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2020-01-08 07:18王海妮
会计之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

王海妮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推进,高校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逐年增长,然而科研腐败问题频现,科研经费利用率低,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加大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力度,并对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文章结合我国高校实际,并基于COSO内部控制框架,建立了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评价体系,以S校为例对其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旨在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出效益。最后提出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科研经费; 内部控制;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 F8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0)01-0093-06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一)引言

在国家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活动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国家对科技投入在总量和强度上都有大幅提升,为国家科研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据统计,2017年全国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R&D)的经费支出达1.76万亿元,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在经费投入总量上,比2016年增加1 929.4亿元,同比增长12.3%;在投入强度上,该数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2.13%,较2016年的2.11%增长0.02个百分点,我国的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高校是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承担的科研项目和获得的科研经费越来越多。2013—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获得的部分科研经费支出情况整理如表1所示(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数据统计)。明显可见高校科研资金逐年稳步增长,各项经费支出越来越大。在此形势下,如何管好、用好庞大的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产出效益,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同时避免和减少科研腐败,成为当前国家和各高校科研管理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虽然国家在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法律法规,各高校也紧随国家政策出台并实施一系列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规定,但是科研经费管理依然面临很多问题:(1)项目申报环节,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规划和论证准备不足,对科研活动预测不够科学,导致预算编制不准确、不完整,后期执行时做了大量预算调整,大大降低科研预算的科学性和前瞻性。(2)项目拨付环节,项目主管部门拨付科研经费到各高校后,相关部门未及时公布到款信息,项目组未及时认领经费,影响到科研项目资金的流动性和项目执行进度。项目执行过程中与合作单位产生的外协经费拨款程序不规范,高校对合作单位资质审查、合同签订、权利与义务、监督等事宜未明确规定,存在较大风险与隐患。(3)科研经费支出环节,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的流程、审批权限不明确、不合规,分管校领导、财务部门、科研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各学院等未形成权责明晰、共管共抓、分级授权审批控制的科研管理组织系统。其次,在大型仪器设备采购、试剂材料采购、劳务费发放、差旅、会议、出国等费用支出方面不规范,内部控制管理不严,超标准报销、套取科研经费等现象时有发生。(4)项目结题验收环节,科研结余资金处理问题未明确,科研项目决算编制不规范、不科学,缺乏项目绩效考核标准和办法,无法与科研人员奖惩措施相结合。(5)科研效率依然偏低,不少高校“重立项、重投入、轻研究、轻绩效”,科研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取得高质量突破性成果不多。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缺乏内部控制的理念与执行标准,表现为“人为控制”大于“制度控制”,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严,内控制度形同虚设,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形势非常严峻。

因此,有必要严格遵守科研经费管理法律法规,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并且严格有效执行,建立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评估机制,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案,便于更好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产出更多的科技成果。

(二)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科研经费是科学研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是为从事科学技术活动,达到某种用途和目的而必须进行的支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在一定的规则和制度的指导下,在整个科研项目进程中,对经费使用进行有效控制、监督与管理,并在科研项目结项后进行经费绩效评价等行为的总和,这是涉及高校多部门、多方面协同管理的综合性活动。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和基础。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在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发挥的职能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个方面: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根据2014年1月1日起执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高校的内部控制是指高校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为保证教育事业有序进行,保障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源配置和资金使用效率,以及会计信息真实与准确等高校管理目的,所制定的一系列措施、程序。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不仅是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关系到高校科学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障科学研究活动正常进行,确保科研资金流向真实可靠,以及资产安全完整。国内学者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较多,但对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但大都认为需要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改变“重立项、轻过程管理、轻绩效”的现状。姚震[1]提出要围绕预算控制、风险控制和监督控制这三点来健全内部审批制、绩效评价机制和经济责任制;蒋美玉[2]分析了内部控制理论的五要素,提出了当前高校科研经费在这五个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的具体措施;袁繼英等[3]提出了科研经费预算、收支、采购、资产等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和风险点,要抓住关键点和风险点,针对不同风险点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丰富了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理论;马尚敏等[4]提出了基于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重点问题,一是评价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有效,二是完善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夏秀桂[5]提出从“控制活动”角度对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体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强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完善授权审批制度等有效措施。综上所述,学者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内部控制实施做了不少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缺乏针对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的评价模型,缺乏具体评价指标体系。

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绩效水平,本文构建了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评价体系,建立具有目标引导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全面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与评价提供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真正使得高校科研经费由“人为控制”变为“制度控制”“大数据平台控制”,将内部控制落到实处。

COSO内部控制框架将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划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大因素,并融入组织管理的全过程。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不断对该理论的应用进行拓展和改进,本文尝试将其应用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评价模型。

二、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近年来,高校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收入占高校总收入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因此,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其进行科学评价也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科学性与经济性相结合

科学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做到指标设计规范、全面,不含无效指标,各指标之间既要相互独立,又要相互补充。经济性原则要求指标的获取应当经济可行,易于获得,并且能够降低科研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科研项目取得预期成果的前提下,保障经费使用的经济性和高效性。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科学研究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科研经费管理活动同样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指标体系的选取不仅要能够静态地反映考核对象的现状,还要动态地考察其发展趋势,衡量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段的变动情况,即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原则。

3.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本文要进行的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评价就是用科学的数学模型,建立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搜集用数量表示的信息,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研究结论。因此,离不开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定量分析。同时,评价活动中必然存在缺乏以数据为基础的指标,需要根据一定的理论与经验,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等方法,进行定性评价。

4.目标导向性

本文进行评价研究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给出评价等级和分数,而是根据评价结果补短板、促提升,科学引导被评价对象向既定的目标发展,实现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优化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利用评价结果对被评价对象的行为加以规范、控制,引导其向目标靠近,实现目标导向的作用。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COSO内部控制框架,依据本文明确的设计原则,将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2)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级。目标层是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准则层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方面;指标层是根据具体评价内容将准则层细化为14个子指标。

1.控制环境

(1)高校科研管理理念及科研文化、科研氛围。关注高校是否有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最新出台的相关政策,科研管理部门是否有明确的科研发展规划,是否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增加高质量科研成果作为科研管理理念和文化,高校是否定期向教师宣传相关新规定,高校的科研文化是否风清气正、诚实守信,是否杜绝“学术腐败”。

(2)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要关注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要克服部门间各自为政的做法,既有分工又讲求合作,还要关注高校是否建立了科研管理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

(3)科研考核评价机制及有效执行程度。高校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科技考核评价制度,进行科研绩效考核并与奖惩制度挂钩;高校是否组织科研管理部门、审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对各学院、各部门的科研经费管理情况、课题组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审计和不定期抽查;各项制度、机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效果如何。

(4)信息一体化技术的支撑。大数据时代的今天,高校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每年都在不断增加,经费监管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工作量也与日俱增。“人工控制”在准确性和时效性上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将实现科研经费由“人工控制”向“制度控制”转变,并且大大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提高数据信息的透明性。高校是否建立科研管理信息共享系统,连接科研项目系统、财务经费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系统等,将成为衡量“控制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通过这一平台实现科研项目管理、财务费用报销、预算控制与调整、政府采购、资产管理、授权审批等一系列业务。

2.风险管理

在科研经费管理中,高校必须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建立起“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的管理流程。

(1)科研风险识别水平、预警机制。要关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关键风险点,并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和预警机制。主要风险点有:预算申报随意性大、预算编制不恰当,预算调整、审批不合规定;支出不规范,材料采购不明确、劳务费支出和协议外包的不确定性;会计核算的差错、支付及授权审批的不确定性;科研结余资金处理不当等。

(2)科研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措施。要关注高校是否对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关键风险点进行科学评估,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高校要树立风险导向的管理意识,如明确了科研经费管理的风险点,就要从准则层其他四個方面切入,健全内部控制管理。

3.控制活动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活动涉及项目申报、评审、立项、执行、验收、研究成果管理等过程,评价应重点关注以下控制活动。

(1)科研预算管理与控制。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是做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全局工作的关键,包括预算编制、执行、调整、考核评价等,要关注高校是否建立详细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立项阶段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对其合理性进行检查;项目执行阶段,是否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预算调整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财务部门是否建立科研经费报销的具体办法并严格执行;结题阶段是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2)高校资产管理情况。要重点关注固定资产及实验材料购买、登记、使用、管理情况。对符合政府采购标准的物资是否采用政府采购渠道,购入的固定资产是否纳入高校资产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减少资产流失;是否定期检查购入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以及带来的效益;实验材料、试剂的采购、管理是否建立起完備的入库、出库制度。

(3)授权审批控制情况。高校科研活动经济事项是复杂的,要求高校明确各部门在不同经济业务事项上的管理权限、审批程序等,区分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只有相关管理部门不同程度地参与科研经费管理,才能更大程度上优化内部控制管理。

4.信息与沟通

(1)科研管理信息共享系统的构建。充分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重要意义。高校要建立科研管理信息共享系统,连接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院系二级管理部门、网络中心、各类实验服务(分析测试中心、仪器租赁维护、试剂采购平台等)、课题组科研人员,可以实现多部门多维数据有机结合,实现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结题、审计的全过程管理。信息录入及时准确完整,反映项目进展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发挥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2)科研管理部门之间信息沟通情况。高校各科研管理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信息传递,减少和消除信息不对称,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科研管理部门要定期与各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所、课题组进行交流与调研,宣讲政策、项目管理中常见的问题、经费管理办法等。

5.内部监督

(1)各责任单位自我审查和互查。高校各科研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本部门科研经费管理情况进行自我检查,并进行部门间互查。各课题项目组也要定期对经费使用情况开展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早解决,将管理的漏洞扼杀在萌芽中。

(2)高校独立内审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高校要建立包括审计、纪检监察、科研主管部门等在内的高校科研经费内部独立审计机构,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责,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弥补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更侧重于“事后控制”的不足,实现“中间过程要问责”的效果。其次,要重视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及时进行反馈和整改,对不合理的经费支出及时阻止,切实保障科研经费合理使用。

(3)科研诚信档案的建立。高校要建立科研人员诚信档案,根据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结果核定教师诚信分值,纳入高校教师年度考核指标,并决定教师后续科研项目申报的资格,将严重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教师纳入黑名单。

三、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建立与应用

(一)理论基础——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FAHP)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是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综合运用的评价方法。将评价因素按一定规则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级。先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集权重。再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评判效果,模糊法位于层次法之后,两者相互弥补,增加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层次分析法评估矩阵的建立大多采用多名专家打分方式确定,主观性强。对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这一多因素模型进行评价,为提高模型的抗干扰性和客观性,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价,最大程度避免单一模型评价的局限性。

运用该方法评价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建立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再由科研管理领域专家根据各指标因子重要性程度进行评分,建立各指标因子两两比较矩阵,计算确定各准则层指标的权重;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各指标因素的模糊隶属度,结合各权重集,进行不同层级模糊乘法运算,最终综合分析得到该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情况评价结果。

(二)评价模型建立与应用

本文以天津某市属重点高校S校为研究对象,采用已构建的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对该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情况进行评价。

由层级结构,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2)划分为一个目标层、五个准则层和十四个指标层。运用“1—9数量标度法”对各因素重要性程度进行评价,建立两两比较矩阵。其中,“1,3,5,7,9”分别表示同等重要、略微重要、较重要、非常重要、极端重要,“2,4,6,8”为相邻判断的中间状态。根据科研管理领域专家和相关专业人员的意见评分建立两两比较矩阵。以准则层(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为例,建立两两比较矩阵A:

利用和积法将两两比较矩阵A按列做归一化处理,按行相加,得到的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最大特征值对应特征向量W=[0.324,0.113,0.324,0.151,0.088]T,最大特征值λmax=5.052,计算一致性指标CI= ,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CI=0.013。

计算一致性比率CR,随机一致性指标RI=1.12,CR=CI/RI=0.013/1.12=0.012,小于0.1,证明该两两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因此,符合一致性检验的特征向量W={0.324,0.113,0.324,0.151,0.088}就是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准则层的权重。

同样按上述方法分别对五个准则层所对应的指标层构建两两比较矩阵,利用和积法计算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分别得到五个准则层下各指标层的权重。

在求得各级权重集的基础上,确定单因素评判的模糊评价矩阵。先明确评价评语集V={V1,V2,V3,V4},其中V1表示“优秀”,赋值10分,V2表示“良好”,赋值8分,V3表示“一般”,赋值6分,V4表示“很差”,赋值4分。请该校20名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资深工作人员(涉及审计、纪检监察、科研、财务、国资等部门和单位)参与评价,对该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对5个准则层下14个指标进行打分。各准则层对应指标集形成模糊评价矩阵Ri(i=1,2,3,4,5),以R1为例(即“控制环境”方面),模糊评价矩阵为:

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法将权重集(W1)和模糊评价矩阵(R1)进行模糊乘法运算[6],得到评价决策矩阵(C1),即:

同样的算法分别得到各准则层下指标评价决策矩阵C2,C3,C4,C5,并得到综合评价决策矩阵C,其中:

由模糊综合评判法,将准则层权重集(W)与综合评价决策矩阵(C)进行模糊乘法运算,得到综合评价最终结果(U):

将评语集各个等级进行赋值,对S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评价结果计算分值。评语集V={V1,V2,V3,V4}={10,8,6,4},按加权平均法将模糊评价结果与评语集赋值矩阵做乘法运算,得到综合评价得分:

L=10×0.248+8×0.342+6×0.326+4×0.084

=7.508(分)

总体上看,由于6<7.508<8,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情况为“一般”,存在较多漏洞和风险,应当加强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

同理,五个准则层方面,各自的赋值评价得分如下:控制环境方面,评价得分L1=7.832(分);风险管理方面,评价得分L2=7.718(分);控制活动方面,评价得分L3=6.932(分);信息与沟通方面,评价得分L4=8.31(分);内部监督方面,评价得分L5=6.812(分)。

评价结果分析:

1.通过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得出S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情况总体是“一般”,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加强内部控制工作,才是实现科研经费优化、高效管理的重要途径。

2.在五个准则层方面,结合S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得分情况,“信息与沟通”方面得分最高,为8.31分,说明该校比较重视科研管理信息共享系统的构建,实现财务、审计、资产管理、科研服务等的数据共享共建,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的公开透明性,科研管理部门之间信息沟通通畅。“内部监督”方面评价得分最低,为6.812分;其次是“控制活动”方面,评价得分为6.932分,这两方面工作不够到位,S校在以后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应当重视“内部监督”和“控制活动”。“内部监督”方面重视单位内部自我审查和互查工作,建立校内独立审计机构,加强自我审计工作,提高审计结果的有效性;建立科研诚信档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工作。“控制活动”方面,要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编制科学合规,预算调整严格审批程序,又给予课题组自主权,在规定的范围内浮动,预算执行严格监管,预算考核及时跟进;加强高校资产管理,资产采购、资金支付、资产登记、资产管理与配置、使用反馈等都不可缺少;最后,要严格授权审批控制,明确责任部门及管理权限设置。

四、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

(一)要明确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的原則

高校作为科研项目依托单位,有义务管好、监督好科研经费。第一,要遵循高校科研项目发展规律,顺应科研项目发展进程,科研经费是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保障科研活动正常进行,产出科研成果。第二,要坚持科研经费“放”与“管”相结合的原则,找准“放”“管”结合的平衡点,既要防止管理过松出现经费滥用的现象,又要避免管得过严打击教师积极性。要在项目中给予教师一定自主权,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第三,高校要加强对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在COSO内部控制五要素基础上完善、细化,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的“过程控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与全过程审计工作。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关键环节的内部控制治理

1.项目申报环节加大审核力度。高校应鼓励科研人员根据国家战略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高校优势资源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同时,也要做好申报项目的把关,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完整、研究目标技术可行,并根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审核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财务、科研部门可组织专家就项目预算编制的任务相关性、经济合理性、政策符合性进行审核把关,以确保上报项目预算编制科学可行、真实完整,按预算开支范围和进度执行。项目预算经批复后一般不做调整,若必须进行预算调整,须按规定程序进行。

2.完善项目经费拨付环节管理工作。财务部门要重视经费认领工作,不能影响执行项目进度的资金保障。经费到校后,要及时在校园网财务系统公布来款信息,包括拨款单位、金额、日期等,项目负责人知悉后及时到财务认领、入账。根据项目合同需要有外协合作单位的,要加强对方资质审核,实行财务、科研部门共同审核、批准制度。未经批准,科研经费不得再次分拨、转拨,杜绝借科研合作之名将经费挪作他用。

3.严格科研经费支出环节的审核。经费支出要与科研活动相关,不得虚构经济业务或通过非法票据套取科研经费。项目支出进行财务报销时要提供真实合法票据,不得提供虚假发票。规范固定资产、材料、试剂的采购程序,按规定程序执行,完善到货验收登记制度、出入库制度、日常管理制度等。加强对劳务费、评审费、会议、差旅、出国等的支出管理,完善事前审批制度,明确相关部门责任,按规定范围和标准支出。加强大额支出的管理,建立大额支出授权审批控制制度,超过一定额度的支出要经过相应级别的部门和负责人审核签字,购置大型设备必须经过专家论证、执行相关采购程序。

4.完善项目结题验收环节的控制。要做好科研经费决算工作,项目负责人按要求编制决算报告,财务部门加强对决算的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高校要做好科研经费审计工作,实行高校审计部门独立内审和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财务部门配合提供真实会计账表、原始凭证,针对出具的审计意见要及时整改;做好项目结余资金的管理,制定明确的管理办法,对结余资金后续使用年限、使用方式等都明确规定,提高科研结余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完善科研信息化平台,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高校承担的项目和监管的经费越来越多,要统筹规划,加强科研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整合现有的财务、科研、资产管理系统,实现校园一体化管理,提升高校“服”的水平。建立信息共享的高校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动办公信息化,实现项目申报、预算编制、预算调整、经费支出、政府采购、财务报销、课题验收、绩效评价等于一体,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教师少跑腿”的目标,让教师把有限的时间用于解决科研项目问题。

此外,高校要推进科研经费信息公开制度,增强信息透明度。在学校内网和外网定期公开科研项目组构成、预算结构、预算调整情况、经费支出情况、审计和考核评价结果等信息,接受校内师生和社会监督,对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现象“零容忍”,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四)不断创新科研绩效评价的技术方法,发挥绩效评价的导向作用

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国家对科研经费阶梯式投入,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与考核评价问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与价值。高校要结合自身特色优势,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特点,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绩效考核方法和制度,与科研人员奖惩、评优、晋升职称职务相结合,考核制度应当对科研经费管理具有正确导向作用。不能将所有类别的科研项目同质化对待,要大胆采用基于协调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要尊重学科特点,尊重科学研究的未知性和探索性。例如文科类课题有较多调研、交流和会议,自然科学类课题在设备仪器、试剂耗材等方面支出较大。新的评价方法要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经费自主权,要尊重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着力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姚震.高校科研经费内部会计控制初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2(3):91-93.

[2] 蒋美玉.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探讨[J].会计之友,2014(22):100-102.

[3] 袁继英,申岩,赵洁.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4(28):110-114.

[4] 马尚敏,李卫中.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审计重点研究——基于COSO内部控制框架[J].中国内部审计,2015(11):22-25.

[5] 夏秀桂.从高校控制活动看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J].会计之友,2018(17):90-93.

[6] 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43-175.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
交通运输行业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J电气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基于我国国情的COSO报告应用研究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内部控制角度的利润操纵行为探究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