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发生,让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掷地有声

2020-01-08 14:17俞士兵
科学咨询 2020年34期
关键词:算式情境数学

俞士兵

(江苏省高邮市甘垛镇甘垛小学 江苏扬州 225600)

在小学数学深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眼于其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进而全面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一、以核心素养为重点,确定学习目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关键词,为了深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重难点,预设好相关目标,引导学生开展预习活动,使其能在课前全面熟悉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内容,然后预设出难解的问题,带到课上来,进行重点听课,以此增强知识的吸收效率。

比如,学习“千克与克”时,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准备,熟悉教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理解1千克=1000克。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渗透估测物品质量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增强生活意识。接着,教师可以据此录制微视频,引导学生根据目标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们会对本章节中的知识概念、公式定理进行熟悉,并进行一些简单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有效突破重难点知识,也能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吸收效果。在课上,学生将会获得更多时间开展深化练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等综合素养会得到全面发展。

二、以教学情境为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原动力,在兴趣的指引下,孩子们会获得更多的参与动力,对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爱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激趣策略。比如,为学生们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营造一个个丰富生动的学习氛围,并渗透相关数学知识,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比如,学习“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新授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出示一些生活问题,比如:在一次跳绳比赛中,我们了解到,小明一分钟跳了32下,小红比小明多跳11下,小军比小红少跳13下,请问,小红、小军分别跳了多少下?通过引入一些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并渗透相关问题,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接着,教师留出一定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找到合理的方法,并使其列出具体算式,完成问题解答。除了这种生活化情境,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们创设游戏情境、交流情境、活动情境等,通过引导学生置身情境氛围,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动力和积极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情境只是引导学生们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教师要注意把控好教学时间,掌握好教学节奏,以保证学生们开展深度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相关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

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们深入进行探究并积极思考的学科,如果未能在课堂上注入思维的火花,就难以促使学生深化巩固相关知识,增强对知识的吸收效率,也难以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对此,教师要做好相关准备活动,并通过课前备课,预设出相关思考问题,把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使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开探讨活动,理顺问题思路,增强运算能力、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学习“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准备相关思考问题,比如:1.把下面的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①0.96×5=4.8 9-0.42=8.58;②15.6÷13=1.2 2.4+11.9=14.3;③4.3-1.2=3.1 8.58÷14.3=0.6。2.用递等式计算:①4.6÷(1.8+0.5)×5.1 4.8÷(4.2-1.8)×0.7;②1 1 9÷(4 2.5×1.6÷3.4) 42.41+34.5÷(14.75-12.25)。3.①8个0.125加上0.25除8的商,积是多少?和是多少?②6.5与3.5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结果是多少?引入相关问题,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相关题目的思考和探究,同时,在练习题的指引下,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有效拓展,交流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吸收先进教育理念,创新教学策略,制定高效可行的授课方案,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其中,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当学生们愿意和师生形成良好配合,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时,他们的各项数学能力也会得以切实发展。

猜你喜欢
算式情境数学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怎么写算式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