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机采棉“四集中”管理技术

2020-01-08 16:58梁亚军龚照龙杜明伟郑巨云王俊铎艾先涛李雪源
中国棉花 2020年12期
关键词:现蕾吐絮果枝

梁亚军,龚照龙,杜明伟,郑巨云,王俊铎,艾先涛,李雪源*

(1.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2.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北京100193)

1 棉花“四集中”管理技术的提出

棉花“四集中”管理技术是指实现棉花集中现蕾、集中开花、集中成铃、集中吐絮的控制技术[1]。

棉花“四集中”管理技术的提出,一是基于机采棉发展需要实现机采棉综合农艺配套而提出。只有实现“四集中”管理目标,才能使棉花生长发育与机采棉农艺性状的要求相适应,特别是与脱叶催熟要求相匹配,促使棉花集中现蕾、开花、成铃、吐絮,保证所有成铃的成熟期,实现机采棉集中成熟、集中采收[2]。二是基于新疆特定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为使棉花产量品质形成与新疆高能富照期同步而提出。 新疆棉花成铃偏晚、“三桃”(伏前桃、伏桃和秋桃)比例不协调、霜前花率低、盖顶桃少,成铃期与新疆光热条件最佳时期同步时间短,影响棉铃的发育和棉花产量和品质。三是基于绿色优质高效栽培的要求而提出。 棉花栽培对调控棉花产量、品质关键构成因素的消长动态提出了新要求,在合理的器官形成动态规律基础上,通过技术集成,实现棉花生长发育动态与高能富照期同步、与脱叶催熟要求相匹配、与化学封顶要求相适应,是棉花高产栽培的内在要求。

李雪源等通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证明,“四集中” 技术是未来新疆棉花高产优质的重要保证[3],有利于棉花集中成熟,实现高产优质高效,解决新疆棉花生产中因管理参差不齐导致的“三桃”比例不协调、中空、晚熟、盖顶桃少、成铃质量差、不适宜机械化采收等问题,是对棉花“矮、密、早”栽培技术体系[4]的丰富和发展。

2 棉花“四集中”管理技术的理论依据

棉花“四集中”管理技术建立在棉花生物学特性和新疆气候特点基础上。

一是棉花具有无限生长习性, 蕾期、 花期、铃期、絮期长且相互重叠,可塑性强,为“四集中”管理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二是棉花“四集中”技术调控的性状都是数量性状,既和品种有关,又受水肥、化调、打顶、温光等因素影响,如蕾的分化、花的习性、铃的形成和吐絮过程受环境影响大,不同品种间还存在明显差异[5],为生产管理提供了调控空间。

三是新疆无霜期短、 棉花有效生长期短。 在“矮、密、早”栽培模式的实践中,棉花有效开花、成铃的时间集中在6 月下旬至8 月初的40 余天内,为管理提供了气候和生产依据。

3 棉花“四集中”管理技术内容

3.1 “四集中”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一是体现在现蕾、开花、成铃、吐絮性状发育的起止时间的早晚, 二是体现在棉花性状发育的快慢及对应器官的时空动态。 三是关键在于能否集中现蕾。

棉花“四集中”管理总体目标是要实现“初伏时节蕾满枝、八一时节花上梢、入秋时节铃上顶、脱叶时节絮压脚”。 一是现蕾时间控制在5 月下旬至5月底,开花时间控制在6 月下旬至6 月底,成铃时间控制在7 月上中旬, 吐絮时间控制在8 月底前;二是实现50%棉株第四果枝在6 月上中旬现蕾,50%棉株第四果枝的蕾在7 月中旬开花,50%棉株第四果枝7 月下旬可见成铃,50%棉株第二果枝上的棉铃9 月中旬吐絮;三是平均每4 天开花的果枝上升一个,平均8~10 d 成铃(幼铃露出苞叶)的果枝上升一个, 9 月上中旬第三果枝以上的棉铃吐絮;四是上下相邻果枝同节位现蕾、开花、成铃、吐絮的时间间隔控制在3 d 以内, 同果枝相邻节位现蕾、开花、成铃、吐絮的时间间隔控制在5 d 以内[6-8]。

3.2 棉花“四集中”管理关键调控技术

“四集中”管理关键调控技术涉及品种选用、蕾期调控、花铃期水肥调控、打顶调控、断花和封尖技术、塑型调控等技术,贯穿棉花生长发育主要生长期。 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调控目标不同,调控技术也不同,掌握关键时期的相应控制技术尤为重要。3.2.1品种选用。 在早熟基础上,选用特点鲜明的棉花品种, 特别是选用具有一定有限生长特点、果节数适中(单株果节数15~20)的品种,有利于实现“四集中”目标。

3.2.2蕾期调控技术。“四集中”关键在于能否集中现蕾。 棉花集中现蕾与5 月10 日左右蕾的分化、5月10 日至7 月初气候条件、 栽培管理措施密切相关,需要配套集中现蕾的管理措施。据此,苗期要蹲苗,把握好盛蕾期头水时间和滴水量。 现蕾后开花前(6 月下旬之前的20 余天)的现蕾数对实现“四集中”尤为重要[9],应处理好集中现蕾与营养生长关系,把握好头水时间和化控强度,以盛蕾期少量滴头水、轻度化控为原则,保障6 月下旬单株现蕾达到20 个左右,为后续集中开花成铃打下基础。

3.2.3花铃期水肥调控技术。花铃期在满足棉花需水基础上,适当延长滴灌间隔时间,以水调控,既有利于实现“四集中”,也有利于提高成铃质量。 目前生产上花铃期水肥调控以高频次随水滴肥为主,灌水周期5~8 d 一次,或8~10 d 一次,缺少量化指标及度量标准。我们通过研究建议花铃期应根据可见铃铃位来确定灌水时间,即进入花铃期第一次滴水时可见铃铃位为N 时, 则下次滴水时间则在可见铃铃位为N+2 时为宜。 同时也要兼顾花位与铃位的关系,花位与铃位的合理关系为N+2(N 代表铃位)。 花位大于N+2 时, 以控为主; 花位小于N+2 时,以促为主。花铃期土壤最大田间持水量控制在60%~70%为宜,不宜过高,大水大肥推迟开花、成铃、吐絮,不利于“四集中”目标的实现[10]。

3.2.4打顶调控技术。适时早打顶是新疆棉花栽培管理中一项关键的促早技术,科学适时打顶可有效促进棉花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实现“四集中”,有利于产量的形成和品质的稳定。打顶调控技术应遵循“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株)高到均不等”原则,结合科学的水肥调控和化学调控,塑造合理的个体、群体结构,构建丰产、稳产架子。

3.2.5断花、封尖调控技术。适时断花、封尖有利于实现“四集中”。 断花、封尖时配套用好断花和封尖管理调控技术[11]。

3.2.6塑型调控技术。不同时期塑造棉花的合理群体结构,有利于实现管理目标。 过大的群体结构不利于“四集中”, 在合理密植基础上, 以中等密度(22.5 万株·hm-2)为宜。 通过化控、打顶及水肥调控,实现枝短(<30 cm)、节少(平均每个果枝2 个果节)的株型结构[12]。

猜你喜欢
现蕾吐絮果枝
密植条件下陆地棉不同果枝铃重、衣分及纤维品质差异研究
南疆矮化密植骏枣建园前期空间结构及产量分布初探
陆地棉吐絮率的限制性两阶段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预测
低温春化与光周期调控对普通白菜抽薹性状的影响
主要气象因子对火龙果开花结果物候期的影响
海岛棉不同果枝类型杂交F2代产量品质性状分布规律
棉花果枝节间伸长规律研究
低温春化对乌塌菜抽薹开花的影响
不同光源对青梗菜现蕾和开花的影响
杨新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