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突破难点 精准服务

2020-01-08 07:17茹虎林张国军田甜刘超
雷锋 2020年1期
关键词:上党移风易俗志愿

茹虎林 张国军 田甜 刘超

随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持续推进,山西省长治市整合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农家书屋、纪念馆、乡村大舞台、文体广场、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建立实践中心(所、站)主阵地和“实践驿站”,构建起“一站多点”、三级联建的网络化阵地体系。其中,长治市上党区将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融媒体建设相结合,群众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手机提出需求订单,由378支480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志愿联盟接单后,迅速通过网上网下互动,将精准化服务送到群众的田间地头。同时长治市长子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强大效能,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建设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振兴,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人情宴”一去不复返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这是我们县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也是希望逐步实行移风易俗经常化。”长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郭惠波,认真详尽地向记者介绍着该县有关移风易俗的工作情况。

“以前村里办喜事,提前一天开始摆宴席、吃大锅饭,要连续吃4顿,家里只要有客人,菜就不断上,少则几桌,多则几十桌,再算上烟酒,那真是一场婚礼下来,小两口有车有房有存款,老两口无车欠钱一身债。办白事,花费更多,光请乐队表演就得八九千元,抬棺得花两三千元。这些陈规陋习让老百姓挣的辛苦钱瞬间就花光。”村民说。

近年来,长子县不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进行治理。在刚开始实施时,也遇到了很多阻力,一些群众心里虽然认同,但碍于面子而有所顾忌,执行起来困难重重。这时,有觉悟的党员干部积极行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较好的大堡头镇,就有这样一个先进典型事例,该镇南小河村原支部书记陈有根带头执行相关规定,他父亲去世后,带头不请乐队、不顾人抬棺、不披麻戴孝,通过佩戴白花、举办追悼会的形式为父亲举办葬礼,不仅减少了许多麻烦,而且节省了很多开支,为村民树立了样板。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于是就跟着推行了起来。

“八音会”是一种古老的民族音乐,一般有10人组成,表演以吹奏为主,俗称“吹戏”。最初用于祭天、地大典和祭祀祖先的演奏,后来逐步普及民间,民间婚丧嫁娶都要用“八音会”。

“八音会”成为长子县甚至上党地区红白喜事开支的一个重头项目,村民一次需要花近万元请乐队。南小河村支“两委”在移风易俗的改革上,以此为切入点,购置两个音箱,将哀乐、上党梆子等录制在U盘上,供出殡使用,既保证了有吹戏的传统,又给村民节省了大笔的费用。

“活着图个穿戴,死了为个棺材。花钱还在其次,能否请上人抬棺,在村里是个有没有面子的事情。”村民裴奶奶说。

为了减轻村民精神和经济上的负担,村支“两委”投入1万元定制了1辆灵车,家属再不用请16人抬棺,省时省力。村民事委会还协调坟墓占地,规定每个坟墓占地费用不超过1000元,同时规定用吃一顿大烩菜替代“流水席”办事。为了推进文明办理白事,南小河村支“两委”会在村民离世第一时间,带上两袋白面对离世者家属进行慰问,宣讲文明办理白事事项。就这样,南小河村用替代的方式,为村里的“丧事简办”找到了一条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好路子,让“人情宴”一去不复返。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大家别着急,排好队,一个一个来,人人都有哈!”在长治市上党区,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党员志愿者刘阿姨一边在爱心餐厅卖力地给前来就餐的孤寡老人们盛着免费面条,一边乐呵呵地维持着秩序。

慈善募捐、扶贫济困、义务劳动……走进上党区,一支支志愿者队伍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为广大居民提供生活服务,为城市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目前,上党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志愿服务为抓手、以资源整合为重点,各类志愿服务团队达376支,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5.5万名,让文明实践在百姓心中“活”了起来。

2019年3月,上党区被山西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全省唯一开展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综合试点的县区。在工作推进中,上党区通过“走出去学习经验、关起门倾听呼声”,形成了中心统领、一地一品的共识。各志愿者队伍,各乡镇、村也根据本地特色、群众需求,探索走出自己的文明实践之路。“区幸福公益协会”的爱心妈妈团队,吸纳10余名爱心妈妈分别照顾孤独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一家亲公益协会”办起了免费素食餐厅,面向60周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免费提供素食午餐,这些志愿服务团队在上党区成了“明星团队”,说起他们,大家都为这种志愿精神竖起大拇指。

与此同时,该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已向农村延伸。南宋乡东掌村将常年不断线的“文化+旅游”活动与志愿服务相结合,让每一位村民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北呈乡须村是干板秧歌的发源地之一,村中至今还保留着一百多年的传承谱系,75岁的干板秧歌民间艺人屈祥则,义务为传承组志愿者们加紧排练新编的秧歌小戏;北呈村的巾帼志愿者团队,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开展邻里互助、困难家庭帮扶、参与环境整治等多个项目,增强了村民们的凝聚力。

在上党区,像这样以传承传统文化形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生机勃勃,通过大力倡导关爱、互助、诚信、和谐之风,形成了人人争当“文明模范”的良好氛围,志愿服务在上党大地落地生根。

洗菜、切菜、和面……,上党区工农庄村日间照料中心的厨房里,80岁的马自景与另外一位老人正在给大家准备午饭。该村村支书王布兰告诉记者,这两位老人都是村里“情暖夕阳”志愿服务队队员,“原来村民做好事、管闲事都会不好意思,自从组建了志愿服务队,大家都是名正言顺‘管闲事”。

王布兰介绍,工农庄村日间照料中心已成立5年,为全村鳏寡孤独和残障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及文娱活动场所,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便他们的生活。情暖夕阳志愿服务队的成员都是该村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年龄最小的有63岁,最大的已84岁。

2019年7月,情暖夕阳志愿服务隊成立,老人们纷纷要求加入。该志愿服务队负责人李小玲告诉记者,目前已有35位老人到工农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申请、注册,通过审核之后成为志愿者,他们参加的每项活动,都会备案在册。

“日间照料中心已经照顾我3年了,今年我也当起志愿者,别看我年纪大,但也要能做什么就做点什么,出一份力。”84岁的王娥则道出了老年志愿者们的心声。正在准备午饭的马自景告诉记者,自从当了志愿者,日子一天天过得更有心劲儿了。

老年志愿者们为工农庄村志愿服务树立了榜样,在实际生活中,他们还会鼓励村民们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王布兰介绍,工农庄村已有“不忘初心”“情暖夕阳”“爱满乡村”“守望幸福”“花开农庄”“永不褪色的绿”6支志愿服务队,服务内容涵盖党的建设、关爱老人、扶贫济困、普法教育、非遗传承、应急救援等方面,总人数达329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8%,“志愿者做榜样,人人都当起村庄的主人翁,村风村貌都有了改善”。

结语: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是文明实践的新探索,是幸福生活的新功能。长治市立足市情民情,通过提升认识、优化服务、规范管理,着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入广泛开展,积极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他们针对不同地域差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靶向”精准服务,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在哪里”,探索出了一条颇具地方特色的文明实践发展路径,也必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强劲动力和精神保障。

猜你喜欢
上党移风易俗志愿
The Price of Beauty
高庄镇: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
白沙埠镇:争当移风易俗“四大员”
上党地区民间传统手工艺生态环境探析
上党地区民间音乐调查报告
合川区双凤镇:移风易俗有妙招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志愿小队出动
论宋初李筠之乱
上党八音会探源及乐户之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