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题情境中生长言语智能

2020-01-09 10:01
课外语文 2020年16期
关键词:筏子艄公言语

李 灏

(江苏省南京市立贤小学,江苏 南京 210028)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说过,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发展儿童的言语智能”这个核心任务,凭借教材文本,引领学生围绕语文核心知识或者情境,选择、重组语文学习内容,整合、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变革语文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言语智能的充分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儿童言语智能的发展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自主建构,这种自主学习离不开具体的问题情境。教师引导儿童在问题情境中进行语文实践,引领他们对文本语言进行比较、品味、探究,就能促进他们语言和思维发展以及言语智能的生长。

一、在比较表达中发展言语智能

比较是一种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认识语言表达的异同,把握事物的特质,体会表达效果。在语文学习实践中,比较表达能够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促进言语智慧的生长。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教学中就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他在教学《谈礼貌》一课时,引导学生三次比较阅读。第一次“比较读”,异中求同。让学生通读课文,发现三篇事例的相同之处:都是采用“叙事+议论”的构段方式。第二次“比较读”,同中求异。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个事例发生的情境和总结的话有何不同。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所列举的人物、故事发生的情境、作者的议论不相同。第三次同类文本比较读,将《谈礼貌》一课与学习过的课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等进行比较读,发现课文的表达异同,促进思维的发展。

我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时,也是着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习,促进对文本语言以及表达的理解。

师:同学们,课文是怎么写清楚艄公勇敢、智慧、镇静和机敏的呢?

生:艄公的勇敢表现在他能够撑着筏子渡过滔滔的黄河。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呢?

生:黄河的浪那么大,而筏子却那么小、那么轻。

传统产业虽然往往是低技术产业或非研究密集型产业,但传统产业对就业和GDP增长具有较大贡献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如浙江省)经济发展与传统产业密切相关,而这些地区发展传统产业又与国家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一项政策一旦实施,即有自己的自增强作用,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省份现在依然具有传统产业发展的好时机.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应有所不同;特大型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今后应发展现代产业;而大城市、中等城市目前适宜发展一些传统产业,提高这些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段时间内呈现现代产业和传统行业分工发展的局面,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奠定基础.

师:筏子的小和轻到了什么程度呢?

生:“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出示筏子图片资料及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为什么还要写麻袋呢?我们来看看麻袋是什么样的。

(出示麻袋介绍及图片)

师:第五自然段的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生:表现出艄公的本领大。

师:现在你对艄公有了什么认识呢?

生:技艺高超,又很勇敢。

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课文是怎么写清楚艄公是勇敢、智慧、镇静和机敏的呢?用这个主问题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比较“筏子小”和“艄公稳”两段文字,自主感悟。在课文中,艄公的人物形象不是概念化、虚泛化的总结,而是在具体画面中通过比较逐步清晰起来的。第一处比较是引导学生比较“筏子”与“黄河”。我先从筏子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中的词句,初步感受筏子的小而轻;再通过向学生补充麻袋的资料图片,实实在在地让学生感受到这么一个小而轻的筏子在黄河上所处的危险境地。第二处比较是比较黄河与艄公的语句,前后对比,由此转变为对艄公人物形象的切实感悟,学生自然而然在比较阅读中加深了感受,习得了言语智慧,感受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平时教学中,如果学生浮于文本的浅表而未能深入,就要引导他们比较文本语言,把他们引向言语智能发展的深层。

二、在自主探究中发展言语智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把握语文课程的本质和儿童积极探索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儿童主动探究,结合生活经验,探究文本的知识内涵、情感意蕴、表达秘妙,发展言语智能。

在教学四年级课文《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读中探究:“我”为什么会差点仰面摔倒呢?作者记忆中的母亲又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自己的母亲“力大无穷”呢?现在你知道“力大无穷”意味着什么了吗?在老师循循善诱的启发下,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读和探究,领悟出母亲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对子女深深的爱。

《第一次抱母亲》这段教学从作者抱母亲差点仰面摔倒起头,引导学生从作者差点摔倒的表层原因——作者力气太大、用力过猛转而关注到母亲的体重最多只有89斤上。借助文本及插图,引导学生咀嚼文字,理解什么叫“力大无穷”,并且以此为抓手,通过追问一步一步地让学生去感悟“力大无穷”的真正内涵,探究出母亲这么一位瘦弱女子是不可能力大无穷的,她之所以能够表现出“力大无穷”源自于母亲对这个家庭的责任感,这让母亲的无私奉献和对子女的爱充分彰显。教学中学生学习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自主探究人物形象,学生的言语智能得到了提升。

三、在迁移运用中发展言语智能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能够促进言语智能的生长。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石头书》一课时,从文本中选取典范的语言,提炼其中蕴藏的言语运用规律,创设具有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模仿练笔和情境表演,实现迁移运用,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文本语言。薛老师先让学生学着老师的范例用固定的句式来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薛老师设计了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回家把《石头书》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跟爸爸妈妈演一演。你会怎么演呢?我们先来试试。教师演家长,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模仿说话,学习概括课文内容,增长言语智能。

我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针对课文第三自然段,将“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这样的言语表达形式提炼出来,创设一个对话活动,让学生进行仿写。

有学生写道:妹妹是我的小跟班。星期天,我在家里帮妈妈打扫卫生。我用拖把拖地,她就拿着鸡毛掸子跟在我后面“拖地”;我用抹布抹书桌,她就用抹布擦餐桌;我整理房间里的书本,她就整理她的小床。

学生通过仿写,进一步体会文本独特的语言形式,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言语智能。

聚焦语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比较、探究、仿写等语言实践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深入文本,品读语言,在比较中有所发现,在探究中寻觅缘由,在说写训练中领悟表达,捕捉精妙语言中蕴藏着的言语智慧,实现了语言能力的自主建构、学习能力的自主提升、言语智能的自主生长。

猜你喜欢
筏子艄公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
渡口的歌声
坐羊皮筏子
古道 古码头 老艄公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
聚焦羊皮筏子
放着河水不洗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