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阅读策略 提高鉴赏能力

2020-01-09 10:01许春生
课外语文 2020年16期
关键词:雨巷鉴赏能力教材

许春生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镇海安高级中学,江苏 海安 226600)

随着教育的发展变革,新课改的进行,教育对高中语文课程也提出了新要求。为了适应当代需要,创设时代性的、创新性的、趣味性的、高效性的高中语文课程,培养具有综合内化语文素养的新青年,是当代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工程。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和信息,在鉴赏中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培养对语文、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归属感,提升学生修养,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和重点。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往往是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细细品味的,学生应当在不同的心境和背景下,深入领会和体验作者的内心,与作者对话,才能领会到作者想表达的意义。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方法地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和鉴赏,提高鉴赏能力。下面就从阅读策略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充分发掘教材,提高鉴赏兴趣

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资料是学生阅读和鉴赏能力培养的基础资料。教材的篇章是严格按照教学标准精挑细选的,多数篇章反映着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悟,具有良好的价值观培养意义。教师应当从教材着手,挖掘教材的可读之处,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主动鉴赏。于此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集富有美感的文篇去引导学生品味人情美、人性美和自然美。如《雨巷》《老人与海》《故都的秋》等。在《雨巷》中,作者戴望舒通过描写一个在狭窄阴沉的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丁香一般的姑娘,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怅惘、孤寂又心存期待的心态,给人留下静谧深邃的印象美。正如诗中所说:“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这是一种何等的忧愁和寂寥啊。其次是要重视教材中一些具有创新意义、新颖思想的文章,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观念的反转,在观念的对峙中更新自己的思想,深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在思考中提高鉴赏能力。例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学生在阅读起初很有可能并不能立刻理解小说的含义,或者主旨。契诃夫独特的文风和表达方式,巧妙地对一个孤僻怕事的主人公进行了讽刺和批判。对于这样的人,学生各有各的理解,可能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看法。在反复阅读和理解中,学生通过思想交流和讨论以及和老师的沟通,就会对俄国19世纪末沙俄统治的黑暗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章的文化内涵有更深的了解。最后是阅读,重视教材的比较阅读,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阅读鉴赏的主动性。例如教学戴望舒的《雨巷》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两首诗歌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于现代诗进行比较阅读,例如两首诗的文风、文化背景、创作主旨和写作结构方式等;又如《拿来主义》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同样是杂文,鲁迅先生的文风和帕斯卡尔的区别在哪,他们的思想内涵与深度有什么共同点,不同国家的作家在写作上的特点又有什么有趣之处,这些是值得探讨的。

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关键,教师的点拨是导火索。教师应当做好引导的角色,引导学生在阅读鉴赏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和鉴赏方法,培养高素质、有思想的学生。

二、从问题出发,提高鉴赏水平

语文教学是通过一篇一篇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鉴赏来对学生的理解力、感染力、想象力和审美力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文章饱含作者独特个性的文风和鲜明多元的思想,文学作品也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学习和思维空间。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读者的理解、感受和想象本身就是对于阅读的参与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鲜明个性。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背景体验,对于文章的体会也是不同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各有各自的道理,无所谓对与错,无人可定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针对文章设计具有阅读鉴赏性的问题,使问题的思考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入。问题教学是可以成为提高鉴赏水平的着眼点的,所以,要实行有效的鉴赏教学,寻找具有鉴赏意义的问题是第一步。至于问题的质量好坏,评价标准可以参考学生是否感兴趣,能否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以及是否具有启迪意味和思考意义,同时道德原则也应当是一条重要原则。在问题的形式方面,教师应当努力转变学生对于鉴赏的态度,从“要我鉴赏”到“我要鉴赏”,这是一个转变学生态度,深入促进鉴赏的关键。同时,应当精心规划组织具有鉴赏性和思辨性的讨论活动,使得鉴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不断触发学生的思维神经,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始终处于一个乐于鉴赏、热爱鉴赏、主动鉴赏的氛围。最后,总结是必不可少的。恰到好处的总结对于阅读的鉴赏有画龙点睛之妙。在总结时教师也应当给学生留有余地,将鉴赏的热情延伸至课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评判,依据自己的认知和观念对其进行是非的评判。不评判固然不应该,但是不控制好“度”也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更无益于阅读能力提高的良好发展。理想性的评判是把握好平衡的关键,在肯定学生评判行为的同时对于一些不合适的看法加以剖析,通过现象看本质,延伸问题,对问题做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和思路的点拨,抑或是将鉴赏的要点深入浅出,激励学生积极在课外探寻阅读收获和理解的精髓。

三、通过网络教学,延伸阅读培养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当今进步中的教育事业提供了优质开放的平台,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为学生阅读策略的学习和鉴赏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素材,网络学习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还对学生的鉴赏性学习提供了极大帮助。例如利用网络教学,教学生从比较权威的网站获取利于阅读鉴赏能力提升的学习资源,搜索相关文章和学习资料,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自己制作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进行展示,例如可以包含“阅读文章选择”“名篇精读”“话题探讨”“问题解读”“背景深入”“名家有评”“旧文新解”“思维碰撞”等栏目,让学生有丰富的阅读能力学习体验。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鉴赏兴趣会极大提高,学习热情也会充分发挥,学习效率大大提升,高效地提升学生的鉴赏素养水平,进而整体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网络学习是新时代科技发展的衍生物,具有非常良好的前景,深得当代师生的青睐。

四、结语

鉴赏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教师的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漫长过程。并非高中阶段才需要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高中阶段是鉴赏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塑造时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鉴赏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教师应当担起重任,将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延伸下去。

猜你喜欢
雨巷鉴赏能力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戴望舒《雨巷》(节选)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雨巷,你可曾记得我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初恋是条幽深的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