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不同发热程度的临床特征观察

2020-01-08 05:43左振霞
关键词:病程小儿程度

左振霞

(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400)

肺炎多数起病急,病因复杂,病程较长,临床上患者突然寒战起病,继之高热,体温高达39℃~40℃,呈稽留热型,并伴有头痛、肌肉酸痛,食量减少等症状,一般抗生素治疗后发热可不典型,但体弱者仍可能伴有低热。我院为探究小儿肺炎不同发热程度的临床特征[1],对我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患儿280例进行临床观察,现对观察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享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01月~2019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肺炎发热患儿280例进行临床观察,依患儿的不同发热程度分为(37.5~38.0℃)低热组58例、其中男28例,女30例,年龄3~14岁,平均(7.5±4.2)岁,病程4~12天,平均(8.1±4.2)d。(38.1~39.0℃)中热组107例、其中男57例,女50例,年龄2.5~13岁,平均(6.2±3.1)岁,病程3~11天,平均(7.8±2.4)d。(39.1~41.0℃)高热组115例,其中男65例,女50例,年龄2~14岁,平均(6.3±3.9)岁,病程3~13天,平均(7.3±3.4)d。三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具有均衡性,可进行临床观察。

1.2 方法

对参与研究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热程、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不同发热程度的小儿肺炎患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2]。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资料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形式表示,取x2检验,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发热程度的小儿肺炎患儿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

低热组58例患儿、男28例,女30例,平均年龄(7.5±4.2)岁,平均病程(8.1±4.2)d,发热的患儿8例,不发热的患儿50例,病毒感染的患儿为25例,支原体感染的患儿23例,细菌感染的患儿10例。

中热组107例患儿、男57例,女50例,平均年龄(6.2±3.1)岁,平均病程(7.8±2.4)d,发热的患儿55例,不发热的患儿52例,病毒感染的患儿为12例,支原体感染的患儿48例,细菌感染的患儿47例。

高热组11 5例,男6 5例,女5 0例,平均年龄(6.3±3.9)岁,平均病程(7.3±3.4)d,107例、发热的患儿35例,不发热的患儿80例,病毒感染的患儿为20例,支原体感染的患儿27例,细菌感染的患儿68例。

三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如年龄、病程、热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临床发热症状和病原体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发热程度的小儿肺炎患儿的用药情况

低热组58例患儿,抗生素治疗的55例,联合用药治疗的3例,中热组107例患儿,抗生素治疗的87例,联合用药治疗的20例,高热组115例患儿,抗生素治疗的100例,联合用药治疗的15例,临床对小儿肺炎的治疗应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联合用药为辅[3]。

3 讨 论

本研究中根据患儿的不同发热程度将患儿分成低热组、中热组和高热组三个组别,研究证实,不同发热程度的患儿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这说明患儿的发热程度与基本资料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但不同发热程度患儿的临床特征和病原体情况比较,差异明显,这说明患儿的发热程度与患儿的临床特征和病原体有明显的相关性,低热患儿病毒感染较多,中热患儿支原体感染较多,高热患儿细菌感染较多,因此临床应根据患儿的不同发热程度对肺炎病情进行预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小儿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病程小儿程度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