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省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思考

2020-01-08 18:41魏国强
种业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苹果农产品互联网+

魏国强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 郑州 450002)

近年来,农产品电商特别是生鲜农产品连续多年以高于电商整体增速快速增长,成为电子商务发展新的增长点,在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助力农民脱贫增收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优势,推动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2019年12月16日,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四部门出台《关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为解决好农产品销售、实现优质优价,河南省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农产品销售,搭建农产品线上平台,发挥电商企业作用促销售,有效开展产销对接;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响,原有线下销售渠道受阻,各大电商平台充分发挥技术和组织优势,在保供“菜篮子”、解决农产品滞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实践。

1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

结合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建设,以县为单位,聚焦优质特色农产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推动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将“特色”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近年来,河南省洛宁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抓好苹果产业,以争创“中国有机农业之乡”“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国家级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抓手,大力推广绿色有机苹果生产技术,在营销模式和品牌打造上狠下功夫,通过引进技术领先、模式先进、视野开阔的行业龙头来带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洛宁有机绿色苹果产业“质”高点,打造苹果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苹果)、全国绿色食品(苹果)原料生产基地创建示范县。“金果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全县苹果种植面积1.37万hm2,年产值达13亿元,1 100户贫困户通过苹果产业实现脱贫。洛宁“有机金果”香飘八方。在首届网络丰收购物节上,洛宁上戈苹果由县长亲自“代言”,与网红在直播间与网民进行互动,受到热烈追捧,网民纷纷刷屏“可亲县长”、 “洛宁上戈苹果”。秒杀活动开始后,近2 000单瞬间哄抢一空;4.5 h内,销售洛宁苹果54 000单,销售额达165万元。

洛宁苹果产业的实践证明,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协会、信息进村入户运营商、电商企业等各类企业组织,建立健全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引导其牵头联合全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主体、带动小农户,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统筹组织开展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认证等服务,生产、开发适销对路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及时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和供给节奏;加强供应链管理和品质把控,统一对接网络销售平台和传统批发零售渠道,积极开拓线上线下市场,提高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全省已培育“光山十宝”“原本卢氏”“老家镇平”“博爱七贤”“水源西峡”“淅有山川”“朝歌印象”“乡土大别山”“新县味”“山水汝阳”等近60个县域电商公共品牌,越来越多的地方农特产品通过电商成为“网红”,走出河南,走向全国。

2 发挥好益农信息社作用,健全农产品网络销售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益农信息社村级站点的网点优势,打通“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路。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面前,全省益农信息社积极行动,依托各地市、县运营服务中心及村级信息服务站组织对农村农民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和科普教育。有的采购防疫物资(口罩、体温枪等)向益农社村级站长及广大村民免费发放,有的组织飞防团队下乡喷洒消毒剂,有的为村民送去水果、蔬菜、米面粮油等物资。河南省有40个县区益农信息社对生鲜蔬菜、肉、蛋、奶以及酒精消毒剂等生活必需品进行平台销售、配送和县域拼购的团队进行补贴,每个县区补助金额1万元;对疫情防控期间销售生活必需品不涨价、不囤积居奇、货真价实的酒精、消毒液商家进行补贴。

益农信息社是“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农村落地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采取“政府+运营商+服务商”的发展模式和“省级运营商+县级运营中心+村级益农信息社”的运营体系,旨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真正实现信息进村入户。河南省已建成4万多个益农信息社,基本上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要充分利用益农信息社量大面广优势,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帮助农民脱贫增收,通过线下平台、线上站点、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开展农资供求对接和农产品产销衔接,在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上促进农产品上行,大力发展多样化多层次的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构建优质特色农产品网络展销平台,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渠道促进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探索益农信息社升级改造为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合作社,推动农产品上网销售、实现优质优价。

3 壮大农村电商技能人才队伍,带动农村创业创新

目前,手机已经成为农民的新农具,农民坐在家里划划手机就能了解技术和市场信息,销售农产品。在低成本的互联网创业环境下,农民在乡村活跃主体的引领下,以自己生产的产品直接对接终端消费者,解构了中间环节,拓展了就业渠道,提高了经营收入,促进了产业发展,激发了创业创新活力。太康县杨庙乡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当地的花生和小辣椒,提供就业岗位326个,吸纳贫困人口105人就业。2019年1—12月,太康县实现电商交易额23.66亿元、网络零销额5.94亿元、农产品网销金额2 275.5万元。“互联网+”让太康县的特色农产品成为网红,也让贫困群众在这里“淘”出了幸福生活。夏邑县王营村是一个“淘宝村”, 主打产品是“枣夹核桃”,每天“叮咚、叮咚”的订单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忙着备原料、赶订单,一个小村庄有200多家网店,一年营收能达到3亿元。村里很少有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不少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每个人都忙着奔向好日子。

太康县杨庙乡、夏邑县王营村的实践证明农村电商迅速发展,不仅让特色农产品变成热销品,还让乡村里“长”出新营生,焕发出新生机。键盘上能够敲出来增收账,农村电商大有可为,只要帮到点子上、扶到根子上,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就能“飞”得更远。河南省科协承担的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已在全省培养了3.4万名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建设了439个农村电商示范商铺,全年农村电商科普受益人员达75.6万人,帮扶1.6万余名贫困人员。河南省商务厅在电商培训方面,2018年全年免费培训贫困户8.4万人次,轮训乡镇村干部16.1万人,培育电商带头人4 778人,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创业4.3万人,帮助贫困户增收1.24亿元。不完全统计,2019年免费培训贫困户12.8万人次,培育电商带头人2 248名,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创业1.5万人。目前,全国已发展淘宝村4 000多个、淘宝镇1 000多个。河南省累计建成乡镇电商扶贫服务站1 392个、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点21 200多个,电商扶贫服务站点累计覆盖了6 13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农村电商已经成为农村创业创新最活跃的领域,返乡下乡双创人员一半以上的创业创新项目依托互联网获取信息、营销产品。越来越多的农民一手拿锄头、一手点鼠标,把许多农产品打造成“网红”商品,从卖一季变身卖四季,从卖一地变身卖全国,农村电商撑起全国网络零售总额的“半边天”。

4 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工程落地见效强大合力

强化政策项目的协调配合,加强工程实施的经验总结,优先选择贫困地区开展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河南省西峡、镇平、淅川、确山等县的主要领导,都曾现场化身特色农产品“推介官”,向网民朋友们现场介绍县域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特色产品,推介当地特产的靓点、卖点,与网络直播互动交流,现场试吃,给网民带来不一样的购物体验,为当地优质农产品代言。新乡邮政为国家级贫困县封丘县建起了邮乐封丘农品馆,精选金银花、黑麦仁、红薯干、粉皮等当地农产品20余种进行推广销售,产品十分畅销;将太行深山区的卫辉市罗圈村小米列为重点精准扶贫项目全力推进,短短2个多月销售超2.5万kg,并让没有外出务工条件的贫困户负责小米的包装工作,进而获得一定的报酬。为“抗击疫情、助农增收”,解决农户农产品滞销问题,2月22日,“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发起,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我为农产品代言”主题活动。活动时间是2020年2月22日—9月30日。河南省多名县委书记、第一书记、农户代表、网红等纷纷为当地农产品代言,解决防疫期间农产品滞销问题,同时在全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过程中,传播当地助农品牌,形成持续宣传效应。面对疫情,农产品电商更发挥出优势:阿里巴巴全面启动“爱心助农”计划,淘宝爱心助农项目上线当天,销售了50万kg滞销农产品;拼多多“抗疫农货”专区上线首日,农产品订单量突破了600万单……不少老乡直播卖果蔬,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网络直播和为农产品代言的形式把地方政府的信用引入到价值链中,出现的很多市长、县长用电商平台推销当地农产品案例,呈现出“生产者赚钱,消费者放心”的双赢局面。地方政府与互联网电商平台采取全新的合作模式,利用国内主要交易网站推荐本县特色产品,可以帮助传统的落后地区突破资源禀赋的制约。目前,农业农村系统的益农信息社、邮政系统的村邮站、供销系统的供销e家等服务网点都延伸到了乡村,逐步将农村网点打造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平台。同时,大型平台类电商和专业农产品电商等也不断下沉,加密乡村网点,集网络销售、信息服务、便民服务、物流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要鼓励供销、邮政、电信等系统和各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农村站点以及基础设施、物流体系、网络平台等软硬件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形成强大推进合力。充分尊重农民自主权,不搞“一窝蜂”,更不搞“一刀切”,循序渐进,用市场化方式、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团结农民一起干。推广“产业+电商+农户”电商扶贫模式,促进电商创业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参与电商扶贫,收购或代销农户优质农产品,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民就业,让贫困户以参与产品手工制作、田间管理、生产加工等方式增加工资性收入。打通县-乡镇-村物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整合城乡物流,提供大件物流镇、村配送服务。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又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不仅是建设好,更是要运营好,能搭上互联网快车,让农产品出村进城更为便捷、顺畅、高效。

猜你喜欢
苹果农产品互联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