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语文教学须把“根”留住

2020-01-09 10:01黄国良
课外语文 2020年16期
关键词:素养语文课堂

黄国良

(安徽省太湖中学,安徽 太湖 246400)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一个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所谓“大数据”,就是以数据为本质的新一代革命性信息技术,在数据挖潜过程中,能够带动理念、模式、技术及应用实践的创新。

在万事万物逐渐互联化的今天,大数据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已是大趋势。这也必然会给不断改革中的语文和语文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我们将在循序渐进中深刻领受到语文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正在线上线下,形成一个新的教学生态。例如我们可以借此尽可能改变古文教学课堂沉闷、低效的状况,改变作文“伪”教学的局面。

尽管大数据技术对教育、对语文教学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但是,对大数据下语文教学的担忧,同样是基于大数据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已经可见的是有些语文课失去了语文的味道,沦为了信息技术走秀课,轻视语文教学之根本。所以,我们不仅要欣然接受科技发展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巨变,同时在声息喧哗中也应保持一份“警惕”,始终牢牢把握住语文教学之“根”。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有效与高效、教师的发展、语文学科素养等三个维度,着重阐述在大数据时代为何要留住语文教学之“根”。

一、从课堂看,仍须注重语文教学的有效与高效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仅赶上了也抓住了时代变化的机遇,创新了理论,引入并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不过却存在着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表现为重数据收集,重内容的展示与灌输,热衷于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过分营造热闹氛围;表面上学生兴趣浓厚,但也“只是有趣而没有效,课堂成了看沈小阳,搞笑而已”(李镇西语),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内在联系不够,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这明显违背了利用大数据打造语文有效课堂的初衷。

有效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李镇西老师曾在阐述什么是“好课堂”时说:“所谓好课堂,就是‘有趣’加‘有效’。”他还强调:“‘有效’当然不只是指成绩提升,但这是一个最重要也最直观的指标。”那么,有效语文教学有哪些表现呢?“有效的语文教学要有三个环节:第一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是以课文的思想内容为背景,学习和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及其组合方式,领悟文本形式表达的功能和效果,掌握语文知识;第三是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通过规则和例子的组合学习,以及变式练习,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大数据下的语文课堂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须根据国家颁布的标准和学生发展实际,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效果、追求效率和效益,提升学生成绩、优化学生素质,并使自身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能与学生一起共同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最高境界是“高效”。什么是“高效”教学?简单点说,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多种形式来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并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常态化采集、分析,将之应用于对教与学的测试、诊断与反馈,最终达到最优的效果,即高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高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高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大数据技术的积极作用。

二、从主体看,仍须重视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大数据本质上是新一代革命性的信息技术,所以它之于语文教学,实是推动和促进了语文教学和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但不容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当前数据技术与教学的结合,还处在一个粗放的状态或者说初始阶段,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其他的教学工作极易被海量的数据淹没,或者陷入对数据的选择与分辨之中,恰恰忽视了人的发展。而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则是人的现代化,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则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支柱和最后保障。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启泉教授曾经指出:“学校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从战略高度明确提出,教师队伍是新时代“国家富强、民主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语文、语文教学和学生发展的核心。语文教师的发展,除了一贯强调必须具备的专业基本素养,在大数据化的背景下,有新的走向。具体到实践层面,体现为这样几种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数据分析与数字化评价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混合式教学能力、网络研修和社群协作能力、人机协同的意识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同时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只有激发出教师创造性从事专业工作的活力和潜能,才能有教师自身和教师队伍的发展;只有教师有了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才会有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这就必须让“一辈子学做教师”的观念成为一种深植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念。而对教师专业学习的培养培训,就必须突破教师工作的学科局限、地区局限和行业局限,强化“产——学——研——教”一体化的模式及其实践。

三、从课程看,仍须着眼于语文学科素养

语文课程改革的本质是“语文人”价值的发展。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为核心的语文素养,则是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北师大教授王宁认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

而学生语文素养能否落实、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一个理想的语文课堂——与学生相关的大量日常教育事件发生的时间与空间。显然这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是技术的先进与否和在课堂上使用技术的多少,更是以教学意识和教学思维的变革为保障的。例如我们首先要意识到,学习的本质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的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形成问题化学习和情境化学习;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语文学习活动;要完成语文学科课程和它与其他学科门类的综合设计规划,如果语文课堂不能给学生以智慧的挑战、发现的愉悦和情感的共鸣,如果语文课堂只是让他(她)们消极、被动地感受在其他学科课堂上也能体会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那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就永远只能是一句空话。

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变迁,通常是由科技革命推动的。大数据技术已然成为当下一个不可能被忽视的要素,它必将改变教育,也必将改变语文。然而,如果过于迷信数据与技术,那么语文教学、教师、学生注定会为技术所“累”。无论什么技术,也不能改变它服务于人的本性。如果大数据技术不能帮助语文课堂有效、高效地发展,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方面发挥作用,那么它就是对教育教学无用甚至有害的技术。所以,有学者提出,语文教学中要暂时“忘掉”技术。“忘掉”技术,不是完全拒绝技术,而是把技术约束在合理的层面和范围内,让它做正确的事。对语文教学来说,就是让它做最能体现语文教学价值和语文学科价值的事。从语文教育教学生态角度,严肃、认真地思考大数据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变革与重建,会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待大数据技术在推进语文变革过程中的作用,更清晰地看到这场变革的走向。

猜你喜欢
素养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