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认识及治疗概况

2020-01-08 05:38杨翠玲张肖瑾赵琼周江贾雪魏玉苹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抽动症多发性脾虚

杨翠玲, 张肖瑾, 赵琼, 周江, 贾雪, 魏玉苹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儿童期发病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具有病情反复、病程长、患病率及共病率高、难治愈等特点。目前西医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主要方式包括药物治疗、行为干预、外科手术等,其中西药虽可快速缓解抽动症的临床症状,但不良反应较大,可选药物较少,且药物仅能减少25%~50%的抽动症状[1],故而不易被家长接受。中医整体认识和辨证论治的治法,可较好的控制抽动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辨证、病位、病机等方面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多发性抽动症进行中医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果。以下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认识和中医治疗概况进行综述,为本病的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中医对多发性抽动症的认识

1.1 脏腑辨证,病症结合 脏腑辨证,其本质是结合脏腑辨证分型治疗,现代医家在辨证分型治疗方面颇有建树。马融教授以五脏病变涉及肝而为发病主要病机,结合脏腑分期论治,初期从肺论治兼顾肝脏;中期从肝胆论治兼顾心脏;后期从心肾论治兼顾脾脏,掌握分期,明辨脏腑,随证治之[2]。俞景茂认为多发性抽动症是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而致,辨证应以八纲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其中尤其注重辨明阴阳虚实,强调从肝论治,阴阳调和为主要治法[3]。安效先教授提出“肝风夹痰”学说,将多发性抽动症多分为肝火亢动、痰热扰神、脾虚肝亢及阴虚风动四型[4]。赵历军教授将该病临证分为肝阳上亢、脾虚痰聚、脾虚肝旺、阴虚风动等证型;临证脾虚患儿较多,多见脾虚痰聚及脾虚肝旺[5]。王素梅教授认为脾虚则无以制肝,则肝木亢动而生风;若肝疏泄功能异常,肝木横克脾土而生痰;风痰合邪流窜经络,抽动部位多变,反复发作[6]。徐荣谦教授以五脏学说与六经辨证相结合,从肺论治与从肝论治相结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7]。赵时雨教授从五脏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辨证准确,方药得当[8]。

1.2 辨识病机,因势利导 以往医家对于多发性抽动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多受《黄帝内经》中对“风”的论述的启发。现代医家从临床经验和实验研究中发现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有外因(外感六淫、饮食失调、情志不畅等)、内因(先天禀赋不足、病后失养等),病机复杂多样,总体为本虚标实,具体表现为肝脾肾亏虚,风火痰互结。

1.2.1 肝脾肾亏虚 肝脾肾亏虚即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多数医家认为多发性抽动症肝肾亏虚为本,又因小儿脾常虚所致。结合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特点,汪受传教授认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是本虚标实证,其本在肝脾肾三脏亏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脏腑失调,风邪蕴于内而发于外,风阳枭张则抽动[9]。徐涛等[10]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与肝肾阴虚,阴虚阳亢,风痰上扰和脾虚痰湿有关。俞景茂教授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肝肾阴虚,基本治法为平肝息风、补益肝肾[11]。

1.2.2 风火痰互结 多发性抽动症的基本病理因素是风、火、痰,许多学者据此提出风火痰互结是多发性抽动症的重要病机。汪受传教授认为多发性抽动症为本虚标实证,其标为风火痰,风可分为实风与虚风,实风又可分为肝风与肺风,虚风为阴虚风动;痰又可分为痰火与痰浊[9]。马融认为风、痰是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主要病理因素,风痰合邪横窜经络,可出现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相关临床症状[12-13]。郑启仲认为治疗多发性抽动症可从“风”解,然而其致病因素应“责之于痰”[14]。宣桂琪治疗抽动症以外风立论,内因从肝风论治,认为本病多虚实夹杂[15]。

1.3 明确病位,兼顾他脏 多发性抽动症的主要病位在肝肺,同时涉及心、脾、肾等脏。

1.3.1 主在肝肺 抽动症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生性抽动。《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主疏泄,阴易虚而阳易浮,阳亢则能生内风,风性善动数变,则易出现肌肉抽动[16]。王道涵等[17]认为发声性抽动病位在咽喉,喉为肺所主,肺主气、主声、司呼吸,具有呼吸和发声功能。刘弼臣教授认为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主要责之于肝,但不止于肝,每组临床证候的出现还与其他脏腑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尤其与肺的关系更加密切[18]。刘卓勋等[19]认为“金囚木旺”即肺热引动肝风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机之一。徐荣谦教授认为肝风内动是抽动发生的关键发病机制,且肝风的引动还与肺有关[20]。申斐等[21]认为肝为刚脏,易化火刑金致使金鸣异常,故而出现异常发声,肝肺同调疗效较佳。

1.3.2 兼在他脏 多发性抽动症病机复杂,脏腑气机失调皆可造成抽动,辨证时应兼顾他脏,整体论治。廖芳菊等[22]认为心火旺,子病及母,则肝火妄动、火盛风动而发为抽动,心肝火炽,治以清心泻火、清肝安魂。杨江[23]认为虽抽动症的发生与五脏中肝关系密切,却与心肺脾肾也密切相关,并互相制约牵连。刁本恕认为本病病位在肝,但与其余四脏关系密切[24]。胡天成认为抽动症病位多在肝,与心、脾、肺、肾有关,涉及风、热、痰、湿、虚等,肝风与此病关系密切[25]。

2 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以单味药及其提取物、验方、中成药、中药汤剂以及外治法为主。目前,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均已证实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确有疗效,且表现出不同于西医的特点和优势。

2.1 实验研究

2.1.1 单味药及其提取物 邹英杰等[26]观察全蝎蜈蚣对抽动症模型小鼠行为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蝎蜈蚣组方能显著改善抽动症小鼠行为,并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提示全蝎蜈蚣组方能显著改善亚氨基二丙腈诱导的抽动症小鼠行为及神经递质的释放,且高剂量组效果优于泰必利。谢卉等[27]用红景天苷干预抽动障碍模型大鼠,结果发现红景天苷能减少抽动障碍模型大鼠的抽动行为,并使血浆及纹状体的多巴胺水平增高。

2.1.2 验方 景晓玉等[28]观察止抽汤对抽动障碍模型大鼠的抽动行为及纹状体多巴胺的影响,实验表明该方能明显改善抽动障碍大鼠的抽动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基因(DRD1、DRD2、DRD3)的mRNA表达有关。高汉媛等[29]用菖蒲郁金汤对多发性抽动症模型大鼠进行干预,发现菖蒲郁金汤具有抗抽动作用,其抗抽动作用可能与改善多发性抽动症模型大鼠免疫功能及修复神经细胞有关。王道涵等[30]运用健脾止动汤干预抽动障碍模型大鼠皮质及纹状体区内源性阿片肽,表明健脾止动汤抑制刻板行为作用更为显著。张梦娇等[31]运用玉屏风散干预抽动障碍模型大鼠,玉屏风散能显著缓解1-(2,5-dimethoxy-4-iodo pheny l)-2-aminopropane(DOI)联合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抽动症,其机制与抑制纹状体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κB信号激活相关。

2.1.3 中成药 高国财等[32]运用升清降浊制动颗粒干预多发性抽动症模型大鼠,结果显示升清降浊制动颗粒能够改善大鼠运动行为、刻板行为、动物中枢兴奋性及协调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脑内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与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平衡实现的。肖愉箫等[33]通过观察静安口服液对静安口服液对DOI致抽动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静安口服液能显著改善抽动大鼠抽动症行为。杜淑娟等[34]用智宁神口服液对抽动秽语综合征模型大鼠干预,初步研究表明益智宁神口服液对抽动-秽语综合征大鼠模型神经元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2.2 临床研究

2.2.1 内治法 郭圣璇等[35]通过采用分层区组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双盲双模拟、多中心、非劣效检验的研究方法,表明抽动宁胶囊(人参、白术、天麻、钩藤、石菖蒲、僵蚕)具有健脾益气、化痰止抽的功效,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脾虚痰聚证疗效明确,且疗效不劣于泰必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卢芳等[36]以自拟滋阴潜阳、调肝熄风方(生地黄、白芍、阿胶、石斛、天麻、地龙、龟板、鳖甲、牡蛎、麦冬、钩藤、炒枣仁、沙苑子、甘草)治疗阴虚风动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显著改善抽动症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患儿的发生抽动、运动抽动及综合损害。唐英等[37]运用平肝健脾方(党参、麸炒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天麻、僵蚕、川芎、钩藤)以平肝健脾、熄风止痉,有清咽动作者加桔梗、山豆根、射干等,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远期疗效与氟哌啶醇片相当,且安全性更高。韩新民教授运用安神定志灵系列方分期治疗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疗效与西药氟哌啶醇作用相当,且不良反应小[38]。胡天成教授治疗抽动症,以运动性抽动为主者,血虚生风型选用养血息风汤加减,脾胃积热型选用泻黄散加减或三仁汤加减;以发声性抽动为主者,选用银翘马勃散加减,临床疗效显著[39-40]。李金惠等[41]治疗肾阴亏损、肝风内动型多发性抽动症,以金童颗粒滋阴补肾、平肝熄风、化痰宁神。

2.2.2 外治法 针刺治疗:主要以辨证取穴和随证取穴为主,通过调神以及局部抽动部位取穴来调节经筋的功能从而达到治抽动症的目的。李应昆教授运用“头穴治疗线”针刺治疗抽动障碍,减轻抽动症状,疗效颇佳[42]。张唐法擅长以心理疏导为基础,结合特色快速提插捻转进针手法,利用头针治疗抽动障碍[43]。余平波等[44]采用速刺风池穴以熄风潜阳、醒脑宁志治疗抽动症,疗效较好。

推拿疗法:通过调补肾气,益肾强志的作用,改善患儿全身抽动症状;手法使得阳气振奋,气血津液运行通利,脏腑内外得到沟通,气血和畅,肝气条达,阴阳平衡,抽动自止。张玲玲等[45]研究发现按揉复溜穴、太溪、志室,配合捏脊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情况。

耳穴疗法:王燕等[46]运用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明确,通过选取耳部神门、脑、心、中耳背、肝、脾、肾、三焦以及皮质下等穴位,以宁心安神,平肝熄风,调节生理机能,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贴敷疗法:马景瑜[47]通过选取志室、复溜穴,运用磁疗技术加药物外敷,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对比研究发现在发声性抽动以及整体抽动方面其疗效比硫必利更佳,且患儿及家长依从性较好。

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具有广阔的前景,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均表明中医药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无论是单味药及其提取物、验方或中成药,都可以较好的控制抽动症状。而西医治疗虽可较为迅速的控制抽动,但其作用较为局限。中医治疗可以较好的控制抽动症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猜你喜欢
抽动症多发性脾虚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跖疣143例临床观察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马丙祥教授辨证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
抽动症是个什么样的疾病?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