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赋权管理策略在PICC置管的化疗间歇期老年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1-08 02:08赵莎莎
健康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赋权管理策略出院

赵莎莎,余 佳,杨 林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 肿瘤科,浙江 台州 318050)

肺癌是老年群体高发肿瘤,当前针对该病所采取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癌肿、化学治疗、放射治疗,进而最大限度地达成抗癌成效。化疗是当前相对常见的治疗肺癌举措,由于化疗药物进入人体将对静脉等软组织造成破坏性影响,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已成为反复多次穿刺静脉的有效规避方案,但患者的置管处皮肤极易发生皮肤炎性感染和静脉炎。由于肺癌患者需接受周期性治疗,而在化疗间歇期出院可能进一步增加患者对院外PICC置管维护的内心焦灼情绪。因此,本研究对接受PICC置管的化疗间歇期老年肺癌患者开展家庭赋权管理策略,以提高患者出院后的PICC导管维护水平,从而提高个体生活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肿瘤科处于化疗间歇期老年肺癌患者122例,其中2016年3月—2017年2月62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3月—2018年2月60例作为研究组。纳入条件:未存在自身免疫系统性疾患;至少有1名家属陪护在患者身边,且至少为患者提供不少于6个月照护;陪护家属均配备一部手机设备,且有微信使用习惯。排除溶血与凝血功能异常、伴有PICC置管禁忌证、出院时经各项检查发现伴有PICC并发症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信息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

1.2 护理 所有患者接受常规的PICC维护。患者出院当天,护士告知患者下次化疗来院复诊的具体时间,并对其开展相应的症状管理和临床护理。出院时,为其发放复查时间表,并留下联系方式,方便电话随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家庭赋权管理策略护理.

1.3 家庭赋权管理

1.3.1 强化健康教育 在化疗间歇期,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家庭赋权管理培训,护士需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全方位评估,并与其商定培训时间和地点。护士借助口述的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PICC导管维护的系统化知识框架,帮助其内化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内容包括PICC导管维护知识、用药建议、饮食指导以及并发症护理等。当患者处于化疗间歇期需出院时,护士应将涉及PICC导管护理所需的相关资料予以整合,还需根据临床照护规范罗列出PICC换药的流程表,发放化疗间歇期的照护时间表,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对照流程表开展家庭照护。让患者、家属与护士三方共同交换联系方式,以便院外沟通的及时性。当患者再次来院接受化疗时,则需要陪护家属一同到达现场,由护士在旁督导,让家属为患者开展PICC置管照护,对其存在的错误举动予以纠正和认知强化。

1.3.2 微信平台教育 在患者出院之前,建立PICC置管微信群,每一位研究组家属加入该群。群管理人员由护士、护士长及临床医师共同组成,经过相应培训及考核后确定小组成员,由护士长负责。定期在群中发送PICC置管期间导管维护知识、用药建议、饮食指导等内容,更新的内容由小组成员确定,经护士长审核无误后发送。每天20:00—21:00 为互动时间,患者及家属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咨询,每日都会有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

1.4 评价指标

1.4.1 不良事件 在出院后4个月末,统计化疗间歇期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静脉炎、感染、导管阻塞、形成血栓、导管脱落、皮肤过敏。①静脉炎:若穿刺部位出现痛感,且穿刺处皮肤呈现出红肿热痛等多种表现时,则判定为1级静脉炎;若穿刺部位出现痛感,且局部伴有穿刺皮肤红肿,以及静脉表现出条索状变化,则判定为2级静脉炎;若穿刺部位出现痛感,患者除了上述症状外,亦可触摸到静脉硬结,则判定为3级静脉炎。[5]②导管相关性感染:对PICC导管留置处皮肤的导管出口处抽取少许血液或分泌物,进而开展实验室生化检测,以进一步明确是否伴有病原菌生长。感染者的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硬结或出脓等,且感染处面积应在2 cm以内。③导管阻塞:在输液进程中,出现输液速度变缓或终止的情况,且通过回抽操作无法抽到血液或无法有效冲管。④血栓形成:患侧表现出局部肿胀,肢体肌肉亦出现明显酸痛,经B超检查证实存有血栓。⑤导管脱落:在输液进程中,导管连接处与连接翼出现药液渗漏。⑥皮肤过敏:患者皮肤可表现出过敏性反应,可出现刺痛、瘙痒,且会出现大范围丘疹。

1.4.2 生活质量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4个月末的生活质量。采取SF-36量表开展测评,该量表涵盖4方面维度,共计36项条目,每个维度各9项条目,每项条目采取0~10分评分法,各维度分值为0~9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佳。

1.4.3 PICC导管维护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贴膜更换次数、护患电话交流次数。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对纳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2.2 患者PICC导管维护情况 研究组PICC导管留置时间、贴膜更换次数少于对照组,护患电话交流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患者不同时间节点的生活质量 出院时,研究组患者的SF-36量表得分为176.2±10.3分,对照组为178.5±10.4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7,P=0.222)。出院后4个月末,研究组SF-36量表得分为315.5±13.2分,对照组为196.3±8.4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89,P<0.001)。详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PICC导管维护情况对比

表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节点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各组自身干预前相比,*P<0.05。

3 讨论

PICC置管是老年肺癌患者极为常见的化疗给药渠道,因为这类群体需长期接受治疗,若反复更换给药静脉,将导致静脉出现损害,甚至坏死。但是,化疗是周期性疗程方案,势必涉及给药间歇期,这将导致患者需长期带管回家休养,若在该期间出现自护不当或者院外导管维护困难的情况时,则将引起导管不良事件的发生[6]。老年肺癌患者在出院后的生存环境必定涵盖整个家庭成员的照护氛围,因此,充分激起所有家庭成员的疾病参与度,帮助个体在认知架构上产生正确的自我认知意识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基于此,从政府层面的视角观点指出,对于个体的诊疗照护应当构建以医院为支撑面,强化居家照护的家庭成员参与式护理体系,这能有效提升医院对患者的长期性照护能力,进而将诊疗服务延伸至家庭及社区层面[7]。

家庭赋权管理策略与近年来全新的医学理念相呼应,从居家视角着手的家庭赋权管理策略逐步成为医疗领域的新宠,这个方案能充分激起患者及其家属在参与导管维护中的积极性,并能在动手实践中纠正既往所存在的错误行为和认知,这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明显帮助[8]。本研究旨在通过家庭赋权管理策略实现PICC导管维护网络的搭建,从而降低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ICC导管留置时间、贴膜更换次数少于对照组,且干预后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家庭赋权管理策略降低了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相关不良事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PICC的后期维护一直是医疗界的照护难题,而充分调动家属的参与力度,构建医院-患者-家属的一体化参与方式,能保证患者在院外仍能获得连续性及一体化照护,不仅能减轻其内心对出院后自我照护的恐惧与担忧,更是能提高其对PICC置管的管理水平,为后续化疗奠定坚实的基础。该护理模式能帮助患者及家属重视日常操作细节,借助多项细致性及科学性操作,保证各项操作均得以规范完成,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伴随着家庭赋权管理策略的推进,能有效完善院内及院外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借助家属的反馈,能帮助护士及时发现问题及做好各类问题的妥善处理,这亦是保证各项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的前提,从而形成良好的质量规控体系[9-10]。

综上,对于处于化疗间歇期老年肺癌患者来说,家庭赋权管理策略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亦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赋权管理策略出院
房建工程招标组织与合同管理策略
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工程管理策略探讨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的应用探索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试论新媒体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