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式学习在低年段绘本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2020-01-09 10:01
课外语文 2020年16期
关键词:大卫小兔子支点

方 婷

(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小学,江苏 南京 210000)

支点式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寻找、发现并把握关键之处,并由此采取适宜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活动。绘本是适合低年段学生阅读的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画书。基于支点式学习,教师在绘本阅读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采用适宜的方式初步发现、明晰学习的路径,学会学习。这样可以将绘本的优势发挥出来,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与新课标中对低年段学生学习阅读、写作的要求相适应。

一、以猜读故事为支点,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想象是绘本的特质,猜读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法。在绘本的支点式学习过程中,以猜读故事为支点,通过引导学生大胆预测、合理推测、自由联想,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实现创造性学习并体验绘本阅读的快乐。

(一)大胆预测

学生阅读绘本时,最先看到的是封面,封面的图片一般与故事的内容有关,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封面图片大胆预测故事。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激起阅读兴趣。绘本《逃家小兔》的封面上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中大兔子和小兔子的脸对着脸。教师让学生结合书名,根据图片预测故事情节。有学生说:“小兔子被大兔子骂了,小兔子一生气就离家出走了。”有学生猜:“有其他动物想伤害小兔子,大兔子和小兔子商量着安全的逃跑路线。”还有学生猜:“小兔子在玩躲猫猫游戏。”各种猜测使学生有强烈的阅读愿望,他们会带着疑问去绘本中寻找答案。

(二)合理推测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已知的线索去合理推测未知的内容。《大卫,不可以》中的大卫正在客厅玩棒球,他一只手抛起棒球,另一只手挥舞起了棒球棍。教师让学生猜一猜后面会发生什么事,学生有各种推测,其中一位猜的内容和作者设计的一样。问其原因,他说他关注到了客厅桌子上的花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他推测一个漂亮的瓷质花瓶可能会被打坏。教师趁机向学生解释什么叫合理推测,并说明推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没有固定答案。

(三)自由联想

学生在读绘本时,看到绘本上的内容,通常会把它们和别的事物联系起来,这种思维活动就是联想。低年级学生不但会把绘本里所写的事物和道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而且会把其中的道理和事物与其他书本相联系。学生通过自由联想可以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我爸爸》绘本教学中的拓展延伸环节,教师让学生也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学生在对绘本故事的了解中自然会联想到自己的爸爸,从各种各样的回答中,我们能感觉到孩子对爸爸的崇拜和爱。课中,有一位学生在谈阅读感受时说她想到了类似的一本书《我妈妈》,教师借机让学生课后去阅读。这些联想的内容让绘本阅读更加充实和立体。

二、以细致观察为支点,促成学生的有效品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它是学生进入绘本阅读的钥匙。观察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要通过外界不断的培养和锻炼才能获得,它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支点式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在绘本的支点式学习过程中,以细致观察为支点,通过引导学生读懂“图画语言”、关注细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他们不但会在不断找寻的过程中感受发现的趣味,而且无形中习得了绘本阅读的方法,从而学会阅读,学会学习。

(一)读懂“图画语言”

在绘本的“图画语言”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色彩、构图和线条。不同的色彩传递着不同的感受,例如绿色代表着生机和活力;黑色代表着神秘和阴森;红、黄等暖色调代表着温暖与欢乐。在绘本《点》的阅读课中,教师指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心情与图画背景颜色的关系。当瓦斯蒂抓起墨水笔在纸上用力一戳时,她的周围满是红色,这里的红色代表着她的烦躁;几个星期后,在学校的美术展览会上,瓦斯蒂画的点赢得了许多称赞声,此时的她被黄色包围着,黄色暗示了主人公的快乐与自信。

构图是指各事物在图画中的位置、视角、比例等。绘本图画里的布局安排与角色间的微妙互动或情感对应。绘本课《月亮的味道》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物每一次叠加前后的区别,学生会发现每个动物在图中的位置有所变化,每一次变化是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表示。学生幡然领悟,这样的构图体现出了小动物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线条与角色与情绪和感受有关,比如直线营造了平和的氛围;弧线显现出柔和的感觉;尖锐的线条暗示着紧张。《想吃苹果的鼠小弟》阅读课中,有学生发现爬树之前的鼠小弟尾巴是由弧线构成的,爬树中的鼠小弟尾巴变成了尖锐的线条,教师相机介绍了线条与角色情绪的关系,并提示学生今后观察绘本图片要关注图画中的色彩、构图和线条。

(二)关注细节

绘本是一本神秘的地图,到处藏着秘密。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发现图画中的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加深对文本故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这不是我的帽子》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大鱼的眼睛和一串白色的小泡泡这两处细节。学生会发现大鱼的眼神变化很有喜感,四幅图中大鱼的眼神分别是一闭、一睁、向上一挑和一拧。大鱼虽然没有说话,但是它的眼神告诉我们它已经知道是小鱼拿走了帽子。白色的小泡泡则暗示了鱼游动的方向。学生在找寻细节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秘密,体验着阅读的快乐。

三、以读后写绘为支点,引导学生乐于创作

读写绘是指学生在大量阅读优秀绘本的基础上,根据绘本精美的插图、凝练的文字,运用相似的情节、语句或图画进行表达。支点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并体验成长的快乐。在绘本的支点式学习过程中,以读后写绘为支点,通过指导学生迁移语言表达,进行仿写;利用绘本空白,想象补写;联系生活实际,尝试创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绘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创作,而且能以阅读带动写绘,再以写绘促进阅读,实现了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一)迁移语言表达,进行仿写

学生可以模仿绘本中的典型语句、结构进行语言表达,在仿写的过程中领悟绘本精彩的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在《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大兔子和小兔子用各种身体动作和身边的景物来表达自己对彼此的爱,文中反复出现了“……有多……我就有多爱你”,教师让学生用上这个句式来写一写自己对父母和他人的爱。这些仿写的语言是学生对绘本的积极回应。

(二)利用绘本“空白”,想象补写

很多绘本在图画的设计或语言的表达上会留下一定的“空白”,这些“空白”给了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不管是故事发展中的“空白”,还是故事结尾处的“空白”,教师可以利用好这些“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表达。《大卫,不可以》第二张图画的内容是站在客厅里的大卫把全身弄脏了。教师让学生先根据大卫现在的样子猜猜看大卫去玩什么了,再让学生动笔写下此处的“空白”。《这不是我的帽子》的结局是开放式的:我们只知道大鱼拿回了自己的帽子,小鱼怎么样了?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教师抓住了这个“空白”,引导学生再次回顾绘本图片的细节,补写出故事的结局。学生对绘本结尾“空白”处的想象和补写热情给了绘本各种各样奇妙的结局,升华了自己对绘本故事的感悟。

(三)联系生活实际,尝试创编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绘本,而且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因为学生在绘本阅读中的思考要和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感表达融合才会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阅读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由于低年段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绘画与写话相结合的绘本创编形式更适合他们的表达。学生在读完大量优秀的绘本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绘本创作的方法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或自己想象的世界。有学生用这种方式记录自己的每日生活;有学生读完《我爸爸》后,自己创编了主人公是自己爸爸的《我爸爸》;还有学生将自己想象的未来世界用图文并茂的绘本形式表达了出来。创编绘本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读绘本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练习表达,使语文教学成为一个读写绘结合的整体。读后写绘,写绘促读,从而使学生的读写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四、以阅读热情为支点,鼓励学生探寻好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我们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支点式学习致力于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在绘本的支点式学习过程中,以阅读热情为支点,通过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优秀阅读材料的方法,为学生的独立阅读和终身阅读打下基础。阅读是一个过程,它不以一本绘本开始,更不因一本绘本结束。学生的绘本阅读不能局限于这节课,应该走出课堂,由此及彼,探寻好书。绘本教学中,教师由《大卫,不可以》引出了美国凯迪克大奖,让学生知道凯迪克大奖是美国最具权威的绘本奖。接着又利用此奖向学生推荐了荣获此奖的系列绘本,《大卫惹麻烦》和《大卫上学去》。教师建议学生今后在绘本选择时,可以多关注得过知名奖项的绘本。此环节的处理,不仅唤起了学生课后读另外两本绘本的阅读期待,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自主选择优秀绘本的一个方法。这让学生对课后的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主找寻优秀的文学作品。

教师在支点式学习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绘本阅读教学,学生在亲近绘本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会阅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生通过寻找、抓住、发展阅读的支点,看清自己的学习路径,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提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其一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大卫小兔子支点
大卫,圣诞节到啦
拯救大卫
给自己一个支点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