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浅谈

2020-01-09 11:53薛稳平
课外语文 2020年18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传统语文

薛稳平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宫河镇北堡子小学,甘肃 庆阳 745305)

语言作为文化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与文化意识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作为我国母语汉语言的重要教学课程,是我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对传承及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实现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及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使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继续发挥出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优良传统文化进行渗透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被提出,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培养学生语言构建及运用能力,更应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与包容,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意识得到有效增强。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是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有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西方不良文化思潮也随之涌入,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尤其是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主力的中小学生,更是盲目崇尚西方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薄弱。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民族自豪感,有效提高自身的传承意识。

(三)是语文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了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因此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效发展,以新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的内容及形式,也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地进行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学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进程的进步,进一步提高我国建设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立足教材,深入挖掘,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广大专家与学者根据学生的特征及学习规律编撰而成的,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以教材为指导,进行教学活动及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应立足教材,对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进行深入挖掘,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首先,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使学生不仅能够充分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历史,更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汉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意识,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的经典古诗词、古诗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更加深刻地融入诗词意境,加强对内在蕴含情感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汉语言文学的优美,受到优良传统文化意识的影响与熏陶。

(二)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效拓展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作为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对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自主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主题式阅读、整本书阅读等阅读模式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如在教学唐代诗人杜甫《绝句》一诗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杜甫其他诗文进行课外阅读,以此加深对杜甫诗文特点的了解与掌握;其次,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系列的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阅读,以此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与陶冶,使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文学底蕴得到有效提升。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活动

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好玩好动,更加喜欢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应积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我国传统节日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可以利用清明节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扫墓,缅怀先烈,向学生进行清明节风俗习惯的教学,使学生得到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其次,教师还可以在学校范围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古诗词大赛、经典作品阅读大赛及经典作品读后感写作大赛等,为学生积极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一系列课外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增强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进行教学资源的拓展和延伸,增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效果

教师还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资源的拓展和延伸,以此增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效果。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下,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广泛关注。因此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影视节目、书籍纷纷涌现。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综合灵活地将这些教学资源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增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如中央台的《诗词大会》及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完全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总之,语文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与传承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认清自身担负的历史重任,积极地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使中华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扬。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传统语文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