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黏度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PKP术后功能障碍的影响

2020-01-08 02:08胡志彦吕伟胜朱永峰
健康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低度前缘功能障碍

胡志彦,吕伟胜,朱永峰

(永康市中医院 骨科,浙江 永康 321301)

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osteoporotic lumbar vertebral fracture, OFLV)可引起患者周身、胸、腰疼痛,肢体活动受限和脊柱畸形等症状,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目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配合骨水泥是OFLV常用的治疗方法,可有效复位骨折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临床上对骨水泥的黏度选择尚无统一标准,不同黏度骨水泥的手术效果具有较明显的差异[1-2]。本研究比较采用不同黏度骨水泥进行PKP术的OFLV患者的术后功能障碍情况,为临床选择骨水泥的黏度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永康市中医院收治的OFLV患者100例,所选对象站立和翻身困难、骨折部位出现叩击痛和压痛,均经临床症状、病史、影像学、实验室等检查诊断为OFLV[3],年龄>50岁,无精神病病史。排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合并肿瘤、脊柱结核、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有心、肝、肾等严重性疾病的患者,非骨质疏松所致骨折、合并骨骼压迫或神经损伤的患者。所选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度组和低度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患者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定伤椎、穿刺点。术中患者取俯卧位,胸部及骨盆处置海绵垫,作心电监护、麻醉等准备。X光透视下经双侧椎弓根、与矢状轴呈30°左右的外翻角从椎弓根穿刺进入椎体,根据透视像调整角度和力度,穿刺至椎体前1/3处时停止进针,注入造影剂观察静脉显影和造影剂渗漏情况。如无静脉显影及造影剂渗漏,放置套管进行球囊扩张复位,保持球囊张力压实局部骨质后取出球囊。通过骨水泥搅拌器配置骨水泥,骨水泥呈糊状并进入拉丝期后在透视下注入椎体,0.6 mL/次。待骨折区域骨水泥凝固后,再继续注入直至分布椎体1/4后停止灌注,期间注意观察骨水泥的分布并及时调整以保证骨水泥准确注入,待骨水泥稳固之后取出套管,保持俯卧15 min。术毕常规局部压迫止血、包扎伤口、抗感染和行作息(每天休息>8 h)、饮食(以蔬菜、富含钙类食物为主)、肢体锻炼等常规指导。低度组注入的骨水泥为低黏度骨水泥(Simplex 骨水泥,国药管械(进)字2002第3651684号,北京市通茂佳信商社),高度组注入的骨水泥为高黏度骨水泥(丙烯酸类树脂骨水泥,国食药监械(进)字2011第3650038号,联合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1.3 观察指标 ①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行侧位摄X线片,通过比例尺测量最大塌陷部位的椎体高度即椎体前缘高度,并检测于伤椎上位与下位椎体下终板延长线的交角即后凸Cobb角;②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评估,Cronbach’α 信度系数为0.901,效度系数为0.840,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③功能障碍: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5]评估,Cronbach’α 信度系数为0.905,效度系数为0.852,包括疼痛强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干扰睡眠、性生活、社会生活、旅游10个方面,总分为实际得分除以45,乘以100%,得分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④骨水泥渗漏:行侧位摄X线片,观察骨折椎体复位和骨水泥分布情况,记录椎体内骨水泥渗漏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6个月,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后凸Cobb角均低于术前,且术后3 d、术后6个月高度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低度组、后凸Cobb角均低于低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VAS及ODI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与低度组同期比较,P<0.05。

2.2 疼痛和功能障碍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6个月,两组VAS和ODI评分低于术前,且术后3 d、术后6个月,高度组VAS和ODI评分均低于低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 高度组骨水泥渗漏率(6.00%,3/50)低于低度组(20.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39)。

3 讨论

PKP术治疗OFLV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的特点,配合骨水泥注入治疗可有效修复患者骨折及稳固局部骨折,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进而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但临床上关于骨水泥黏度的选择存在较大的争议[6]。有研究显示[7-8],低黏度骨水泥具有黏度低、注入简单、易操作等特点,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骨水泥。但相关研究表明[9-10],低黏度易使骨水泥过快弥散而造成渗漏,可引起固定不牢固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高黏度骨水泥具有瞬间高黏度、低聚合温度和凝固后体积变化小、固定牢靠等特点而贴合机体骨骼,可有效镶嵌在人体骨骼而起固定骨折的作用,且不易发生弥散渗漏[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度组和低度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术前,凸Cobb角、VAS、ODI得分明显低于术前;高度组且术后3 d、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水平改善更显著,此结果与张大鹏等[13]、Edidin等[14]研究基本一致,表明与低黏度骨水泥比较,PKP术注入高黏度骨水泥能够更有效地恢复患者的椎体生理结构,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这可能是由于低黏度骨水泥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椎体形态,改善患者的疼痛及功能障碍,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固定不牢固而导致疗效欠佳[9-10]。在PKP术中注入的高黏度骨水泥具有更佳的自凝特性和弹性,其凝固后体积变化小、固定牢靠而更有效地填充骨与植入物间隙或骨腔[11-12],更有效稳固椎体骨折、消除骨折结构微动,使椎体更易恢复至原始形态。随着椎体生理结构的恢复,可有效提高椎体的负重能力,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和功能障碍。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度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低度组,此结果与唐冲等[15]研究基本一致,表明在PKP术注入高黏度骨水泥具有更良好的安全性。这可能是由于高黏度骨水泥的黏度较高、聚合温度较低,在注射过程中不易弥散和发热,可有效减少骨水泥聚合热效应和骨水泥渗漏的发生,有利于避免因骨水泥进入椎体管道而造成脊髓神经损伤,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

另外,在PKP术注入高黏度骨水泥过程中,应分多次注入,同时需密切观察骨水泥的分布并及时调整,以保证骨水泥准确注入及使骨水泥有更多的时间凝固,且待骨水泥稳固之后取出套管,应使患者保持俯卧15 min,使骨水泥凝固和稳固在椎体内,避免因凝固不充分而出现骨水泥外漏。

综上所述,与低黏度骨水泥比较,PKP术中注入高黏度骨水泥可更有效地恢复OFLV患者的椎体生理结构,改善患者的疼痛及功能障碍,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低度前缘功能障碍
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控制中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的联合应用效果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日钟阴阳方控制低度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分析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趣味化教学策略
对低度白酒生产技术的探究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高压涡轮前缘几何形状对性能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