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创新

2020-01-09 10:01
课外语文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情境

毛 伟

(甘肃省甘谷县第四中学,甘肃 甘谷 741211)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实践。语文教育家温儒敏说:“阅读最接近教育的本质,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是语文教育之本。”但是在以快餐式、碎片化为特征的数字媒介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阅读模式被新媒介阅读所取代。然而旧有的阅读教学却因过多关注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过度强调对文本套路化训练,而缺少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提炼、概括和整合的能力欠缺,因而创新建构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将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文化理解、思维发展及审美鉴赏等多个方面融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学习,加大对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笔者就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途径模式进行以下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

一、尝试开展群文专题阅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群文专题阅读就是整合了多个文本进行阅读的新方式,或者以作者为线索,或者以作品为原点,或者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有目的重组,以实现从单篇阅读到读懂多篇的转变,强化整体教学的优势。教学中设计课堂环节,预设课堂问题,精心安排课后作业,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筛选、提炼、概括和整合相关的信息,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群文专题阅读方向与目标相对集中,整合了阅读内容,拓展了阅读视野,指向性明确,可操作性强,拓展延伸学生思维,因而语文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让学生及早地适应新高考轻套路,重分析;轻术语,重领悟;轻知识,重思维的能力要求。

二、预设阅读情境,实现文化传承

语文课堂教学适时给学生预设阅读情境,设境引导,依境逆志,引导学生“缘物造情”“凭境构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他们对文化的理解感悟。比如在教学《鸿门宴》时,教师让学生依托文本进行情境创设,演出“鸿门宴”的环节,学生被这种跨越时空的表演形式所吸引。此时,教师要捕捉时机立即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项羽,你会放过刘邦吗”。在情境的虚拟真实中让学生探秘司马迁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度剖析人物的心理,也加深了学生对古代礼仪座次文化常识的理解记忆,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要适时营造氛围与情境,让学生适时“穿越时空,感同身受”;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增强了文化认同归属感,文化传承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坚持多样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开展诸如名著导读、单元目标整体阅读等活动,创新阅读模式,给予学生更多阅读后的语言训练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单元目标教学就是以单元的整体目标为基点,根据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不同时段课时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知识体系的了解。比如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材编排的是写景状物散文,这些散文名篇,对大地山川、风物胜景作了形象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因此要设计单元阅读目标,优化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构建单元知识重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作者心灵的脉动,体味感受、鉴赏抒情,“情动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阅读和生活相结合,拓展学生阅读空间

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依据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从生活出发品味语文,将阅读和生活紧密结合,树立大语文观念。语文阅读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又高于生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把生活与阅读相融合,渗透在阅读中,促进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文本,研读文本,体验作者的主旨情志。

例如笔者在教《孔雀东南飞》时,曾提出“焦母为什么不喜欢秀外慧中的刘兰芝”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你争我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接着老师又发问“假如你是焦仲卿面对此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将文本的阅读和生活有机相融,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知文本内容。

五、挖掘家乡文化元素,加速文化认同传承

高中生平时疲于备考,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乡贤先哲了解甚少,所以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挖掘家乡文化元素,将身边事、故乡情有意识地渗透到平时的语文阅读、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集纳本土的文化素材,寻觅家乡的文化元素,这些地域特色的文本,既让学生倍感亲切,内心产生强烈归属感,又可让学生族群认同,迸发出热爱家乡的激情。一个人只有热爱家乡,才能怀抱雄心壮志、为国贡献。这种渐进熏陶的过程会促进学生自身人格健全,文化认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六、开发校本教材,拓宽阅读途径

针对高中学习现状的实际情况,结合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以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开发校本教材,逐步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校本课程的研发、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开发、构建了符合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分别以年级为阵地,以周为循环周期,开发实施各年级周阅读材料,创新阅读模式。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预设阅读情境、开发校本教材,运用任务群专题教学、单元目标整体教学等模式,改革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