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2020-01-08 05:43刘慧敏
关键词:阴道镜细胞学原位

刘慧敏

(新疆和静县人民医院,新疆 巴音郭楞 841300)

近年来宫颈癌发病率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1],宫颈原位腺癌占宫颈癌的15~25%,宫颈原位腺癌多发于宫颈移行区,单灶居多,少见多灶,宫颈腺癌在临床的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诊断方面存在较大难度,为提高临床对宫颈原位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本文通过对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特点,病理学形态以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阐述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相关内容,为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确诊收治的宫颈原位腺癌患者12例进行临床观察,其中年龄29~47岁,平均35.5岁,患者以宫颈糜烂入院检查,经我院妇科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患者非宫颈糜烂疾病,而属宫颈原位腺癌患者,6例患者宫颈活检之后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6例患者宫颈活检之后进行子宫全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记录12例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及免疫表型,进而对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进行分析。

1.2 方法

宫颈腺上皮瘤变是较为复杂的过程,腺上皮病变相对少见,其组织结构特殊,对其评估较鳞状上皮有更大难度。宫颈原位腺癌的早期诊断采用 WHO 推荐的宫颈癌诊断“三阶梯”法,即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三个步骤,首先宫颈细胞学检查,这是目前筛查宫颈原位腺癌主要方法之一,诊断结果依TBS 系统进行分类,细胞学取样难以收集腺体疾病的细胞标本,仅41%~70%的腺癌患者细胞学检测提示存在腺细胞。其次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这虽是筛查宫颈癌的主要方法,但宫颈原位腺癌有关的是HPV16和18型,如果HPV检测结果显示16和(或)18型为阳性,建议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再次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如果阴道镜检查未见可疑区,可在移行区的3、6、9、12点行四象限活,一般腺细胞瘤变发生位置靠近宫颈管内口,有必要时可对患者行宫颈管搔刮术,阴道镜及活检阴性也不能除外肿瘤性腺细胞病变,对腺细胞异常的需要重复活检,3~6月密切随访其细胞学和HPV[3]指标。最后宫颈锥切术,宫颈细胞学检查多次阳性,宫颈活检为阴性,或者患者的活检结果提示为宫颈原位腺癌,需明确有无浸润,需进行宫颈锥切送病理检查。

2 结 果

2.1 组织病理形态学

宫颈管型患者8例,肠型2例,肠型与宫颈管混合型2例,12例患者的组织病理学显示,患者的宫颈中腺体的位置正常,腺体部分或全部被恶性上皮替代,同一病理的正常腺上皮和异型腺上皮截然分开,呈现良恶对比,患者细胞异型明显,深染且多形,细胞核增大,核浆增大,核膜增厚,不均匀,可见核分裂,部分细胞核可见凋亡小体,腺上皮细胞拥挤,肠型可见粘液细胞,12例患者均为单灶病变。

2.2 免疫表型

CEA阳性,P16阳性,ki-67升高。

3 讨 论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成年女性生活压力加剧,生活习惯改变,宫颈癌在成年女性中发病率逐年升高。研究文献指出,宫颈原位腺癌要由量到质的改变,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女性宫颈组织分化中,宫颈组织的上皮结构过度活跃,受外来物质和环境的影响而诱导体内尚未成熟的鳞状上皮细胞出现间质性改变而诱发宫颈原位腺癌,宫颈原位腺癌属宫颈癌的癌前病变,肿瘤细胞未突破上皮基底膜,不会远处转移,所以病变部位相对局限,需通过切除子宫的手术来达到根治的效果,而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来说,可通过宫颈锥切来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还需定期随访,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阴道镜细胞学原位
手指复合组织块原位再植20例疗效分析
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术的护理配合及健康教育
水热法原位合成β-AgVO3/BiVO4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
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常规检查在颅内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分析
不同类型转化区对阴道镜诊断的影响
纤支镜毛刷常规脱落细胞学与液基细胞学在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阴道镜检查
定向凝固Ni—Si原位自生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
定向凝固Ni—Si原位自生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