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低段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2020-01-08 14:17文姚
科学咨询 2020年34期
关键词:学具数学知识教学方式

文姚 兰

一、学具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由于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教师仅靠理论知识的教学,是远远达不到教学目的的,而采用学具教学的方式,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感知最为直观形象的事物,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感性认识,以充分引导他们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和研究,通过事物的表象分析出事物的具体特征,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能力,教师可首先用学具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和讨论,再与其他同学对比自己的不同方法,这样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讨论,能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也能使那些抽象、理论性的数学知识及数学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实物或图片,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观察,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高效的数学概念认知。

(二)促进学生积极合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非常重要,学生能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讨论和交流,进一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进而形成团结合作的协作精神,通过同学之间的共同努力,有效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通过分组合作操作学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互相商量,营造出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通过共同努力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二、采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低段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以学具操作为主要手段

采用学具的数学教学方式,操作性、实践性较强,而且在运用学具进行数学学习时,学生也会感觉到比较方便。对此,教师应积极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将课堂知识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在探究学习的情况下,学习到更充足的数学知识。同时,这种方式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观察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实践,学到一些有效的数学知识,进而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有效采用学习工具,对课本中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1]。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图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学习工具,进一步体验每一个几何图形的具体特征,以便认真观察制作出来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区别在什么地方,认识到每个图形不同的特征,进一步形成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观察每一个几何图形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二)采用学具,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

有效地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非常重要的组,由于小学低段学生还处于贪玩的年纪,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强大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规范使用不同的学具,充分满足学生爱玩的天性,给学生介绍一些学具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而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对学具进行研究和观察,逐渐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对学具也形成一个深刻的印象,使得学生能通过尝试运用学具学习和理解基础的数学知识,为以后课堂上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这种方式也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能使学生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充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效采用学具教学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有效采用学具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进而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同时,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还应注重娱乐性的教学方式,在不断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进一步通过使用学具的方式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学具数学知识教学方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何提高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适用性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