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大血管闭塞的预测价值

2020-01-08 02:08潘旭炎
健康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白细胞粒细胞计数

林 俊,潘旭炎

(1.宁波市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 神经内科,浙江 宁波 315731;2.湖州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浙江 湖州313003)

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卒中人数的70%~80%[1]。而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卒中发病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推荐血管内取栓治疗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2]。但如何有效识别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并进行有效治疗,仍是研究的难点问题。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是白细胞分析中的重要亚型,能够有效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研究发现,NLR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价值,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的预测指标[3]。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发病机制,而动脉粥样硬化与免疫及炎症反映密切相关[4]。所以,本文推断NLR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存在关联。且研究发现,NLR与缺血性卒中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显著相关[5]。但NLR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的关系少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NLR对大血管闭塞的预测价值,为大血管闭塞筛查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2013年6月—2018年6月宁波市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2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6]中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标准;②经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诊断确诊;③入院12 h内行CT血管造影;④入院6 h内行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测。排除标准:①近期患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②发病前半年内患有急性心血管疾病;③非脑出血或非血管性病因;④严重心脏病、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⑤近期服用免疫抑制类药物。根据CT血管造影或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结果,将患者是否存在大血管闭塞,分为大血管闭塞组和非大血管闭塞组。本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

1.2 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或以上者)、饮酒、卒中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情况;收集患者卒中分布情况及NIHSS评分情况。

1.3 生化指标检测 于患者入院后6 h内,测定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所用的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均为该仪器的配套产品。于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

1.4 CT血管造影检查 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64排螺旋CT机进行头颅CT血管造影检查,电压120.0 Kv,电流1331 As,矩阵512×512,层厚5 mm,层间距0.6 mm。在对比剂充盈高峰期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颈内动脉至颅顶。经工作站分析并重建图像,观察颈内动脉和脑内大血管闭塞情况。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120例脑卒中患者中,大血管闭塞51例(42.50%),与非大血管闭塞患者的卒中史、心房颤动人数和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 患者生化指标情况 生化检查结果显示,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2.3 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为自变量,以卒中史、心房颤动、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NLR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及NLR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Logistic回归分析

2.4 NL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预测价值 应用ROC曲线分析NL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预测价值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85(95%CI:0.672~0.859),敏感度为82.46%,特异度为73.14%,最佳截断值为4.16。见图1。

图1 NL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ROC分析

3 讨论

目前我国脑血管病患者人数约为1 000余万人,而急性缺血性卒中是致残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卒中的一种,其标准的治疗方案为机械取栓[7-8]。但在临床中如何判断大血管闭塞成为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

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炎症因子的参与。NLR是新近提出的炎症因子指标,在血常规的检测中即可获得。本文结果发现,大血管闭塞患者和未大血管闭塞患者在卒中史、心房颤动、NIHSS评分方面有显著差异,且在入院6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NLR值显著升高。说明炎症反应参与了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的发生发展过程。刘晓昀等[9]研究了NLR鉴别小卒中患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血管闭塞,结果发现NLR对两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Celikbilek等[5]也报道了NLR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死率呈正相关。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本文的研究结论,NLR值越高,大血管闭塞发生可能性越大。

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及NLR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与汶海淇等[10]研究结果一致。心房颤动比较容易形成大负荷的血栓,从而更容易导致大血管闭塞,从而形成血栓。Formica V等[11]也得出相似结论。NIHSS评分越高即神经缺损越严重,本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大血管闭塞发生可能性越大。NIHSS评分项目中的“意识障碍”和“眼球凝视”是判断大血管闭塞的独立因素[12]。意识障碍是当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和大脑皮质的广泛损害可导致不同程度觉醒水平的障碍,而意识内容变化则主要由大脑皮质病变造成。“眼球凝视”发生机制是脑皮质侧视中枢或脑桥侧视中枢受损。而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说明大脑皮质和脑干损害越严重,发生大血管闭塞的可能性越大。白细胞计数及NLR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大血管闭塞的发生有炎症反应的参与。分析原因可能为:炎性细胞因子可以通过诱导或增强黏附分子、趋化因子的表达,诱发或促使缺血性脑损伤,且急性炎症反应可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升高和白细胞渗出、损伤内皮等,上述炎性反应均是引起脑血管炎发生的重要因素,而脑血管炎可以导致进入脑的大血管闭塞。

多项研究显示,NLR值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预测指标[13-14]。也有文献报道,NLR值是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8]。本文中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LR是大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应用ROC曲线分析NL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预测价值,结果提示NL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汶海淇等[10]亦得出相似结论。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患者NLR显著增高,本研究认为NLR可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预测的有效指标。NLR值在急诊中容易获取,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床指标。但NLR对不同亚型大血管闭塞的预测价值及其准确度,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白细胞粒细胞计数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古人计数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