏能力强的玉米品种。但是,部分农户在选择玉米种子时,经常出现盲目跟从不良商家广告的情况,而且,目前种子市场的秩序和监管也存在较多疏漏之处,使得很多品质较差的玉米种子流入市场,再加上部分地区农业技术人员并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导致部分农户仍然在选用质量较差的玉米种子进行播种,对当地玉米的种植质量和产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3   玉米种植密度不合理

合理规划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提升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种植密度的规划不仅需要考量玉米的品种及其生长特点,还应综合考量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和土壤条件等因素,从而确保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充足的光照、养分和水分,并实现田间土壤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但是,部分农户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往往会按照自身的种植经验来决定玉米的栽培密度,并没有根据玉米品种的变化等因素对种植密度进行适当调整,不仅会使部分玉米植株因养分争夺现象而出现产量下降的问题,也不利于推动当地农业生产模式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2.4   田间管理工作不到位

田间管理工作的质量也是影响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包括浇水、灌溉、除草及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很多农户为了降低工作量,通常会在玉米播种环节一并开展浇水、施肥及除草等工作,并简化了玉米种植后期管理工作的开展;还有部分农户片面地认为药剂拌种等一系列玉米种子处理工作,完全可以满足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的需要,从而忽视了田间病虫害管理工作的开展。这些田间管理观点的弊端在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很多玉米病虫害问题大多出现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阶段,比如顶腐病及玉米螟等玉米常见病虫害,而药剂拌种等种子处理措施对这些病虫害问题的防治效果较为有限,很容易导致玉米种植产量的下降;其二,玉米种植田间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要求,玉米植株的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如果农户没有根据玉米各生长阶段采取妥善的田间管理措施,也会对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带来较大影响。

3   玉米栽培技术问题的解决建议

3.1   加强高产优质玉米品种的遴选

选购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进行播种,是提高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不同品种的玉米在生长特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农户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及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比如,对于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地区,应尽量选择耐旱性较好的玉米品种进行播种;而对于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情况较为频繁的区域,则应选择抗倒伏能力好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确保选购的玉米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

其次,农户在遵循适地性原则选购玉米品种的基础上,应尽量选择植株枝叶收敛的玉米品种,可以在保证玉米植株获取充足光照和养分的同时,提高单位面积的玉米种植密度,不仅有助于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土地资源紧缺对玉米种植带来的影响,还可以显著提升农户的玉米种植收益,并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再次,各地区农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督和管控力度,从源头处把好玉米种子质量检查关卡,最大程度地杜绝劣质玉米种子在市场中流通,同时,各地区农业管理部门和农业服务站应加强对优质种子遴选知识的宣传力度,并为农户推广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玉米品种,促进当地玉米种植产量的提升[3]。

3.2   重视土地整理及播种工作的开展

土地整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玉米的正常生长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首先,农户需要对田间土壤进行深耕,且翻耕深度应达到20 cm左右,并对田间石块、硬土块等杂物进行妥善处理。同时,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土壤养分情况,以沟施或穴施等方式施加适量的基肥,促进玉米种苗的快速生根和健康生长。

其次,玉米播种时间的选择对玉米种植产量也有着较大影响。一般土壤播种层温度在10 ℃左右时,即可开始玉米播種作业,所以,玉米播种时间的选择除了应考量到玉米的品种及生长特点以外,还应综合考量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避免对玉米种子的发芽和种苗的正常生长带来影响。除此之外,农户应选择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行玉米播种,并尽量保证玉米种子播种深度和播种密度的一致性,避免因出苗不齐等问题对玉米植株的生长和玉米产量造成影响。

再次,玉米种植密度很难提前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根据玉米品种、环境条件和地力条件等因素进行大致预估,然后在玉米种苗生长出5叶之前,通过定苗作业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合理调整,大穗品种的玉米种苗可以适当降低种植密度,枝叶紧凑型种苗可以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应注意,玉米种苗定苗作业时间不宜过晚,其不仅会增加玉米种苗拔除作业的难度,还容易对保留种苗的抗倒伏能力和正常生长带来影响。

3.3   加强田间管理工作的开展

田间管理工作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内容。

一方面,田间水肥管理工作除了应考虑到土壤中水分及养分含量这一因素以外,还应根据玉米植株的不同生长阶段制定不同的施肥方案,比如,在土壤翻耕阶段施加的基肥应以农家肥为主,并适量添加化肥;第二次施肥应选在玉米播种后的15 d左右,其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玉米幼苗的长势整齐,也就是为生长较慢的幼苗适当施加肥料,这一阶段的肥料应以适量的尿素为主;第三次施肥应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其目的是促进玉米植株茎秆和果穗的生长,肥料的选用应以尿素为主、复合肥为辅,这一阶段也是水肥施加量最多的阶段;第四次追肥应选在玉米长出玉米棒之后进行,其目的是促进玉米粒的发育和生长,应以叶面肥和钾肥为主。

另一方面,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应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玉米病虫害预防工作主要包括良种精选、种子处理、杂草清除以及田间轮作等多种途径。良种精选主要是指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玉米品种进行播种;种子处理是指合理使用立克莠和种衣剂等药剂进行拌种,达到灭杀玉米种子病原菌的目的;做好杂草清除工作,不仅可以降低杂草对土壤中养分的争夺,还可以减少适宜有害生物生存和繁衍的环境;而土地轮作则有助于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对于玉米病虫害的治理,农户可以根据玉米生长的实际情况适当喷洒多菌灵、禾果利及粉锈宁等药剂,其对玉米纹枯病以及蚜虫等多种病虫害有着较好的治理效果。

4   总结

总而言之,重视并加强玉米先进栽培技术和种植理念的应用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除了应做好玉米种子选购、种子处理、土地深耕及科学播种等工作以外,更应加强田间管理工作的开展,根据玉米植株的实际生长需要,科学地施加水肥,并切实落实玉米病虫害的跟踪观察和提前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 1 ] 刘军.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存在的问题[J].农业与技术,2018,38(1):116-117.

[ 2 ] 陈勇.探析玉米栽培技术应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5):61-62.

[ 3 ] 杨国红,王明春.现阶段玉米栽培技术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对策[J].吉林农业,2018(12):44.

猜你喜欢
玉米种植解决对策栽培技术
玉米夺丰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