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训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及策略

2020-01-09 10:01陈贤芳
课外语文 2020年16期
关键词:逻辑新课标高中语文

陈贤芳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广东 化州 525100)

“逻辑”一词是由英文logic音译过来,它源于希腊文,原意指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恩格斯指出:“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高中语文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推动学生逻辑思维全面深入发展的重要一环,值得我们去关注、探讨。

从国家教育方针的上层设计来看,2017年“新课标”的四个核心素养之一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中“逻辑”或者“逻辑思维”在“新课标”中被提到有22次之多,而在“旧课标”中仅被提到过5次。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标”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视。当前,众多学者对新高考的解读,也比较一致地认为,新高考的变化之一就是试题内容重在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从课堂教学及考试的效果来看,教学表现出来的很多问题与缺乏“逻辑思维”有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代表的发言没有条理,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致使同学、师生之间的沟通理解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教学的进度及效果。

现在很多研究新高考的老师有感触地说:“得语文者得天下。”但纵观语文试题的构成,我们也可以说:“得逻辑者得语文。”首先,在论述类、非连续性的文本、小说、文言文等阅读中,选择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命题者往往通过“混淆概念、不证而论、偷换概念、转移命题、类比失当、强加因果、必然或然”等逻辑错误来设置干扰选项。其次,在主观题的作答中,理解文本的结构、主题、内容,离不开严密的逻辑分析,组织答案时,如果缺乏逻辑思维,则容易在分点作答时出现主次不分,小点之间存在包含或者同类关系等问题,学生写了很多点,却只能拿一点的分数。最后,语言运用的句子衔接等题型,学生必须借助逻辑推理,前推后导,才能作答。至于受到大多数学生青睐的议论文,一旦没有了逻辑性,基本上就是没有了灵魂,沦为泛泛而谈、东拉西扯、凑字数的下等文。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还是在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考试分数等方面,都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开展逻辑思维训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

一、开设专题课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逻辑形式

在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经无意识地接受过一定的逻辑思维训练,如数学课堂中的“充要条件”“数列的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但这些数理形式的逻辑语言,迁移到语言文字的表达有点困难。目前,在语文学科专门针对思维逻辑培养的论著有卫灿金先生的《语文思维培育学》,该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语文科学生思维的发展,语文科的思维本质,语文科思维培育的目的、任务和原则,以及各类思维的培育和训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有限的课时中,全面进行思维逻辑的培训,不太现实。但是,教师在认真钻研后,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撰写一些精简的校本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逻辑思维知识,了解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反驳论证等论证方式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二、结合课文内容开展逻辑思维形式的训练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是逻辑思维非常严密的文章,在教授这些课文时,可以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逻辑思维形式。如《张中丞后传》对两家子弟才智低下的反驳论证,《月饼消费要讲文明》中使用的归纳论证,鲁迅《拿来主义》的类比论证等,这些文章的逻辑思维非常严密,深入浅出地把枯燥、难懂的问题阐述得透彻明了。在分析这些篇章时,可以通过学案、对话、追问等方式引领学生深入地分析文章气势磅礴、无懈可击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很好地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开拓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逻辑思维训练的场地

近些年来,我们在教改的路上基本达成的共识就是课堂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我们意识到,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开拓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逻辑思维训练的场地,才能让课堂活起来,才能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语文学科而言,它本身是语言构建的学科,需要有互动表达的场景来呈现逻辑思维的过程,才能发现其中的逻辑缺陷,才能在不断地改进中实现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目前,在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比较有效的课堂模式有以下两种。

一是“辩论赛、模拟法庭、模拟国家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课前三分钟演讲”等活动模式。这些活动模式把学生置身于一个特定的场景中,让学生在思辨中学习,活动过程紧凑,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逻辑上的错漏很容易为同伴提供“找茬”的机会,教学活动互动性强,思辨的强度大,是众多老师喜欢组织的课堂模式。

二是“小组自主合作讨论课堂模式”。小组自主合作讨论课堂主要是把课程内容分解为几个任务,让小组成员先自主合作学习,然后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展示、质疑等环节完成学习任务。整个过程是以学生的互动合作探究为主,学生的展示、质疑、答疑等环节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通过写作训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以往的写作课中,我们强调广泛的阅读和积累,学生也很热衷摘抄、背诵各类素材。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写作的基本原理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近年的高考作文阅卷来看,很多同学的作文陷入用两三个故事或事例去支撑中心论点的套路中,缺乏逻辑思维的合理性和严密性,文章淡而无味。“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对于议论文同样是适用的,全篇使用单一的例证,即使符合题意,也令人乏味。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有必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使用喻证法、引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归谬法、反驳法等逻辑思维方法去论证。

在写作训练中开展逻辑思维的训练,形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常常连写够八百字都很困难,对此,可以通过一些引导性的词语,如表示让步的“且不论”“诚然”,表示假设的“试想”,方便引出反驳的“或许有人说”等引导学生由多维度去论证中心论点,慢慢养成各类逻辑思维习惯;其次,在作文写作中,明确要求学生用几种逻辑思维分析,在作文升格阶段,则引导学生主动检查写作中是否违反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逻辑错误,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论证方法去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通过系统的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再次,把逻辑思维运用到论据的选择及使用上。如当前很多老师竭力想让学生掌握却又常常吃力不讨好的“论据的转述及多角度运用问题”,其归根到底还是逻辑思维的问题,一个事例,可以用来对比、类比、反驳、归谬等,一旦确定目的,要转述的角度就基本定下来了,在这里,逻辑思维让纷繁复杂变得富有程式,学生一旦通过一定的练习熟悉这种思维方法,对论据的使用自然得心应手。

猜你喜欢
逻辑新课标高中语文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逻辑
创新的逻辑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