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及相关机具应用

2020-01-07 14:03孙作平
种子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技术要点应用

孙作平

摘    要:玉米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玉米的经济价值较高,不仅可以直接蒸煮食用,也能被加工成淀粉、玉米油等深加工产品。近年来,市场对玉米的产量与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必须改变落后的耕作模式,引入更加先进的耕作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通过免耕少耕、免耕播种以及科学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有效提升玉米产量,同时也让玉米种植更加符合绿色农业发展的生产要求标准,进而实现我国玉米耕作方式的重大变革,显著提升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主要分析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中涉及的相关技术,同时也列举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中所涉及的相关机具,指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应用

目前,在国内玉米种植产业中,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风蚀沙化等问题都影响着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这也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有利于我国玉米耕作模式的变革,有助于为我国玉米种植建立起一个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双赢的耕作模式。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发现,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土壤风蚀、水蚀等环境问题,同时可提升土壤保水性与肥力,对提升玉米产量、降低玉米种植的生产成本都是有着积极影响的。

1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涉及的技术内容

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玉米种植,其具体作业流程如下:首先,将玉米秸秆覆盖在种植区域中,使用高根留茬的收获方法收获玉米,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免耕深松处理。其次,采用免耕播种技术完成玉米播种,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化学除草与病虫害防治工作。最后,对玉米种植区域做好科学的田间管理工作。

1.1   田间秸秆覆盖技术

田间秸秆覆盖技术属于秸秆还田的一种技术手段,在玉米收获的同时,使用联合收割机或秸秆还田机粉碎玉米秸秆,将粉碎后的秸秆覆盖在地表上,进而实现秸秆还田操作。如果采用人工的方式收获玉米,可以沿着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推倒在地面,实现玉米秸秆的整秆覆盖。还有一种留茬式覆盖的秸秆还田模式,其是在玉米收获时在地表留出25 cm高的秸秆根茬,通过秸秆根茬达到固土的目的,进而避免发生水土流失或风蚀问题。

1.2   免耕播种技术

免耕播种技术建立在传统的播种方式基础上,同时免耕播种技术还具备了除草、排堵、破茬入土、种肥分施等功能。在免耕播种技术的支持下,使用免耕播种机可以一次性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以及镇压等多项操作。该技术的应用基础是玉米种植区域内地表覆盖率<45%,满足应用技术的基本条件后,使用小型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假如玉米种植区域内的地表覆盖率>45%,则多会使用少耕播种的方式进行播种[1]。

玉米种植区域内的土壤主要为黑土、灰棕壤或白浆土时,播种深度控制在3~5 cm,而当土壤主要为沙土,种植区域存在坡度时,播种深度则要适当增加。免耕播种技术下的施肥深度也有相应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施肥深度应控制在8~10 cm,采用种肥分施的施肥模式。所选取的玉米种子净度与纯度都要保证在98%以上,发芽率要保证在95%以上,优选适合当地种植环境的优良品种,同时还要做好玉米种子的包衣处理工作。

1.3   病虫害防治与除草技术

为了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在玉米种植时还要做好相应的病虫害防治与除草工作。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使用先进的施药工具,优先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新型农药产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选取的化学药品功效要与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向结合,确保防治的有效性。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化学药品的施用剂量,方能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降低环境污染、避免农药残留的目的[2]。在进行田间除草时要注意合理选择除草药剂,控制除草剂的施用剂量,将除草剂喷洒在地表区域,保证除草作业的有效性。

1.4   深松技术

深松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土壤的透气性,增强土壤的保墒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土壤的抗旱能力。深松技术可分为局部深松和全面深松2种模式。在实际操作时,要根据不同的土壤环境选择更加适合的深松模式,深松作业要在土壤含水量为15%~22%的条件下进行,其深松深度要与玉米种植行距相同。一般深松深度应控制在25~30 cm,于播种前或苗前进行。局部深松选择的作业机具多为梨形铲,一般2~4年深松1次;在进行全面深松时,应选择V形全方位深松机,深松作业要在秸秆处理后、播种前进行;全面深松的耕作深度应控制在40~50 cm,深松频次为2~4年深松1次,应选择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干旱时可进行人工造墒。

2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相关机具

在应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时,还需配套的农用机具予以支持。具体的技术与农用机具应用标准如下。

2.1   免耕少耕机械化技术与农用机具

免耕少耕机械化技术分为2个部分,免耕是指无须耕作即可进行播种作业,少耕是指对玉米种植区域的深松与表土耕作。深松操作是对深层土壤的疏松操作,深松作业的基本要求是不破坏土壤结构与地表植被,在此基础上提升土壤的水体入渗率,使其土壤水分含量能够保证玉米生长。在深松技术下进行机械化的深松操作,使用深松铲对土壤进行疏松,这样可以打破长期翻耕形成的犁底层结构,加深耕层的同时不翻转土壤,符合干旱地区的玉米种植要求[3]。对玉米种植区域进行深松作业可以起到调节土壤、改善耕层土壤环境、提升土壤的保水性与抗旱能力的作用。深松后的土壤透气性能够显著提升,有利于矿物质的分解,促进土壤中微生物含量与肥力的提升。

深松技术中常用的农用机具种类较多,具体包括深松犁、层耕犁、深松联合作业机以及全方位深松机,其中深松机又可细分为铲式深松机和震动式深松机。深松犁多为悬挂式结构,深松犁安装在机架后横梁上,通过农用拖拉机提供动力,深松犁通过限深轮来控制耕作深度,也可以使用液压悬挂上的油缸来调整耕作深度;层耕犁机具结构主要由深松铲及锥式犁组成,通过锥式犁来实现正常耕深范围内翻土,使用深松鏟实现下层土壤的松动,进而达到上翻下松的深耕目的;全方位深松机是一种新型土壤深松机具,其工作原理有别于凿式深松机,其可以实现50 cm深的土层深松,其对提高土壤透水性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使用全方位深松机进行深松作业,能够提升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盐碱地与黏重土的土壤环境;深松联合作业机更适合大规模的玉米种植,根据其作业方式可细分为深松联合耕作机、深松与旋耕、起垄联合作业机等多种形式,该机具十分适合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使用,能够达到较好的深松效果。

2.2   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与机具

随着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免耕播种机具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可以完成地表开沟、播种、施肥、施药以及覆土镇压等作业,能够减少种植者的工作量,对降低玉米种植的生产成本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了秸秆焚烧问题,秸秆还田也提升了土壤的保水保墒能力,有效提升土壤肥力[4]。

2.3   病虫害防治中的机具应用

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为了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率,必须使用相应的施药机具,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合理选择相应的施药方法[5]。进行机械化施药时,多采用小四轮拖拉机搭配背负式打药机,施药作业幅宽控制在10~11 m。在面积较大的玉米产区进行化学防治时,也可以使用无人机进行农药的药剂喷洒,进而起到提高农药效果的作用。

3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中的技术要点

3.1   耕作整地环节的技术要点

在进行耕作整地时,可使用旋耕机或圆盘耙进行浅旋作业,控制地表的秸秆覆盖数量,通常情况下,秸秆覆盖数量应控制在500 kg/667 m2左右,前耕深度要控制在8 cm以下。在采用深松免耕模式时,要在玉米秋收结束后进行,深松作业间隔控制在1~2年,深松免耕模式适合应用在玉米产量400 kg/667 m2以下的玉米产区。

3.2   施肥工作中的技术要点

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支持下,玉米种植要注意控制土壤的氮碳比,施肥时每667 m2增加20%的氮肥施用量。当玉米产区的产量达到700~800 kg/667 m2时,应在种植区域施用9 kg/667 m2的纯磷肥料,纯氮施用量应控制在17 kg/667 m2左右,同时有机肥料施用量应控制在1 000 kg/667 m2左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中的免耕播种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该技术也在农业生产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确保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有效应用,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參考文献:

[ 1 ] 周桐.浅议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吉林省玉米种植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7,37(2):122.

[ 2 ] 张宪文,王洪波,张艳杰.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11):100.

[ 3 ] 张兴波.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9,13(32):29-30.

[ 4 ] 付艳娟.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几点建议[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12):90.

[ 5 ] 杜娟,张大鹏.玉米保护性耕作及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15):24,28.

猜你喜欢
技术要点应用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