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

2020-01-09 10:01张跃江
课外语文 2020年16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教学方式

张跃江

(甘肃省通渭县马营镇黑燕山学校,甘肃 定西 743000)

引言

初中时期,是学生思想意识等初步建立的时期,这一时期,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加强对文字美感的感悟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中丰富精神素养,陶冶精神情操。而在初中语文中常涉及到的古诗词教学便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例如宋朝词人马致远所创作的《天净沙·秋思》和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诗句得以流传至今,不仅是因为其脍炙人口的诗句以及辞藻语法运用得精彩绝伦、无懈可击,更是因为其语言中独具的人格魅力,以及在诗和词之中所蕴含的情怀,以及作者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所以将古诗词带入到教学中,并与传统文化的思想相融合,将会使学生获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及其感悟能力,以此增加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以及文化成就感。

一、古诗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古诗词主要盛行在唐宋时期,以唐诗、宋词、元曲著称,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传统文化与古诗词是不可分割的,传统文化承载了诗词的精华,而古诗词优秀内容的存在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唐宋八大家、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盛名犹在;“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名句仍在耳畔回旋,经典的力量是无限的。

在传统文化中古诗词占据了半壁江山,纵观初中时期对传统文化的选择范围,其所重点学习与关注的皆以古诗词居多。古诗词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当今时代对古诗词的定义为我国所独有的一类文体,注重格式化和韵律,例如在古诗中分为律诗和绝句等,而且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诗词囊括众多的内容,《诗经》《论语》《三字经》等都属于诗词的范畴。诗词具有语言短小精悍,却寓意深远的特点。在短小的篇幅中,可以传达出大量思想,值得教师以及学生去不断挖掘与探索。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代表,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也具有指导意义。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综上所述,在初中时期学习古诗词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升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效率将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能力,增加对文字的敏感度,以及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为了达到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目的,需要将古诗词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进而探讨古诗词教学以及学习效率提升的有效策略,发挥出古诗词的真正文化魅力,着眼于古诗词的教学以及学习,推动传统文化的整体发展,提升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一)深读作品为基础,领会作者情感

首先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应以理解诗词的内容为基础,在古诗词学习的前期,对其进行初步的预习,掌握文章的大概内容,对疑难处进行标记,并尝试自主地去解决和理解问题,为进一步古诗词的理解与深化,打好学习的基础。在学习或者是教学中应提倡自主学习,利用现有的互联网资源的优势,延长学习的时间,拓展古诗词学习的维度,深入解读诗词含义,并由此感受诗词之外作者的情感,及其所传达的价值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深读作品的过程中,根据作者的用词以及文字结构对作品进行赏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通过文字所传达出的信息和内容。

例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写给亡妻王弗的一首悼亡诗《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学生学习这篇内容的初期,首先对其创作背景进行了解,把握文章的走向,然后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研读,找出文章情感的基调。《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品的背景是妻子去世十年,作者梦回有感而发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文章深入的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小轩窗,正梳妆”虚实结合,前后对比强烈,更能表现出作者的思念之情以及内心的悲痛与凄凉。文学史上评价该词为“字字血泪,令人动容,自然而又深刻”。好的诗词之所以流传至今,一定有其必然的因素。将优秀的作品进行深入研读,感受优秀文化所带来的思想碰撞,才可以真正地实现文化的价值。

(二)挖掘民族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不同的诗词中所传递的思想也是不同的。例如爱国诗人陆游在《示儿》一诗中曾提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深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透过文字的应用,便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苍凉与辛酸,对国家复收的热忱希望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在同类型诗词的学习中,深入挖掘诗人的情感,结合诗人作诗前的历史背景,感受作者作诗的心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怀。并且从诗词的学习中透过作者的情感渲染文化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怀,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三)引导学生想象,欣赏诗情画意

“兰陵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诗词具有独特的美感。在现代教学方式中,注重情境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的优化,用优秀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带入诗词的情境中,发挥诗词的魅力,欣赏来自诗人透过文字所塑造的美好境界,感受诗词带来的氛围渲染。在感受“诗情画意”的同时学习作者用词的技巧,进行品析,是指能够对自身的学习以及语言运用有所帮助,发挥出文字的力量;此外通过对优秀的诗词的学习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四)品赏作品语言,感受传统文化

对于古诗词的学习,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可局限于诗词的教学与理解,或者短暂地感受文章的魅力,将古诗词的学习停留于表面。重点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古诗词的思考,能够真正学以致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会对文章内容进行筛选,选择适应自身学习与发展的内容运用到自身的学习与生活中,真正品赏作品语言,感受传统文化,实现古诗词真正的价值。

三、结语

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中的瑰宝,而古诗词则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代表,在初中时期的教学中将优秀的古诗词内容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使学生把握住文化的整体性,提高对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古诗词文化的学习,使诗词在初中时期的教学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教学方式
踏青古诗词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