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人的具体内涵及培育路径研究

2020-01-08 00:44冯君颢
关键词:建设者中华民族总书记

冯君颢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着力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的培养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实现,关系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也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讲话中将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与之相应,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性、战略性意义也不言而喻。

一、时代新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理解时代新人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对时代新人的原本表述出发。首先,从习近平总书记对时代新人的表述可以得知,时代新人的培育目标是担当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任。其次,理解时代新人要把握好时代一词。时代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状况、发展形势以及国内外环境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1]62。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明确了分两步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此相适应,就必然要培养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时代新人。最后,理解时代新人要明确新人的概念。对于何为“新人”,《当代汉语大辞典》将其定义为“具有新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的人”,“某方面新出现的人物”。根据此定义,可以将“新人”初步理解为“接班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结合以上三点综合分析,“时代新人”指的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具有新时代精神面貌与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如何具体明确“新人”与“时代新人”的主要培育对象,则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众多论述出发来理解: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2];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3];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紧紧依靠新时代中国青年,并且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目标以及时代新人培育目标的表述,可以断定时代新人培育的对象主要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他们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有着新思想、新观点、新面貌与新特征;他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更符合《当代汉语大辞典》对于新人的定义。

综上可知,时代新人的具体内涵是:新时代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着新道德、新面貌、新本领与新特征,秉承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实干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担当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一代又一代新时代中国青年。

青年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健康发展在任何时期都至关重要,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5]70革命导师列宁指出:“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我们是革新者的党,而总是青年更乐于跟着革新者走。我们是跟腐朽的旧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党,而总是青年首先投到忘我斗争中去。”[6]161历史也证明,青年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以及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顽强拼搏,矢志奋斗;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着自身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继往开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力量,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新时代,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而青年则是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全程参与者与见证者。同时,为促进青年更好成长与发展,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这一规划将青年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并将在顶层设计层面更好地促进青年成才成长。

二、时代新人:党和国家对中国青年发展的最新要求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和国家对青年发展的最新要求。这一战略任务有着大历史观、格局观、发展观以及深厚的理论基础、准确的历史站位、明确的目标导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7]543。对于青年发展的要求,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每个不同历史时期表述有所差异,但都可以从目标导向、素质构成两方面来把握。

(一)毛泽东同志对青年的发展要求

1937年10月23日毛泽东为陕北公学成立的题词,指出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8]172。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在庆祝“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会上指明了青年发展目标,即“一定要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一定要把旧中国改造为新中国”[9]569。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激励广大青年积极奋斗,努力学习,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热情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0]226,以“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德育、智育、体育”为要素,要求青年要有政治觉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强自身体魄,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毛泽东根据时代发展以及国家建设的需要,明确了青年发展目标为“为了社会主义前途而努力奋斗”[11]134,为当时广大中国青年发展以及青年运动明确了方向。

(二)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党和国家对中国青年发展的要求

在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西方各种社会思潮涌入,对青年思想产生了负面影响。粉碎“四人帮”后,民众思想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指出,“学校要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12]103。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在当时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为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为此,邓小平明确要从“德智体”三个方面来培育新人。邓小平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2]103从上述表述来看,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使其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两者在内涵上一致。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发表的祝词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新人”概念。1985年,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四有新人”论述。

1990年江泽民同志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13]125的目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也就成为社会主义新人必备的素质。1994年6月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3]370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13]370。在邓小平提出青年要“德智体”三个方面发展的基础上,1999年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4]332,要求青年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接受思想政治、品德、纪律、法制等方面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成为“四有新人”。

20世纪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国外思想对于国内青年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为不良思想提供了滋生土壤与新的传播途径。为了将改革开放以来各领域取得的成绩平稳健康地延续至21世纪,为了实现“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1994年12月胡锦涛在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大会的贺信中指出,要“引导青年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跨世纪一代新人,勇敢肩负起历史重任,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15]130,这既表明了青年人的使命,又指出青年人要有国家观、民族观与历史观。2006年3月党中央提出了“社会荣辱观”(简称“八荣八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进一步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明确了具体内容。

(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青年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青年成长成才提出明确要求。首先,从目标导向来看,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指出“要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中指出青年是“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明确了“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将其进一步丰富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将青年培养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由此可见青年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从对青年发展的素质构成来看,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1502班团员青年时指出,广大青年“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19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14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青年“要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进一步丰富了青年培育的素质构成,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素质要求。通过发展目标与素质构成两方面,党和国家对青年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逐步提升,逐渐完善。

“时代新人”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青年发展的最新要求,也是青年发展的最新目标,“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等是其同位语,都是对青年发展的目标以及方向的要求。从其素质构成上来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等都是当代中国青年必备素质。

三、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青年发展的“六项要求”为统领,自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报告中明确了青年发展的“六项要求”。这“六项要求”有着各自的内涵,即“树立远大理想”是青年发展之“魂”;“热爱伟大祖国”是青年发展之“根”;“担当时代责任”是青年发展之“本”;“勇于砥砺奋斗”是青年发展之“态”;“练就过硬本领”是青年发展之“为”;“锤炼品德修为”是青年发展之“德”。只有这六个方面共同作用,才能使青年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全社会要教育和引导青年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发展提出的“六项要求”为统领,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努力发展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支撑远大理想

“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16]54“五四运动”中广大青年为我们提供了模范典型,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用自身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为后人提供了爱国主义典范。新时代中国青年需要自觉提高政治素养,明确政治站位,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马克思的一生颠沛流离,但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全人类解放努力奋斗,并最终提出了改变人类命运的思想。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青年代表中当时毛泽东28岁,邓恩铭20岁,他们胸怀壮志,充满激情与爱国热情,致力于将中国人民从困苦中解脱出来。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英雄历史人物以及时代楷模的精神中汲取道德滋养,提高自身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发展方向,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4]。

(二)新时代中国青年爱国情怀要深,要担起民族发展的时代责任

“爱国”是从古至今亘古不变的主题。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经典爱国诗句以及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等都是对爱国感情的强烈抒发。“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带领中华民族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了民族独立与振兴。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提高自身时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爱国热情,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发挥实干精神。

首先,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厚植爱国主义精神。第一,坚持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原则,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基于我国历史发展视角,我国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树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条道路是人民的选择,适合我国国情,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第二,新时代中国青年做好本职工作即是爱国。真正的爱国主义者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身力量。第三,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忧患意识。回顾中国近代历史以及环顾当今世界,局部地区的冲突与战争仍然存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以意识形态对抗理念遏制中国发展。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始终具有忧患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听党话,跟党走。

其次,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更新思想观念,爱国应与时俱进。《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10~39岁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65.1%,其中20~29岁网民群体规模占比最高,达24.6%。”[17]青年是互联网的原住民,由于网络社会中社会思潮相互激荡,需要青年将爱国精神从“网下”带到“网上”。第一,青年要有自觉意识。青年要在互联网社会中将自身思想与行为统一到爱国统一战线上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可靠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第二,青年要树立是非观念。青年应努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拓展视野,使自身思想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在纷扰的网络社会中保持定力,同时要敢于“亮剑”。第三,青年应增强责任意识。青年要守好网络舆论阵地,种好“责任田”,并通过自身力量影响周边人群。青年在网络社会中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爱国思想,通过各类社交与信息传播平台抒发爱国热情,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群体。

(三)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努力学习,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为支撑。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等层出不穷,也为青年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砥砺奋斗,以个人发展促进国家发展,实现强国目标;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社会适应与生存能力;要争做“又红又专”的有志青年,提高国家意识与责任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

此外,新时代青年也要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8],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国家的发展融为一体,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将专业知识学懂、弄通、做实、做精、做深、做透,实现科技报国、知识报国,放飞青春梦想。

(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17]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新时代青年要有“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与抱负、“勉力勤事以致富,砥才明操以取贵”的金钱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诚信观以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观。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修身”,提高自身品德修为。互联网世界纷繁复杂,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并且极少数青年思想与行为已经出现偏差。为此,青年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社会主义道德武装头脑,自觉抵御不良思想与风气。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磨炼意志,提高品德修为,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有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做有理想、有本领、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同时,社会这所学校对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青年要将自身置于社会熔炉之中锤炼自己,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提高奋斗意识,懂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道理;要有服务意识,用高尚的道德素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四、结 语

新时代,青年要肩负使命,坚持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与历史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要铭记历史,心系国家与民族发展,夯实专业基础,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发展前途紧密结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做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建设者中华民族总书记
《金忆元街的建设者》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建设者
福照到家!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平凡建设者申晓春:海外10年写不凡人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