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教育叙事研究
——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

2020-01-09 11:53
课外语文 2020年18期
关键词:曾皙子路因材施教

武 燕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 400000)

一、《侍坐篇》教育叙事特点

(一)师生平等

在开始谈理想之前,孔子担心学生因害怕老师年长学高而不敢发言。为了鼓励学生勇敢发言、大胆表达,他十分和善地导入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为“不要因为我年纪稍长而拘谨不讲”,这样便告诉了弟子要勇敢发言,不要不敢言。他并没有秉着冷酷严峻或是居高临下的姿态,反而创造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不需要正襟危坐,所以,学生可以毫无保留地畅谈自己的理想,表达自己有个性的见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师生平等的氛围中,积极生动的课堂便这样生成了。

(二)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

“曾皙后”而“求评”,孔子才开始了一次所谓的在课堂小结,虽对弟子所谈的志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但孔子并没有在弟子面前做任何评价。从这次课堂小结中可知,孔子 “哂”子路,并不是他的志向不高或不好,而是他“率尔而对”的态度,不符合“为国以礼”的治国之道。孔子的微微一笑,似乎表明孔子这样的态度:我知道你有着天真直爽的个性,直率忠厚,但你又有点鲁莽和急躁了。接下来他对冉有、公西华的从政治国表明肯定和赞许,鼓励他们干出一片天地,对相比逍遥的曾皙,孔子也表示可以理解。

(三)启发诱导

在这场“恳谈会”中,孔子处处引导,引出话题,并且操控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求,尔何如?”“赤,尔何如?”“点,尔何如?”循循善诱,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正是孔子坚持的教学方法,在这样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四个弟子依次发言,表明自己的志向。性格直爽的子路率先发言,突出自己的治国军事才能,孔子并没有点评,只是“笑了笑”。这一微笑,使得学生不知老师是什么意思,大家故而不知道该不该发言。这时的孔子洞察学生,转变教学策略,主动提问,冉有的谦和让这次“言志”主题的“恳谈会”有了好的导向性,最后孔子点名公西华,充分控制课堂节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二、教育反思

(一)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一堂课成功开展的重要条件,师生在此互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孔子在子路答完以后只报之以“哂”,一个不置可否的微笑,这个微笑表明虽然我有些不满,但是我还是尊重你的。接下来虽然孔子满意冉有和公西华的回答,但也无大赞赏,孔子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平易近人,不仅面对学生时并不高傲,而且对每一位学生都一视同仁。他把理想当作话题来自由探讨,不需正襟危坐,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

创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能促进教学相长,还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因此,在时代的要求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好专业知识,更要紧跟时代,不断学习,把新的理论成果、教学方法运用在课堂上。培养优秀的教师,有能力、有素质、有国际视野的教师是当务之急。

(二)因材施教

孔子在亲身实践中,创造并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就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特点,如性格特点、家庭情况、智力特点、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等,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性。

进行因材施教首先需要了解每一位学生自身的特点。所以,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是孔子实行因材施教的基础。他认识到了解他人,特别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性,充分把握学生之“材”,而因其“材”施教。

在真实的教学中,我们应首先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材料,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循循善诱,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上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长的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学生通过努力,理解了教师所讲的内容,达到了举一反三,再学习新的内容。《侍坐篇》中,孔子步步引导学生,主动点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真正的教学不是教书本上的内容,而是在教一种学习方法和一种思考方式,更重要的是思维的方式。 启发式教学方式是依据教学内容和过程而定的,教师应该抓住启发教学的机遇,合理引导,使得学生恍然大悟,学有所获。教师应善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合理并且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其次启发式教学并不是说问题越多越好,合理的问题是启发的关键。

但此时的教师并不是“拉着、拽着”学生走,而是充当着阶梯的作用,“扶着走”。对于刚接触新知识的学生,教师应当扶着学生前进,对于已有大量知识储备的学生而言,教师此时不能单纯地“扶着”而应当引导学生走,确实需要教师来扶一下时,再扶一下学生。对于完全掌握知识的学生,教师应放开手,让学生大胆向前走。

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不断地自我理解、自我消化、自我吸收,从填鸭式学习转换为主动接受式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知识,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

(四)留白式评价

在《侍坐篇》中,“曾皙后”而“求评”,虽对弟子所谈的志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但孔子并没有在弟子面前做任何评价,如没有曾皙的求评,那这次课堂小结便不会被我们所知。此次讲谈会是留白式评价的代表。适当的留白,给予了学生空间,尊重学生,但应该辩证地看待问题,孔子不给出正面评价,也使得学生不知自己如何,以及不知以后如何,缺乏了可行性的具体建议。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掌握评价语的分寸与时机。当学生做出不满意的回答后,可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再给予部分评价,保护学生自尊心。评价语不是随便说说,应该“直指要害”或者“确有启发”。学生的回答是千变万化的,评语也应该千变万化,不是一概而论。课堂评语应有教育意义,学生应从评语中清晰地了解自己错在何处,或还有哪里可以更好。但是要注意,在表述时要注意语言的委婉。

(五)人格教育

《侍坐篇》中,教学主题为言志教育。其流程遵循“问志—述志—评志”的顺序展开,孔子引出话题,设置明确的教学目的,课堂活动围绕“言志”展开。孔子肯定了志向的多样性,鼓励学生主动描绘理想。

孔子的道德教育,对我们当下有宝贵的借鉴意义,富有哲理,其道德学说可以规范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在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道德教育,传播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回顾历史并不是否定当下,只是想把现在做得更好,更好地促进师生交流,更有益于学生个性及创造性发展等,使我们的教学事业得到更大的进步与收益。

猜你喜欢
曾皙子路因材施教
解读《论语》
以本为本缘本溯因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